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浙江专版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浙江专版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业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考查热度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社会主义建 设在探索中 曲折发展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b)‎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 ‎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 ‎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 三大改造 历史解释 ‎★★☆‎ ‎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 农村生产 关系的调整 时空观念 ‎2016浙江4月选考,31,10分 中共八大和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解释 伟大的历史 性转折与走 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 ‎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 ‎2018浙江11月 选考,31(2),4分 农村和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 ‎2018浙江4月选考,12,2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解释 ‎2017浙江11月选考,16,2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解释 ‎2017浙江11月选考,17,2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历史解释 ‎2017浙江4月选考,15,2分 中共十四大 历史解释 ‎2016浙江10月选考,15,2分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时空观念 ‎2015浙江10月选考,14,2分 对外开放 时空观念 分析解读  本专题属于高考中的高频专题。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看,重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改革开放的成果等。从试题类型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呈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着重于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注意联系现实。‎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019浙江“五校联考”第一次考试,1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B.产品质优,供不应求 C.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D.计划经济,无须广告 答案 D ‎ ‎2.(2018浙江绍兴适应性考试,15)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 考点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15)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52年 ‎1957年 ‎1965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棉花 ‎1.30‎ ‎1.64‎ ‎2.09‎ ‎2.16‎ ‎2.07‎ ‎6.25‎ ‎4.19‎ 油料 作物 ‎4.19‎ ‎4.19‎ ‎3.62‎ ‎5.21‎ ‎7.69‎ ‎11.91‎ ‎15.25‎ 甘蔗 ‎7.11‎ ‎10.39‎ ‎13.39‎ ‎21.11‎ ‎22.80‎ ‎39.51‎ ‎46.85‎ A.“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B.20世纪5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逐步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D.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答案 D ‎ ‎2.(2019浙江衢湖丽三市检测,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基本的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但后来中央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绝大多数地方的农民采用的是“包干到户”。这是因为(  )‎ A.“包产到户”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B.“包产到户”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 C.“包干到户”更能调动生产积极性 D.“包干到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答案 C ‎ ‎3.(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14)下图为《深圳特区报》某年2月20日到3月6日连续发表的八篇评论,史称“猴年八评”。这一系列评论的背景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经济特区 C.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 C ‎ ‎4.(2019浙江稽阳联谊学校10月联考,16)围绕着温州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的争议,一直到1992年才烟消云散。温州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和1991年几乎为零,1992年猛增到18%,1993年达到31%,1994年为42%,而且这一切的背后中央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温州人民拥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市场扩大 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的保证 D.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C ‎ 探史料提能力 探 究 从集体劳动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呈现 ‎   史料1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①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史料2  ②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抽样份数:18 529户) ‎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史料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增加了农民收入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重点 阐释 史料1:“大包干”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大包干”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①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 史料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②显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得到了快速提高 史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把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认识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史料应用 ‎1.史料1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什么特点?‎ 思路分析  可以从生产关系三要素角度分析: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如何?‎ 答案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向国家交纳一定农业税。‎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共性。‎ 思路分析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回忆1956年以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可作答。‎ 答案  变革: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 共性: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变化,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即公有制。‎ ‎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思路分析  可以从农村生产力发展、基层组织变化等方面入手,联系乡镇企业发展、城镇化等知识回答。‎ 答案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促进了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8浙江4月选考,12,2分)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 B ‎ ‎2.(2017浙江11月选考,16,2分)右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答案 A ‎ ‎3.(2017浙江11月选考,17,2分)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答案 C ‎ ‎4.(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D ‎ ‎5.(2017浙江4月选考,15,2分)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C ‎ ‎6.(2016浙江10月选考,14,2分)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答案 B ‎ ‎7.(2016浙江10月选考,15,2分)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下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C ‎ ‎8.(2015浙江10月选考,14,2分)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  )‎ A.大连    B.厦门    C.北海    D.深圳 答案 A ‎ ‎9.(2015浙江10月选考,15,2分)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改革开放的成效 答案 D ‎ ‎10.(2018浙江11月选考,31,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6分)‎ 答案  (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 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1.(2016浙江4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答案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课标Ⅰ,31,4分)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 D ‎ ‎2.(2019课标Ⅱ,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 ‎3.(2018课标Ⅰ,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D ‎ ‎4.(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 ‎5.(2017海南单科,13,2分)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答案 A ‎ ‎6.(2016课标Ⅱ,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 A ‎ ‎7.(2019天津文综,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 ‎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7分)‎ ‎   材料三 ‎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 答案  (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 ‎(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019江苏单科,12,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答案 B ‎ ‎2.(2018课标Ⅱ,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 ‎ ‎3.(2016江苏单科,13,3分)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 D ‎ ‎4.(2014课标Ⅱ,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答案 C ‎ ‎5.(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dà yuè jìn 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 C ‎ ‎6.(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 C ‎ ‎7.(2017课标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答案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考点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 C ‎ ‎2.(2016课标Ⅲ,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 ‎ ‎3.(2016天津文综,10,4分)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答案 C ‎ ‎4.(2014四川文综,2,4分)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 ‎5.(2014天津文综,10,4分)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 ‎6.(2014安徽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答案 C ‎ ‎7.(2019课标Ⅰ,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答案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8.(2019课标Ⅱ,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答案  (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9.(2015广东文综,39,9分)(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答案  (3)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分)‎ 注意的问题是: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 ‎10.(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 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 ‎11.(2014广东文综,39,12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 答案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2020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13)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使资本主义绝种。”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  )‎ A.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 B.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 答案 B ‎ ‎2.(2020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13)下图为1956年创作的宣传画,此画意在宣传(  )‎ A.“大跃进”运动提升了农民获得感 B.农民的幸福生活基于合作社生产 C.农民通过承包经营养猪业致富 D.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劳动积极性提高 答案 B ‎ ‎3.(2020届浙江金华十校11月模拟,15)1979年5月,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选择8个企业进行试点。其基本内容是: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政府给予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资金使用、人事安排、职工奖惩等方面以部分权力;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这次试点(  )‎ A.借鉴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 B.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A ‎ ‎4.(2020届“七彩阳光”联盟12月联考,15)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在3 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大连市获得了自行审批1 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这主要得益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答案 B ‎ ‎5.(2020届浙江绍兴11月诊断性考试,14)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体制外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加上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占“半壁江山”,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必须寻求出路,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槛,等待着中央的明确表态。跨过这道“门槛”的事件是(  )‎ 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 B.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答案 C ‎ ‎6.(2019浙江十校联盟3月联考,14)下表为“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中各经济类型及所占比重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经济类型和所占比重 收入 总计 国有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集体 经济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其他 绝对数 ‎(亿元)‎ ‎1 318.53‎ ‎914.56‎ ‎54.38‎ ‎129.13‎ ‎83.58‎ ‎120.83‎ ‎16.05‎ 比重(%)‎ ‎100‎ ‎69.4‎ ‎4.1‎ ‎9.8‎ ‎6.3‎ ‎9.2‎ ‎1.2‎ ‎——数据来源《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 A.集体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B.个私经济获得税收的减免 C.经济发展依赖外部的援助 D.新的经济模式已基本建成 答案 D ‎ ‎7.(2019浙江嘉兴、丽水3月模拟,17)1980年,时任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的步鑫生,带领全厂打破“大锅饭”,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成为名动全国的改革先锋。步鑫生的成功说明当时(  )‎ A.计划经济主导下的经济体制出现松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普遍认可 D.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始启动 答案 A ‎ ‎8.(2019浙江十校联盟3月联考,16)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通过的决定中有如下要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 ‎9.(2019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调研,16)下列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③“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 C ‎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2020届浙江十校联盟10月联考,25)(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资制)是国家而不是企业来决定单个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是国家统一规定,所以一旦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下来,便很难变更。……“按劳分配”这项改革原则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决议”。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多种试验在企业层次得以实施,包括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1992年末,政府宣布从1993年开始,弹性工资制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行,劳动部将不再控制企业雇用的人数或者企业工资簿上的人数,同时也不再控制技术培训项目中招募的毕业生人数。‎ ‎——摘编自赵明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工人》‎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工资制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发展变革的基本历程。(4分)‎ 答案  (2)总体趋势:从国家主导逐步转向企业主导。(或由固定僵化走向自主灵活)‎ 基本历程:20世纪50年代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或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3月联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1952年和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据《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绘制 ‎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在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据《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标志性意义。(4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十五大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认识”的内容及其意义。(4分)‎ 答案 (1)变化:由以私有制为主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三大改造完成。‎ 标志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  (2)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成为中共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确定下来的理论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