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II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雅典政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指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3、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B.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C.伯利克里时期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低等级公民参加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使城邦所有成年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4、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会议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其目的是 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 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 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6、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7、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8、《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9、《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1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欲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⑤改籍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 12、“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A.体现男女平等的待遇 B.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 C.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 13、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14、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A.青苗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均输法 15、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 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 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1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7、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①信仰得救 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布鲁斯· 雪莱的《基督教会史》认为: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权反过来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国家观。路德倾向于认为国家至高无上。……但加尔文教导说,没有人(无论是宗教还是国王)可以要求绝对的权力。……加尔文教反对君主施行独裁的思想是现代宪政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据此可知雪莱主要强调 A.以上帝名义反对君主独裁 B.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潮发展的结果 C.加尔文教崇尚民主共和 D.宗教改革思想是现代宪政的核心思想 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0、“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 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建立国营企业 ③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产生这一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2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国在西线制订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26、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基本被瓜分完毕,但他们没有一个知足的。他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每一个国家都已经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D.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27、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③会议暂时协调了矛盾,又埋下了隐患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28、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其成为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29、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打上了深深地强权政治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A.把社会主义苏联排斥在外 B.按照英法的共同意志处置战败的德国 C.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责任由新兴的民族国家承担 D.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瓜分的局面 30、下列不符合《非战公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特点的是 A.《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发过在欧洲的地位下降了 B.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能对法国形成有力的安全支持 C.法国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某种安全保证 D.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美国决定缔结一项多边的《非战公约》 试卷II 二、材料题(31题 12 分,32题 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患陕西财用不足。(王)安石日: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4分)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4分)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你的认识。(4分) 32.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由于当时激烈的历史大动荡,特殊的时代孕育了一批高瞻远瞩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称为“实学”,而把封建思想斥为不切实际的“虚学”。认为“东洋之不及西洋,非才劣,非智钝,惟在于对济生之道用意甚少,于高尚之空谈中度日”。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日本天皇于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极力主张在学习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的同时坚持灌输儒家道德教育;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还要求在学校悬挂古今“忠臣义士孝节妇”的画像。《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其目的是把日本的文化教育公开引上军国主义的轨道……日本在发展近代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在青少年和民众中强制灌输“忠君爱国”“尽忠报国”等思想,鼓吹和提倡“武士道”。 ——摘编自《浅谈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据材料一回答,日本人认为日本落后的主要原因何在?他们是如何认识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优劣的?(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这“两重性特征”对日本有何作用或影响?(8分) 33.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两点要求: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6分)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 ABDCB 6—10 BDBBD 11—15 ABABB 16—20 DCACB 21—25 DABBA 26—30 DACBD 31、(1)主张:以理财为中心;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抑制豪强地主兼并。(4分,任意两点即可) (2)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4分,任意两点即可) 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4分) 32、(1)原因:东方教育落后。(2分) 认识:东方教育崇尚空谈而不切实际,属于“虚学”;西方教育讲究“实用”,注重生产生活的需要。(4分) (2)两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崇尚科学技术、广泛吸取外国文化的资本主义气息;另一方面又把封建儒学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保留下来。(4分) 作用或影响:普遍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为发展资本主义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日本的教育为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服务,成为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后来日本和世界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恶果。(4分,任意两点即可) 33、(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2分)主要原因:普法战争的宿仇;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和企图独霸欧洲。(2分。任意一点即可) 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联盟。(2分)主要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控制联盟干预世界事务,称霸世界。(2分,任意一点即可) (2)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4分,任意两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