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9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段考(期中) 文科历史试题 2017.11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 ) 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 B.为晋国分裂埋下的隐患 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 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 2.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3.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4.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等级秩序思想,但不乏平等思想的主张和要求,儒家在意识到人有差别的同时也主张人格的平等,这种人格平等精神主要表现在( ) A.“有教无类”“法不阿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D.“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6.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7.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8.在明淸小说《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9.“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 ) A.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 C.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 10.“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 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由此可见,亚里十多德主张( ) A.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城邦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 D.根据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 12.研究者发现瑞典、丹麦、荷兰、德国以及英国的一些地方在1700年以前就达到半数男性脱盲,而意大利、 西班牙、法国南部则要等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与这种差异相关的是( ) A.宗教改革 B.商业革命 C.重商主义 D.启蒙运动 13.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这反映了他主张( ) A.反对君权神授 B.维护私有财产 C.反对专制统治 D.追求天赋人权 14.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对传统的错误或狭隘观念的否定。扩大了人类所认识的自然界的领域,并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带来了物理学及其他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一系列新和边缘的出现。材料中的“它们”( )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使近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 D.导致日益综合化 15.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梵高《夜间咖啡馆》 C.莫奈《日出·印象》 D.修拉《大碗岛上的周日下午》 16.在中国历史上,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历史 D.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17.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8.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国风》 B.《离骚》 C.《红楼梦》 D.《狂人日记》 19.有学者指出,道光年间(1820—1850年)的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个时代,虽然也有少数人看亊较远、 较淸,但是他们怕淸议的指摘,默而不言。这种现象( ) A.显示了知识分子的清高 B.源自于政府的高压政策 C.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开启 D.是对淸政府的无声抗议 20.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21.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22.1921年,孙中山在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认为“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此言论表明孙中山( ) A.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 C.不愿联俄联共 D.主张发展三民主义 23.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24.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措施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 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 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二、材料阅读(25分+12分+15分=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在这最美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它被叫做明灯、精神、宇宙主宰,都很正当。……他如坐在皇座上,管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地球有月球为她服务。 ——哥白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12分)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哥白尼主张的不同影响。(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12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摘偏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7分) 28.(15分)【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9分)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段考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得出:题目强调的是晋国六卿制为晋国分裂所埋下的隐患,并非使得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题目中“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秦朝的九卿制度与晋国六卿制的关系,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执掌奏章,下达诏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统领百官,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故B项错误;“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C项正确;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D项错误。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教育和法律,与材料中“主张人格的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己和人的关系,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相符,故B项正确;患寡是财物方面,与材料中“人格平等”不符,故C项错误;推崇贤能,与材料中“人格平等精神”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服饰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说明宋代追求风骨品格,这与国家积贫积弱无关,故A项错误;理学强调道德与修养,在此影响下,宋代服饰呈现出清雅、潇洒的风度,故B项正确;民族融合会使汉族与少数民族间文化融合,但材料中宋代服饰的清雅风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无关,故C项错误;战乱的频繁发生也与材料中宋代服饰的清雅风度无关,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内涵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清资本主义始终停留在萌芽状态,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还在于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状态,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不等于发展近代科学,同时并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并使得传统数学、天文学因此复兴”,故B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西方,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是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科学、自由和平等是启蒙思想,与材料中“古希腊七贤”不符,材料中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帮助别人”不是支持城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最使人快乐”“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表明以人为中心,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人快乐”“人们富裕”不符,没有涉及要求听从上帝的安排,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推知,材料中的观点是苏格拉底的言论,强调的是个人与理性的最佳结合,这与“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都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A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该派学者注重个人意志但却忽视理性与标准,故B项错误;“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法律高度崇尚的言论,这与材料中个人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并不相符,故C项错误;“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弊端的反思,同样与材料给定的观点不相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B 12.【答案】A 【解析】宗教改革通过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推动文化的普及,西欧北欧的国家脱盲较早是因为宗教改革主要在这些区域开展,故A项正确;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商业中心等发生转移的现象,故B项错误;重商主义是英国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前采取的促进商业发展的经济措施,故C项错误;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开展促进了脱盲,但不能说明北欧地区脱盲较早,故D项错误。 13.【答案】C 14.【答案】B 【解析】“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表明他们是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是对牛顿力学的批判继承,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对传统的错误或狭隘观念的否定”表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现代物理学引发其他领域的革命性变化,不是使近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现代物理学引发其他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没有导致日益综合化,故D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A项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是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与材料“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不符,故A项错误;“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标志者现代艺术的发端”,符合印象派强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感受光影和色彩的变化这一特点,B项属于后印象派美术作品,故B项错误;C项是印象派美术作品,故C项正确;D项是新印象派美术作品,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可知,这里讲的是“立新”,而“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只是“破旧”,故A项错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属于明显的破旧之后的立新,故B项正确;“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同样属于破旧而非立新,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可见传统大家庭制没有完全被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对中国之家庭问题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的占据多数,反映出在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小家庭制逐渐取代传统大家庭制,不属于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18.【答案】A 19.【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道光年间已经有少数士大夫具有世界意识,但是却没有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默而不言),其原因是怕清议的指责,说明他们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并不是显示知识分子的清高,故A项错误;少数士大夫之所以默而不言,其原因是怕清议指责,并不是源于政府的高压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的国人普遍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少数士大夫(如林则徐)虽然具有世界意识(看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但是他们却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国近代化开启,故C项正确;少数士大夫默而不言是因为他们缺少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并不是对清政府无声的抗议,故D项错误。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结合所学,表明张之洞希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危亡,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不泥古薄今”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洋务派由于阶级属性不可能彻底改弦更张,故C项错误;由于张之洞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不可能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故D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要用民主科学作为反孔的武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知以伦理问题为根本,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三者的态度,可知以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倡导女性解放问题,故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据材料“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可知孙中山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只说孙中山的改造中国的思想,并不能说明他不愿联俄联共?,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 ,表明孙中山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并不能说明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是湖南暴动,因此当时并未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A项错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材料并未强调,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说明并不仅仅强调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武装斗争和“上山”体现了中国探索革命的新道路,故D项正确。 24.【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因此A项不是材料措施的目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可知,B项是材料措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是本质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与改革教育体制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1952年和1953年”“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措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战略服务的,故D项正确。 25.【答案】(1)观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罢黜百家。(每点2分,6分) 背景:汉武帝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此前法家、道家的思想主张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继承与改造。(每点2分,6分) (2)观点:太阳中心说;(2分) 董:维护政治统一;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地位。(4分) 哥:否定了“地心说”,解放了思想,冲击了教会的权威;(3分)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王权的加强(2分)。 26.【答案】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了民主自由国家。(4分) 评: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2分)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4分)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2分) 27.【答案】(1)特点:是对封建选官制度的否定.以立法、制定条例的形式实施;选拔形式多样,考试和资历并重;多次改革,逐步完善。(8分) (2)评价: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中国近代人事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短时间内基本废除中国封建职官管理制,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但是,仍存在施行范围小和缺少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等弊端。(7分) 28.【答案】(1)背景:中世纪“君权神授”观念对政治的束缚;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意大利分裂割据的政治现状。(写出3点给6分) (2)积极:将政治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抨击君权神授的国家观念推动近代政治理论的进步;有利于启蒙思想的出现。(6分) 消极:鼓吹专制和独裁统治;蔑视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