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919—1927年)(作业)
课时作业(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919—1927年)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B ) A.“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响亮的口号 B.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北京学生是顶点 C.日本出兵山东占领青岛致事件发生 D当时的人们要求去除污垢广开言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漫画中的文字入手。漫画中明显写着“山东”“青岛”,再结合图片的内容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有关五四运动的内容。A选项是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排除;B选项说法符合五四运动的特点,正确;C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表,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 ) 时间 结果 1912— 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 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解析:依据表格中信息“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罢工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可知,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A项正确。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D项错误。 3.(2019·保定模拟)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一做法有利于( C ) A.提高工人、农民的经济地位 B.壮大中国共产党 C.推动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改组中国国民党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意在考查国民大革命的背景。题干反映了孙中山重视工人、农民,这一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投身国民革命,C项正确。依据“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可知,该措施是在改组国民党后实行的,D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依据“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可知,该措施的实施不是为了提高工人、农民的经济地位,A项错误。 4.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C ) 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的统治,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涉及工农运动,故B项排除。列强扩大对华侵略,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5.“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B )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6.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 D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7.有学者说:“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该学者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的角度是( A ) A.思想解放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统一战线 解析:材料中“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表明是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是内容而非“评价的角度”,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弘扬爱国主义,与材料中“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与材料中“‘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不符,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C ) 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导致国家政权的更替,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中国社会以后的主导力量,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还没有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故D项错误。 9.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材料表明当时( A ) A.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 B.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 C.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 D.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期间,这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叛变革命,还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中共在军事上援助了蒋介石,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共在维护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的信息,故C项错误;北伐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并没有出现名存实亡的局面,故D项错误。 10.(2019·衡水联考)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B )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解析:当时中共力主进行国共合作,其出发点是扩大国共两党的影响力而非弱化国民党的影响,故A项错误;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和民主的政党,中共认为两党合作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故B项正确;当时的中共尚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和军事力量,故C项错误;“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这只是中共选择进行国共合作的客现作用而非主观和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1.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 B ) A.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C.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 D.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 解析:北伐属于民众广泛参与的国民革命,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仅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不可能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即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西方列强进行了武装干涉,故C项错误;国共两党合作也仅是国民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2.导致下表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4.10—1926.1 1 300 1 233 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3—1926.10 2 680 2 654 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6.11—1927.8 3 300 2 418 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10—1929.5 4 400 3 970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外来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的分裂 D.社会经济的停滞 解析: 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时间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A项错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外来势力的干涉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已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故C项正确;1926.11—1927.8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未停滞,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等。 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和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反对外戚、宦官专权,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第二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学生运动及学生运动的影响谈认识。 答案:(1)背景:东汉太学生运动: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推动;太学规模扩大。 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日军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 (2)影响:学生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策,影响国内政治走向。东汉时期,学生运动是对外戚、宦官专权的反抗,形成了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抨击浪潮;五四运动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认识:青年学生是社会最富活力的阶层之一,学生关注时政并积极参政,提高了社会对时政的关注度,有利于政府妥善处理社会问题;同时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也应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学生的利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观点,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然后学生从经济、思想、外交和社会习俗等方面阐述其历史进步性,其中要求学生做到史实正确,并且一定要多角度进行概括。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概括分析能力。 答案: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