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五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
郑州五中2017-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 历史 命题人:梁艺馨 审题人:张明严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3.《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 A.保民而王 B.天下为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4.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对于“教义之浸淫”起关键作用的是( ) A.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B.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炀帝创科举制 D.明太祖行八股取士 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6.从宋朝到明朝,中国思想界长期进行了关于理和气的争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观点是( )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夫道(理)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动于事物之间者也” D.“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8.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说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 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 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0.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 ) 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 11.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学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聚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16.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C. 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D. 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道:“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B.苏格拉底想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败坏 18.“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行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 19.“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行为的重要性 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教皇和教会 D.强调“道”的重要性 20.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中的“变革”是指( ) A.冲破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 D.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21.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22.霍布斯认为:“当他们每个人通过与其他人的协议迫使自己不能违抗他已经服从的那个人或会议的意志时……这种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某一个人或会议的意志的情况就会出现,这就叫‘联盟’。会议的这种意志被看成是构成这种会议的成员的多数意志。”与其主张最相似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23.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2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5.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 ) A.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文主义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26.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2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 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29.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C.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主义 30.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依据上述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一组应是 ( ) A.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B.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倡人民主权,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3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32.“因为每一个臣民都是主权者第一行为的授权人,所以他(主权者)除开自己是上帝的臣民……以外,对其他任何事物决不缺乏权利。于是,在一个国家中,臣民可以、而且往往根据主权者的命令被处死,然而双方都没有做对不起对方的事。”该言论属于 ( )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大题,每大题18分,共36分) 33.(18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盛行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历史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在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方面,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 (2分) 34.(18分)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