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 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对应学生用书 P35 [学业达标] 1.(2018·云南玉溪一中期中)《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 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西汉时毛亨等所辑和注的《诗》)中提出“变 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这说明《诗 经》具有怎样的特征( ) A.托物言志 B.借古讽今 C.客观真实 D.现实主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 经》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 D 项正确。托物言志和借古 讽今都属于表现手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诗 经》所描绘的是客观的现实,看不出客观真实的特点,C 项错误。 2.(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 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 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 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 考。”该作品的风格为( ) 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 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 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 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先秦的一部作品”“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构成一 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可知,这部作 品为屈原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排除。 3.(2018·四川阆中中学月考)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 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 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 ) A.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 B.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 C.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D.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 答案 A 解析 诗歌反映社会风貌,可以作为史料,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把社会现 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说明杜甫的诗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佐证材料,故 A 项正确。诗歌属于文学作品,有个人主观思想成分,故 B 项错误;杜甫的诗歌属 于现实主义,故 C 项错误;杜甫的诗歌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故 D 项错误。 4.(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 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 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答案 B 解析 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文学创作的受众发生变化,故 B 项正确。技术的先进和文明 的交流也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C、D 两项。A 项错误,错在“去纲 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 5.(2018·西藏林芝一中期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 作者的词风是( )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 的作品,词风气势豪迈,刚健豪放,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故排除。 6.(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 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骚体、词、赋 B.骚体、词、诗 C.词、骚体、诗 D.词、赋、诗 答案 B 解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的名 句,属于楚辞(也称“骚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北宋词人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唐代诗人杜 甫《春望》里的名句。故 B 项正确。 7.(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 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据此可知( ) A.明清小说传播途径多样化 B.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数量增加 C.明清时期印刷手段多样化 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直接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文本来接受小说内容,其获取 文本的方式主要有购买、转借及租赁;间接读者则依靠听书、看戏等途径接受通 俗小说的内容。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又分别确立了明清通俗小说两种基本的传播 方式:版籍传播与曲艺传播。由此可知,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市民阶层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清时期印刷 手段,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涉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排除 D 项。 8.(2018·江西南昌七校期中)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 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 郎,但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 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答案 A 解析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皆奉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 B 项;根据柳永一人的 行为得出“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过于绝对,排除 C 项;D 项的叙述偏离 了材料,排除;以词为代表的宋代文学逐渐世俗化和平民化,柳永等词人的出现 反映了这一倾向,A 项正确。 9.(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 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 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 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答案 B 解析 “三教合一”材料并未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宗教的庸 俗化,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的神佛妖怪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 格,这是世俗生活的反映,故 B 项正确。 10.(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在学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后,同学小吴得到 如下结论和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诗经》反映了自上古至春秋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楚辞和汉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C.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D.宋代成书的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梁山好汉的形象 答案 C 解析 唐朝时期,社会环境开放,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宋朝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 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因此唐诗和宋词分别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故答案为 C 项。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排除 A 项;《诗经》和楚辞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排除 B 项;《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排除 D 项。 [等级提升] 11.(2018·天津耀华中学月考)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 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 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 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楚国艺术夸张奇特的想象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 多 次”“《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等信息体现了战国时 期南北文化的交融,A 项正确。屈原生活于诸侯争霸频繁的战国时期,故 B、C 两 项的说法均与此不符;题目中未提及楚国艺术的夸张性,故无法得出 D 项的结论。 12.(2018·江西金溪一中月考)《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 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 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 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材料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也 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重诗的社会风气,故 A 项 正确。B、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D 项。 13.(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 布情况(今地名)。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 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文学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豫、冀、秦、 晋四区和长江流域江、浙二域,呈现出地域集中、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人才的迁移方向,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唐代文 学的创作题材,故 B 项错误;传统文学的创作区域材料并未体现,故 D 项错误。 14.(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 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 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 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的价值 取向,故 D 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材料只提到“流传的故事”, 未说明载体,排除 B 项;材料只涉及宋代杭州这一个地方,谈不上中国文化的地 域性浓厚,排除 C 项。 15.(2018·山西太原五中月考)总体看,明清经世思潮代表人多持乐观态度, 面对“天崩地解”,相信务实尚利,寄望某些具有启蒙意义、但不触动封建根本 的改良拯涂炭开太平。而曹雪芹借《红楼梦》说“补天”,则据于儒、依于老、 逃于禅,将其引向绝望悲观。有学者说曹更富历史感,这主要是基于( ) A.前者思想过于理想化 B.《红楼梦》极具史料性 C.明清时代的社会停滞 D.封建末世的不可逆转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地位,儒学思想走向僵化,整个社会一潭死水,鲜有微澜,封建社会走向末世的 过程不可逆转。曹雪芹的《红楼梦》将社会思潮引向绝望悲观,体现了对封建末 世的绝望,所以说曹雪芹更具有历史感,故选 D 项。明清经世思潮过分崇尚实利, 脱离现实,而非其过于理想化,故排除 A 项;《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不具备史料 性,故排除 B 项;明清社会停滞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 项。 16.(2018·天津静海一中能力调研)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 程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 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按历史事件角度进行 归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从中外的角度进行总结) 答案 (1)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 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2)儒、佛、道三教合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答出文 化事业发展,军事斗争需要也可) (3)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 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 影响;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解析 (1)材料一中反映两种现象:《清明上河图》中的说书的情况反映了市民 文化的兴起,后面三幅图片则反映的是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二反映的是思 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即理学兴起和宋词的繁荣。(2)材料中出现的这些变化发展的原 因,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3)材料中的 这些成就和思想领域里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从科技领域、思想领域等方面分开 回答。思想领域里可依据教材回答宋明理学的影响;科技领域里的成就可回答对 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