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 历史试题 ‎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B.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 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受分封的诸侯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与商朝相比,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臣属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周朝的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的权力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地步,没有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故A项排除。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排除。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排除。‎ ‎2.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人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A. 能够选拔优秀人才 B. 逐级考试逐层选才 C 选才任用比例很高 D. 官员选任公平公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此其选之精也”可得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科举制选拔人才的程序,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A 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才比例不高,而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具体人事安排,故C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科举制人才选拔的公平性,而且科举制只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故D项排除。‎ ‎3.宋代理学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再认识,将孔子形象从继承周公、损益三代、为后世制定礼乐制度的圣人改变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制定者,从而为儒学格局转化奠定了基础。这说明理学 A. 强化了周孔之道 B 颠覆了传统价值观 C. 削弱了孔子地位 D. 丰富了儒学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将孔子形象从继承周公、损益三代、为后世制定礼乐制度圣人改变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伦理、教化理念的制定者,从而为儒学格局转化奠定了基础。”可知宋代理学对孔子形象的重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宋代理学对孔子的形象进行了再认识,将孔子形象……改变为”可知宋代理学弱化了周孔之道,而不是强化,故A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传统价值观的前后对比,不能得出理学颠覆了传统价值观的结论,故B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理学强化了孔子地位,而不是削弱,故C项排除。‎ ‎4.下表是唐宋节妇烈女对照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隋唐 ‎326‎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A. 两宋妇女自给能力提高 B. 两宋时战乱仍频繁 C. 两宋时儒学有了新发展 D. 二宋代妇女地位低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烈女”不断增加是理学贞洁观强化的具体表现,故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二宋妇女自给能力提高的结论,排除A;两宋时战乱频繁与材料无关,B错误;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都比较低下而不仅仅是两宋,排除D。‎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曾是历代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年的相关讨论已基本趋于沉寂。不过,总结反思后不难发现,以往对此事件的研究主要是自上而下,很少将考察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太平天国研究日渐成为显学 B. 农民战争研究理应受到重视 C. 革命史的研究理论不断兴起 D. 研究历史的视角应有所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往对此事件的研究主要是自上而下,很少将考察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研究历史的视角应有所转变,D选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研究日渐成为显学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农民战争研究理应受到重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革命史的研究理论不断兴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6.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图,其中商办企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洋务运动引领作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图”可知商办企业发展迅速,这主要和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为解决对日赔款问题,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B选项排除。洋务运动引领作用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的调整。‎ ‎7.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编制的《初中国文甲编》中,选录了《光芒万丈的台儿庄》、《张自忠将军传略》、《壮哉空军烈士阎海文》,《固安一农妇》等,还选取岳飞《五岳祠盟记》、《左宝贵死难记》等作品和传记。这些文章的选录有助于 A. 培养军人勇于牺牲的气节 B. 鼓励学生涌跃参军抗战 C. 增强民众团结御敌的意志 D.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抗日战争中,中学课本对民族英雄的收录可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军人无关,A选项排除。鼓励学生参军抗战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仅从抗日战争中,中学课本对民族英雄的收录的做法,无法得出增强民众团结御敌的意志的结论,C选项排除。‎ ‎8.近代前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屡屡侵犯,龚自珍与魏源分别代表了两种态度: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两人的思想都 A. 侧重于引导国人关注世界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故D正确;龚自珍的思想侧重于“反求诸己”,魏源着眼于“知彼”,故A错误;龚自珍与魏源都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也没有脱离自身阶级局限,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且认为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体”,这与题干中龚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对“前者指陈中国本身的问题在于皇帝制度与科举文化;后者则从西洋文化制度,寻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9.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 A. 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B.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C. 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D. 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权威,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而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城邦,B选项排除;优生优育政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生命教育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希腊城邦的准确把握。‎ ‎10.如表是20世纪世界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次数统计,是根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据此可以说明 ‎20世纪80年代 ‎29场 国与国之间:19场,占66%‎ 国内冲突:10场,占34%‎ ‎1990-1994年 ‎18场 国与国之间:3场,占17%‎ 国内冲突:15场,占83%‎ A. 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日趋缓和 B. 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C. 两极格局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D. 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中可知,冷战结束后,各国之间战争大幅减少,国内冲突加剧,说明在冷战掩盖下国内矛盾暴露出来,故B正确;从数据上看,冷战后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就有18场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不能说明世界形势在缓和,故A错误;C、D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 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 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C. 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D. 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答案】D ‎【解析】‎ 材料“联邦的安定、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的信息说明司法权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D项正确;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没有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司法并不会干预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司法的重要性,并不是说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故C 项错误。‎ ‎12.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导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 A.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 B.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 C.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 D.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政府在1830年颁布法案对地方政府管控啤酒市场经营的行为,撤销地方官对市场经营行为的影响,放任市场自由经营,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直到1879年又重新加强了对酒类经营的控制。这反映了政府对调控市场经营的态度的转变,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立法与社会治安等问题相关,并非中央与地方权力的较量,A项错误;BC项在题目中没有反映,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l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 ‎ 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洛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影响: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2)相同: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 原因: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清政府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民众缺乏缺乏民主意识。‎ 英国:资本主义为基础;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民众自治意识强烈。‎ ‎【解析】‎ ‎【详解】(1)特点:此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要以句子为单位对材料进行概括,才能得到事物的特点,如依据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可知,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 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等信息概括即可。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民众的民主管理意识;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为其他国家的地方自治提供借鉴。‎ ‎(2)相同之处:对比材料一、二可知,相同点是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原因 ‎:结合清朝和近代英国的经济、政治、思想史实解答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对近代英国和清末地方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技术变迁集中期 主导国 挑战国 政府行为 ‎1519—1580年 葡萄牙 西班牙 皇家资助航海事业、支持航海技术的改进 ‎1609—1688年 荷兰 英国法国 成立皇家学会等,资助与军事科技相关的力学、弾道学研究 ‎1714—1792年 英国 法国 资助与军事技术相关的研究,促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1815—1914年 英国 德国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钢铁、内燃机、有线电报等产业的发展 ‎1945—1991年 美国 苏联 政府资助、采购,带动了计算机、软件等产业发展 ‎——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认识: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核心。‎ 阐释: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在航海技术上的竞争,推动了两国对早期殖民霸权的争夺。17、18世纪,英国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方面的领先,促成其在英荷、英法战争中获胜,并成为世界殖民帝国。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英、美、德等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主宰国际局势的大国。二战后,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领域与苏联展开竞争,并带动了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在两极格局中占据战略优势。‎ 小结:近现代以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 认识: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阐释: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政府通过资助新航路的开辟,促成了地图绘制、造船、航海等新技术的集中涌现;17、18世纪,英、法等西方国家政府成立科研机构、资助科学研究,为近代白然科学的形成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美、德等西方国家政府通过投资科技研发和扩大市场采购等方式,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二战后,美国一直扮演着科技发展的领头羊角色,这与其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一贯重视密不可分。‎ 小结:近现代以来,各国政府的重视推动了重大技术的集中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2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基本的步骤,就是提取观点,论证观点以及总结观点。首先依据材料表格信息从“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或者“政府在技术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提取观点,其次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对于前者观点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等历史的史实进行论证阐释。最后,对于论证的观点进行小结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推行以德治国的“建文新政”,其主要内容:重用文人;减轻财税;平反冤狱;精减机构,更变官制;锐意削藩;……建文新政有得有失,失大于得。对武官的利益多有触动,故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摘编自《不值得称赞的“建文新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文新政实施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文新政”。‎ ‎【答案】(1)背景:明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已逐渐恢复和发展;政治高压统治(杀戮功臣、设特务机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评价:结束尚武政风,重用文人,提高了文臣的地位;平反冤案,改变了极端严酷的政治生态;减免赋税,缓和了社会矛盾;精减机构,更变官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改革触动了勋臣利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削藩”虽对地方势力有所削弱,但“靖难之役”使改革付之东流。‎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可知朱元璋政策的弊端影响了社会发展;由材料“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可知朱元璋尚武,实行政治高压,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文帝时期明朝经济逐渐恢复,社会稳定。‎ ‎(2)由材料“重用文人”可知结束了尚武风气,提高了文臣地位;由材料“减轻财税”可知减免赋税,缓和了社会矛盾;由材料“平反冤狱”可知改变了极端严酷的政治生态;由材料“精减机构,更变官制”可知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皇位”可知损害了勋臣利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靖难之役”使改革付之东流。‎ ‎16.材料: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写入国际文件,并纳入国际法的范畴。1946年联合国成立人权委员会。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委员会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共30条,第一条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它在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之后,强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这就是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说明宣言是各种意识形态在战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妥协的产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某些西方大国从一开始就想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 ‎【答案】(1)背景: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普遍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二战后,世界民主化思潮的发展;两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人权问题首次写入国际文件纳入国家法范畴;成立了专门的世界人权组织。‎ ‎(2)特点: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继承近代以来的人权思想;强调生存权利至高无上;确认财产私有权;系统地提出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有历史局限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1)《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二战后,人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涉及到的时间信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回答。‎ ‎(2)《世界人权宣言》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该宣言是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国际文件”“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权利无从谈起”“重申近代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宣言在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基础上还规定了各种个人权利和自由,同时,还规定了社会保障、免于失业、同工同酬,给薪休假、受教育和适度生活水平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它是有历史局限性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推崇的英雄人物是那些发迹的工业巨头,他们虽然在企业经营上是成功者,但是依富傲贫,蔑视人类精神文化,认为物质财富高于精神财富。于是在当时兴起了新教育运动,批斗的靶子正是僵化专制的传统教育。杜威成为运动中的首领式人物。他针对旧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应将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活动、日常生活纳入教育范围,尤其要重视职业教育的教育观。……这些学说一时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教育学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这一重大变局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教育界,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美国的教育理论能使中国富强,美国就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正如1917年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赴美国考察教育时所说:“昔日之言教育者,曰日、曰英、曰德,今日之言教育者,曰法、曰美;昔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立宪国民,今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共和国民。此今昔之所以不同。”从此拉开了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摘编自熊士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威教育思想形成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威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时代契机?并概括其哪些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 ‎【答案】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教育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美国精神文化的衰落,社会矛盾激化。‎ ‎⑵必然性: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 ‎【解析】‎ ‎(1)关于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推崇的英雄人物是那些发迹的工业巨头,他们虽然在企业经营上是成功者,但是依富傲贫,蔑视人类精神文化,认为物质财富高于精神财富”“于是在当时兴起了新教育运动,批斗的靶子正是僵化专制的传统教育”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教育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美国精神文化的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等方面回答背景即可。‎ ‎(2)关于杜威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时代契机,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这一重大变局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教育界,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美国的教育理论能使中国富强,美国就是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关于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根据材料“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即生活”等信息可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方面回答;根据材料“应将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活动、日常生活纳入教育范围,尤其要重视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可从重视职业教育方面回答;根据材料“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与能力的培养”可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