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4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①凡尔赛体系的构建。②华盛顿体系的构建。③《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①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③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①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②中东战争。③两伊战争。④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考情盘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何惩治战犯、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命题核心思想集中在重温历史,杜绝悲剧重演,热爱和平。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侧重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局部战争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制造、影响等。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几年试卷侧重考查世界环境下的亚洲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考查的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3)考查方式: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从背景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阿拉曼战役 [例1] (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将阿拉曼战役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综合考量。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英国与德意军队的战况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第(2)问,可从阿拉曼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战略意图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从背景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中国战区 [例2]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 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盟国合作、增强抗战信心、打击日本法西斯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意义: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从原因和意义的角度考查二战中的第二战场开辟 [例3] (2019·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丘吉尔提出“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可知,英国认为其与德国在军事实力上存在差距,准备不足;由材料“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可得出维护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行为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速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1)原因: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维护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 (2)意义: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2019·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国际法将战争看作是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进入20世纪,这种传统观念逐步被否定。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明确表达了世界各国力求避免战争的共同追求。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的《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为制止侵略提供了法律武器。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但国际法依然不断地经受着挑战与考验。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期待着国际法效力的加强、联合国权威的提高。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国际法解决战争问题的措施有什么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规推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可得出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根据材料“《巴黎非战公约》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可得出否定了“ 战争权”的合法性;根据材料“根据现代国际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包括谈判与协调,斡旋与调停,调查与调解,仲裁,司法解决,通过联合国、区域组织以及区域办法解决等等”可得出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宗旨”可得出联合国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等。 [答案] (1)特点:由具体领域扩展到全方面;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渐进性与动态发展;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2)机遇:联合国的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推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不断增长。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南北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未建立;冷战思维;联合国制裁能力有限;难民问题。 2.(2019·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罗斯福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尽管他担心与苏联的误会增多,但他从未试图与苏联进行竞争,纵然战争结束将使苏联在欧洲和亚洲大举扩张其影响。相反,他希望维持均势,说服苏联相信,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杜鲁门延续了前任的政策,迟至1945年秋天,他和国务卿仍都 指望能与斯大林建立起个人关系,以此作为克服美苏关系中已然开始出现的问题的最佳方法。前国务卿认为,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很可能和苏联一样危险。国务院同期警告,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 ——摘编自[美]约翰·刘易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观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得出美国应与苏联维持均势而非走向敌对;根据材料“ 他和国务卿仍都指望能与斯大林建立起个人关系”得出战后全球安全靠美苏合作实现;根据材料“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很可能和苏联一样危险”得出美国要警惕被英国所利用;根据材料“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得出战后美国的重要任务是维持世界政治势力的均衡。第(2)问,根据材料“在罗斯福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尽管他担心与苏联的误会增多”得出二战后期,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已经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根据材料“现实安全的最佳途径是依靠合作而非单方面努力遏制潜在的威胁”并结合所学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美苏合作是最好的方法得出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美国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根据材料“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行为”并结合英国是传统的政治大国,对欧洲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得出英国是传统政治大国,在欧洲依然有巨大影响力;根据材料“注意伦敦引诱华盛顿支持欧洲势力范围的企图,提出美国的首要目标并非帮助一国增强力量来反对另一国”并结合美国以世界领导者的身份规划者战后世界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拥有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感。 [答案] (1)主要观点:美国应与苏联维持均势而非走向敌对;战后全球安全靠美苏合作实现;美国要警惕被英国所利用;战后美国的重要任务是维持世界政治势力的均衡。 (2)原因:二战后期,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已经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创伤,美国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再次发生;英国是传统政治大国,在欧洲依然有巨大影响力;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拥有维护全球安全的责任感。 3.(2019·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进逼关内。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照会,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以上照会阐述了美国的新政策,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汀生主义”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侵华不直接干涉的原因。(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得出不承认用武力改变现状;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得出不得损害美国的既得利益;根据材料“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得出不能破坏国际条约;根据材料“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得出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获取的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可得出此时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结合美国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得出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根据材料“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并结合美国军事力量情况得出西太平洋美国海军力量弱于日本。 [答案] (1)内容:不承认用武力改变现状;不得损害美国的既得利益;不能破坏国际条约;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获取的利益。 (2)原因:美国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西太平洋美国海军力量弱于日本。 4.(2019·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后,法国逐渐启动其核计划。许多法国人认为,在美、苏、英三个大国拥有核武器之后,为了保持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必须拥有核武器。由于法国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人认为,在常规战争中法国可能战败并被入侵,没有哪种防御手段能提供绝对安全,即使马其诺防线也不行,而发展核武器将是使这些历史不再重演的一个有效办法。法国人也不相信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与核保护伞,戴高乐就说过:“应当知道, 美国人不会冒着自身的生存危险来保卫欧洲。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法国军队在美苏威胁压力下被迫撤出了埃及。法国人认为法国遭受了羞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核时代已经到了,但法国却不拥有核武器。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制定了军事核计划。1960年2月13日, 法国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四个试验成功核武器的国家,开始拥有了核打击力量。 ——摘编自夏立平《法国核政策与核战略的特点与影响》 (1)根据材料,分析法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的影响。(7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许多法国人认为,在美苏英三个大国拥有核武器之后,为了保持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必须拥有核武器”可知确保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由材料“由于法国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人认为,在常规战争中法国可能战败并被入侵,没有哪种防御手段能提供绝对安全,即使马其诺防线也不行,而发展核武器将是使这些历史不再重演的一个有效办法”可知法国战败被占领的历史教训;由材料“法国人也不相信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与核保护伞,戴高乐就说过:‘应当知道,美国人不会冒着自身的生存危险来保卫欧洲。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可知美苏冷战的压力及对美国核保护的疑虑;由材料“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法国军队在美苏威胁压力下被迫撤出了埃及。法国人认为法国遭受了羞辱,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核时代已经到了,但法国却不拥有核武器”可知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刺激。第(2)问,联系法国发展核武器的背景与内容可知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法国核武器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英、苏拥有核武器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同时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 (1)背景:确保法国的欧洲和世界大国地位;法国战败被占领的历史教训;美苏冷战的压力;对美国核保护的疑虑;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刺激。 (2)影响: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