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 ‎6月月考试题 ‎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 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2.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3.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了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4.《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 ‎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 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6.‎ 出土地点 考古发现 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 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 山东齐国临淄故城 陶文大多只署明制作者的乡、里、名字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漆器注明了生产者的里名和人名,如钱里大女子 湖南长沙湖桥19号楚墓 一件漆耳杯,器底漆书有“□里□”字样 上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官营手工业者私造现象严重 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 C.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 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 ‎7.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8.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项目 数量(单位:钱)‎ ‎5人 收入 粮食 ‎8 500‎ 支出 赋役 ‎2 989‎ 日常开支 ‎7 950‎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9.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 ‎“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10.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 ‎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 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 ‎11.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 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C.武后政治改革失败 D.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12.《簪花仕女图》为唐代画家周昉所绘,描绘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中人 物体态丰腴,姿态优雅,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有人则认为该 画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上述不同认识说明 A.作品真实地再现出了大唐的风韵      B.历史事实难以捉摸无法研究 C.人物画以贵族女性生活题材为主      D.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 ‎13.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 又规定进士、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 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 A.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 B.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 D.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 ‎14.钱穆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 突…… 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隐约表现在南北地域的区分上。新党大率 多南方人,反对派则大率是北方人。”据此推断 A.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政治观念 B.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 C.变法措施加重了北方人的负担 D.变法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倾向 ‎15.儒医始称于宋代。《宋会要辑稿》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通 黄素、明 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道林养性”逐渐不被医家重视,医生以“儒门 事亲”自附于 儒林,对于鬼神致疾说大肆批评。儒医的出现表明 A.医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现实 B.治国思想由道家转向儒家 C.古代的医术与巫术开始分离 D.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分化 ‎16.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 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 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7.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18.有学者指出,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史书中并未记载,异姓兄弟结义也不是两 汉时期流 行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桃园结义的故事却描写的生动而详实,而 同时期民间的 许多水陆码头也修建了“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文学得到快速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重视信义 C.大同思想受到时人推崇 D.理学思想日益束缚人性 ‎19.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 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 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20.雅典公民大会制度规定,以下几类人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 ‎ 的财产的人。这些规定 A.深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B.体现制度的构建渗透责任意识 ‎ C.保障了社会政治秩序规范有序 D.反映雅典民主的形式主义特征 ‎ ‎21.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家眷移民给于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 助其儿子 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 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 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 进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 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推动了智者运动的兴起 ‎23.《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一条规定,“除威士塔修女外,妇女受终身的监护”;在《罗马 民法大全》里规定,“禁止剥夺妇女的自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其自由受到限制”。‎ 这一变化表明 A.罗马法律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罗马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 C.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罗马法超越了种族与性别的界限 ‎24.在罗马公民法年代,对于所有权转让,必须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罗马成年公民的 面,由另一位公民手持一把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用 那块铜和那把秤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让与人,好像是交付定 金。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形式。这一规定 A.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 B.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C.具有明显形式主义特征 D.维护了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希腊是最早产生戏剧的国家。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就进入它的 成型和成熟阶段。古希腊戏剧有悲刷、喜剧、“萨堤洛斯剧”(羊人刷)和“摹拟剧”;戏剧的结构 完整严密,例如希腊悲剧,一般通过开场、进场、戏剧场面(三至五个)和退场四个部分表演一个曲折完整的故事。古希腊戏剧演出的剧场,宏大精美,比如现存的雅典酒神剧场,可容纳一万四千人左右。尤其是,产生了众多的戏剧作家和作品,出现了世界普遍公认的伟大戏剧家和不朽名著。‎ ‎——摘编自曹文心《古希腊戏剧早熟与中国戏剧晚成的原因》 ‎ 京剧诞生于晚清的成丰、同治年间,即距今约 150 年之前。它是在中国戏曲发展到巅峰时期。在清代由皇家知识分子和众多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文化工程,做到了化徵、汉、昆、梆诸剧及胡汉夷 狄众乐为一体。京剧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剧情多以形象地宣传道德、高台 教化为主。形式上继承 了传统美学“有无相生”“主象尽意”的写意性。程式性的表演以夸张和象征的方式展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对善恶关丑的道德取向。强调整体美感的中国京剧形成了与各国戏剧迥然不同的独特艺术风 格,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戏剧流派之一。‎ ‎——摘编自吴江《中国京剧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希腊戏剧和中国京剧的特点。(12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戏剧产生的社会背最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3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共12分)‎ 材料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起点,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算法。一种,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算起;另一种,从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即公元前365年算起;还有一种,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算起。应当说,三者都是言之成理各有依据的。分别以这三个年份为起点,算到1840年,各自都在2000年以上,比西方多了一倍。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题共 15分)‎ 材料 ‎ ‎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 —— 5 BADBD 6——10CCDAB 11——15DDCAA 16——20 BBBDB 21——24BDBC ‎25.(1)古希腊戏剧特点:产生早,历史悠久;种类多,结构严密;形成了专门的演出场所。(6 分) ‎ 京剧的特点: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优点,兼收并蓄;内容上注重道德教化;形式上强调写意; 强调整体美感。(6 分) ‎ ‎(2)古希腊戏剧社会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古希腊工商业繁荣;人文精神发展,希腊神话艺 术提供思想源泉。(6 分) ‎ 京剧社会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儒家思想(或程朱理学)是主流思想;明清的 戏剧、文学艺术为京剧形成提供素材,奠定基础;政府和民间艺术家的共同推动。(5 分,任答 3 点 得 5 分) ‎ 历史价值:推动了中国和西方戏剧的发展;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宝贵遗产。(2 分)‎ ‎26.示例:(12分))‎ 观点: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延续,但社会仍有微渐变化。‎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年以上,社会发展滞缓。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长期延续并不断强化;经济上,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长期文化专制,儒学独尊。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一些中国士大夫开始关注并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 总之,这些变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中国社会,但总体上微弱,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型。‎ ‎(要求:需明确提出观点,观点应包含漫长延续以及微渐变化两方面。说明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7.(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任答3点得6分)‎ ‎(2)可行性:‎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4分)‎ 意义:推动了秦国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国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有利于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答3点得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