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
第30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西南宁质检)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 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 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 答案 C 材料中孙中山的观点是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说明他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平等的民权,C项正确。代议制民主本身就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材料论述了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D项错误。 2.(2018山东淄博3月模拟)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答案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主要矛头指向了满洲贵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五族共和”主张满族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同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种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故选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故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统治并未推翻,因此民族革命并未成功,故D项错误。 3.(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二模)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 B.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 C.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 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 答案 B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表明国民党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说明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B项正确。 4.(2019广西百色质检)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在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进行演讲时指出:“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这表明孙中山( ) A.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B.主要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 D.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A 依据材料“平均地权”“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可以看出孙中山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A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十月革命是1917年爆发的,C项错误。材料中措施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D项错误。 5.(2018课标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久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之方法不善”,而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有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故孙中山想效仿俄国的做法,即通过改组国民党来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不可能走苏俄革命的道路,A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斗争目标并未改变,故D项错误。 6.(2018四川成都新都区摸底)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 A.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 B.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C.社会主义成为普遍追求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民国七年即1918年,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结束是在1927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排除B项;1918年马克思主义刚开始在中国传播,“普遍追求”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一线儿红”“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可知该创作背景可能是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D项正确。 7.(2018 山西45校联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答案 B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对革命道路的探讨,没有涉及将来是否成功,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各种不平衡的叙述,没有涉及斗争应该采取的形式,故D项错误。 8.(2018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三诊)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 A 根据“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可知,毛泽东主张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都应得到发展,以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出当时中国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A正确;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开始,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主张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而不是强调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C错误;材料表明毛泽东主张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都应得到发展,即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而不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2018广东揭阳二模)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毛泽东权威下降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已经转移 D.吸取苏联教训 答案 D “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是吸取苏联教训,避免搞个人崇拜,D项正确。 10.(2019河北邢台月考)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产生了强大的改革动力。“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出现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这反映出“南方谈话”( ) A.加速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奠基 D.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答案 D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错误;中共十四大上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依法治国是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1999年写入宪法,C项错误。 11.(2018湖南衡阳二模)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答案 A 依据题干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以看出毛泽东义利观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强调的是精神意义,是为民主革命服务的;邓小平的义利观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强调的是物质意义,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说明两人的义利观都是从社会现实出发的,A项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是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B项中的片面性说法错误。C项只符合邓小平,排除。两人的义利观都是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D项错误。 12.(2019广东广州模拟)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答案 D 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是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据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湖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后,美国要求向外扩张的呼声甚嚣尘上,鼓吹扩张的“理论”应运而生。19世纪末美国海军少将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马汉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够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动,控制的程度决定着繁荣的程度。海权的掌握有赖于一支强大的海军。马汉还认为,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要确保本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自由贸易,或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摧毁对方海上力量,就必须在适当地点建立海军基地:要么依赖军事力量直接控制那些军事要冲;要么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是宗主国在海外支撑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 ——摘编自李仲元《马汉的海权理论述评》 材料二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是海权论的热忱信奉者。他认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因此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把海军建设列为国防之首要,认为中国必须“兴船政以扩海军”,这样才能御外侮,保障国家独立、民族生存,成为世界上一等强国。不仅如此,孙中山认为海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财富,积极主张向海洋求生存、求发展。孙中山还对太平洋和海南岛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认为一战结束后,“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至于海南岛,是南洋的门户,必须设省筑港,牢牢把握住制海权。 ——摘编自孙立新、赵光强《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并简要评价。(15分) 答案 (1)思想:掌握制海权,控制海洋;建立强大的海军;建立殖民地或军事要冲作为海军基地。 背景: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扩张的呼声高涨。 (2)思想:国家兴衰同海权密切相关;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民族独立和发展;发展海洋经济;控制海上门户,掌握制海权。 评价:体现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性质;是近代化的海防观;但在当时政局混乱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14.(2018湖北鄂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始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种学习和探索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不同的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顺益《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进》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知识,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成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逐渐形成。维新派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上提倡西学。他们的思想及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示例二:民主革命浪潮的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逐渐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面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示例三:改革开放新浪潮推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当代国际局势的变化,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依据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内涵深广,它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其他论题: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实践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