-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讲义—5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清单】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建国初期外交的背景(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日内瓦会议(5)万隆会议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70年代外交的背景(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正常化(2)中日关系正常化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解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是高考的相对热点;建国初期的外交背景,70年代外交背景,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了解建国初外交的背景 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和作用、特点、成就.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掌握50年代外交背景、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特点、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掌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作用 掌握70年代外交的背景、政策、特点、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认识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 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和影响; 掌握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内容、特点、成就((1)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2)上海合作组织(3)亚太经合组织(4)东盟)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外交可概括为: (1)新中国初期——新姿态(背景、外交政策、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背景、表现) (3)新时期以来——新调整、新成就(背景、政策、主要活动)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意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鼓励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③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5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过程:①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②进一步阐释: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最终定型: 1955年亚非会议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1)日内瓦会议(1954)意义:①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亚非(万隆)会议(1955) 意义: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同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异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③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万隆精神”)。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①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②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日邦交正常化 实现: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 进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 美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 尼克松总统访华 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① 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困境,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15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 2、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江泽民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发大的建设性作用 3、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建立:①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②2001年,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性质)一一“上海合作组织” 模式: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意义: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国际交流与合作:①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②正式加入WTO;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④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2)维护世界和平: ①与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中亚和平做贡献;③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要点透析】 1.正确理解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从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提出“一的明智选择。 (2)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起了重要的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外交政策的比较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富强。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 15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广泛性。不论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同的国家,还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合作关系。 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时代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4.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从美国方面看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2)从中国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5.中国为什么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从这一时期的形势看,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战线过长,特别是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内外矛盾加深,国力有所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同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毅然决定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15 他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他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全面贯彻外交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不断加强经济外交,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6.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把反对霸权主义,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在“一边倒”的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 具体说来,我国外交政策有五个基本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 7.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未变,但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方针如下: (1)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新中国的成立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20世纪80年代“无敌国”外交。由于美苏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加之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真题再现】 1.(08上海历史)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1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日内瓦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在日内瓦会议的第二阶段,参加国家达成了协议,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这正是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与原则。 2.(08江苏历史)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答案】B 【解析】 A项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不符合2001年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1950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 3.(07年天津文综)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答案】A 【解析】70年代美国兵乓球访华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兵乓外交”,以小球带动大球。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双方都有改变相互关系的要求。民间的这一交往打来中美两国友谊之门。 4.(07年全国文综Ⅰ)22.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 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答案】D 【解析】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5.( 08上海历史)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日内瓦会议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掌握,在日内瓦会议上参加国家达成了协议,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这正是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与原则。 6.(09年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 世界贸易组织 D. 欧洲联盟 【答案】B 15 【解析】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 和平共处原则”可以确定答案。 7.(09年四川文综)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943年初,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应排除1955年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1953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8.(09年江苏历史)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9.(09年江苏历史)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10.(09年广东文基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 【答案】B 【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1.(09年海南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答案】B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2.(09年北京文综)(16分,历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15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答案】:(2)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问题围绕内外因展开回答,以所学知识为主。第(3)问,按年份顺序回答开放格局的形成,但要具体一些,防止过于笼统。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 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 15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方法点拨 第一,正确理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第二,用对比记忆法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不同 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第三,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 (1)“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 (2)“一大片”(20世纪60年代) (3)“外交突破”(20世纪70年代) (4)“全方位外交”(20世纪90年代) 然后寻找能够体现阶段特征的历史事实,由此将教材知识整合起来。 第四,整理小专题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如:中美关系可以归纳成:相互敌视,开始缓和,在曲折中发展。中苏关系可以归纳为:兄弟之谊,关系恶化,战略伙伴。 第五,高考命题对于本讲的考查更多地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相联系,考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的原因,检测考神横向综合的能力。中美、中日关系和联合国的问题是高考传统的考查重点,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涉及这三大事件的历史事实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随着中俄、中非关系的升温,高考会加大对中苏(俄)、中非关系的考查。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200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2.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倡科学发展观,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 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15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C.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4.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5、(09.1镇江市第三次调研卷)读下ww w.ks 5u.c om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6.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w.w.w.k.s.5.u.c.o.m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7.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8.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15 ①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 ②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年 42 7 11 0 60 70﹪ 1954年 44 10 2 4 60 73﹪ 1956年 47 24 8 0 79 60﹪ 1957年 48 27 7 0 82 59﹪ 1960年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15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语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4)据材料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15 参考答案 1-8:B C C C BB DD 9. (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2)从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 (3)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4)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10.(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2)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3)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15 w.w.w.k.s.5.u.c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