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2017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命题:唐淑云 审题:何永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 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显现 2.《小雅·鹿鸣》本是西周贵族宣扬宴飨之仪的乐歌,后扩散到民间,在乡人宴会上也可传唱。这表明西周时期 A.周人生活较为富足 B.礼乐文明得到广泛认同 C.乡人社会地位提高 D.贵族奢靡之风波及民间 3.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建了《新唐书》 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 《资治通鉴》。这反映出当时北宋 A.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 B.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C.政治体制未形成完整体系 D.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完善 4.北宋初年,“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后其权力有膨胀之势,俨然为路级行 政长官。宋廷在各路又置提点刑狱司等三司分转运使之权。宋代路级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形成。这表明 A.分权是宋代集权的必然选择 B.控制地方财权是宋代集权的核心思想 C.宋代形成路、州、郡、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 D.宋代地方官制的创新围绕中央权力的加强 5.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 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宦官势力衰落 B.政治比较清明 C.长期处于分裂 D.皇权相对削弱 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 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7.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浮帖”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的人事控制权 B.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 D.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8. 针对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国舆论多希望日胜俄败,如有人在《中外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十余年来,每言及专制立宪之问题,辄曰:专制既不足以立国,何以俄国人富强如此?自有此战,而此疑释矣。”其用意在于 A.遏止革命浪潮 B.驱赶欧洲势力 C.推动清朝革新 D.维护清朝统治 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0.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 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今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 A. 民主理念 B.公民意识 C.共和观念 D.法律规定 11.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 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推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12.《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习惯法影响深远 D.崇尚秩序和平衡 13.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 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14.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经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 A.此时议会保留了旧时传统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 C.英国政府不重视议会选举 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 15.《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16.据金融时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017年2月3日晚上,西雅图一名联邦法官詹姆斯·罗伯特批准了华盛顿州总检察长鲍勃·弗格森的申请,停止执行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七个穆斯林国家难民和旅行者的禁令,该裁决适用于美国全国范围。这则材料说明 A.司法独立益于对行政命令监督 B.联邦法院依据宪法干预行政权 C.美国总统难以独立行使行政权 D.联邦法院权力高于美国总统权 17.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5年12月3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14人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需要,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主要表明 A.美国宪法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 B.美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 C.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D.美国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 1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即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充分 B.“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激烈 C.宪法是共和派和君主派互相妥协的产物 D.宪法赋予总统权力高于议会 19.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20.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 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 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 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 2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 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22.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23.“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4.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 A.戊戌变法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5.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 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 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0分,共计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君主“以天下为家”的情况下,宫廷皇室的财政开支往往占最优先的地位和较大的份额。清代的内务府是专管皇帝宫廷和皇室财务的特殊部门,不受朝廷监察和司法机构的管辖,其收入、支出和账目都是单独制账和奏销的。如清代内务府所辖的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完全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在政治上还拥有特权,对本地区的吏治民情、地方官治绩和官声,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内务府主要的财源来自皇庄的地租、皇店的盈利、户部的拨款、工部缴纳的实物以及盐政、织造、各省大臣进献的财货等。清嘉庆九年(1804年),仅皇家控制的榷关输送到内务府的盈余银就有九十余万两。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几个财政法案,把政府岁入分为国王固定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给予国王威廉三世的固定岁入远少于当时的实际需要。威廉三世正常岁入每年至少缺少60万镑,用当时的廷臣埃特里克的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困地。从此以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将寸步难行,“国王靠自己生活”被“国王靠议会生活”取代。国王虽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一遇冲突,只要议会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 ——摘编自程汉大主编《英国政治制度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皇室财政状况的不同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本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10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琉球、安南、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D D D A C C B A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A A C C B D B D B A 26、 (1) 不同特点 中国:开支庞大,处于优先地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拥有政治特权;财政独立,不受监督,只对皇帝负责;财源广,收入丰。(4分) 英国:财务管理民主化、制度化;国王财政入不敷出,财力单薄;财务公开;议会掌握财政权,并以此牵制国王。(4分) (2) 主要原因 中国:“家天下”的历史传统;皇权至上(或君主专制)。(4分)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4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分) 英国:推动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发展和完善。(1分) 27、 论题一: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4分) 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议会制与君主制进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论题二: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发展。(4分) 阐述侧重围绕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进行。 论题三: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4分) 阐述综合前两种答案。 28、 (1)原因: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8分)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6分)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