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

辛集一中2017年11月高二文科历史月考试卷 ‎ 419、420班 出题人:李策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5分)‎ ‎1.据《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中资料统计:明朝取得御史资格者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据此可推知明朝( )‎ A. 非进士不可为御史 B. 对官员学识要求高 C. 监察体系十分完备 D. 御史文化素质较高 ‎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3.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李清照 D. 屈原 ‎4.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候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 A. 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 B. 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 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D. 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 ‎5.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中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发明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争霸战争 ‎6.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子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A. 第一辆国产汽车出厂 B.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到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上述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 ‎8.“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 A. 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B. 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C. 奖励耕战与民休息 D.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9.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 ‎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本著作的主要区别是( )‎ A. 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 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 D. 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11.“对新文化运动之消极的、负面的、破坏的,不正常之反动的、怨天尤人的内容”便不能不再来一个否定而归于拨乱反正之正面的健康的思想内容”。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 应正常评价新文化运动 B. 新思想要以传统为主 C. 应该否定新文化活动 D. 中国思想界非常混乱 ‎12.“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诗句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13.阅读王阳明思想结构图,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①理学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②天理的绝对性与唯一性 ‎③良知是内在的、固有的 ④知行都产生于心,良知支配行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关注社会 ‎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 ‎② ‎ 关注国家 ‎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 ‎③ ‎ 关注人生 ‎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 ‎④ ‎ 关注文化 ‎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15.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被誉为“终极关怀的觉醒”。此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 )‎ 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16.‎ 唐高宗欲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轻易废后,就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最终唐高宗敢“违先帝之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门第观念受到挑战 B.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 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7.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 道教思想融入理学 B. 佛教思想融入理学 C.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出现本质变化 D.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18.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主要是由于孟子( )‎ A. 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B. 自称“亚圣”‎ C.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 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 ‎19.钱穆在论述科举制时说:“唐代前后三百年,因政权之开放,参加考试者愈来愈多,于是政府中遂设有员外官,有候补官,所谓士十于官,求官者十于士,士无官,官泛禄,而吏扰人。”钱穆强调科举制( )‎ A. 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B. 导致官员人浮于事 C. 提高官员政治素养 D. 标志选官制度成熟 ‎2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处的“儒术”是指( )‎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2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2.孙中山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23.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24.在苏格拉底看来,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因为人是有白我意识的,他意识到了善,就会选择善。而促使灵魂的觉醒,他认为较好的方式是( )‎ A. 祭祀 B. 参政 C. 教育 D. 经商 ‎25.‎ 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6.陈独秀在《说国家》中写道: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钔中国打敗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 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7.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下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它的字体应是( )‎ ‎ ‎ A. 甲骨文 B. 篆书 C. 行书 D. 楷书 ‎28.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29.“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论十大关系》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 ‎30.儒学发展到官方哲学是由哪位思想家促成的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1.‎ 荀子主张“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相分思想,而董仲舒则强调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差别反映了西汉时期( )‎ A. 政治需求影响学术思潮 B. 文化专制遏制思想进步 C. 思想主张推动社会发展 D. 社会进步丰富思想内涵 ‎32.“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3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3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心外无物 D. 知行合一 ‎35.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政 C. 荀子主张“仁义”“王道” D. 新儒学适应了时代需要 ‎36.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37.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 )‎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 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二者的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39.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 A.张衡发明地动仪 B.华佗发明麻沸散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40.表1为孔子年谱(摘要) ‎ 年份 年龄 大事记 前548‎ ‎4岁 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前517‎ ‎36岁 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前493‎ ‎59岁 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表1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 )‎ 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 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 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 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 ‎41.“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这一科技发明是( )‎ A. 造纸术 B. 拓碑技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4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 完善法制机构 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3.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时代背景是( )‎ ‎①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 ‎③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④十一届全中全会的召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4.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 )‎ A. 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 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45.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美国,那么就可以( )‎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④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 ⑤通过互联网与同学聊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46.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47.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 ‎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举贤良对策 D.三教合一 ‎4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5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工人运动、农民起义、根据地建设 C. 创建军队、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D. 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5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陈独秀参加辛亥革命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陈独秀迁《新青年》到北京 D. 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52.理学排斥私心,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53.宋元的工匠们将规矩工整的楷书广泛用于刻书并加以改造,在明朝中期形成了以“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宋体字的形成( )‎ A. 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 B. 阻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 C. 标志着活字印刷术正式诞生 D. 利于印刷业发展和文化传播 ‎5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为这一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蔡伦 B.司马迁 C.董仲舒 D.毕升 ‎5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 A.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 认识你自己 C. 美德即知识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56.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C.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D. 先有分封制,后有宗法制 ‎57.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 )‎ A.批判儒家思想 B.提出工商皆本主张 C.强调经世致用 D.要求政治上趋时更新 ‎5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儿·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材料所说的文学流派是(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荒诞主义 ‎5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6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61.“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62.14、15世纪,我国传入欧洲的重大发明,对其冶金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火药 B.罗盘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63.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④人贵贱有“序” ⑤“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64.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仁政” C.“仁义” D. “天理”‎ ‎6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 ②发达的工商业 ③繁荣绚丽的文化 ④科技发明大量应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66题11分,67题24分,共35分)‎ ‎66.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2分)。‎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3分)‎ ‎6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韩非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 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材料四 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9分)‎ ‎(3)材料二、三、四所反映出的共同思想是什么?(3分)列举这三段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9分)‎ 高二文科历史答题纸 班级 姓名 考号 ‎ ‎66、‎ ‎67、‎ ‎2017年11月参考答案 ‎1.D ‎【解析】据材料“御史资格者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士出身者是通过科举考试中得进士,这说明御史文化素质较高,故D选项正确;“非进士不可为御史”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御史的问题,不是其它官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监察体系十分完备,故C选项错误。故选D。‎ ‎2.D ‎【解析】从表格反映的唐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来看,是由于隋朝确立的科举制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故答案为D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文化下移趋势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与表格中出现的这种变化无关,排除。‎ 点睛:科举制在隋朝时确立,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材料中的变化符合科举制的发展趋势,据此确定答案。‎ ‎3.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题中要求唐朝,C(宋)D(战国)时间不符.题中还要求“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的诗歌则属于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现实主义诗歌 ‎4.C ‎【解析】“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说明唐朝比较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故C正确;唐朝科举仍是按照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故A错误;材料中科举考试并不限于庶族地主,故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专业人才,故D错误。‎ ‎5.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所给的时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材料中的“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可知这一历史现象属于思想文化现象。故答案为B项。AD项不能反映思想家的作用,C项属于百家争鸣现象中一种思想观点的具体运用,排除AC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家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6.D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1964年,可以初步判排除A选项,因为第一辆国产汽车出厂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A选项。从“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子硬了,气顺了。”可以看护主要涉及的是政治上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排除B、C选项。‎ ‎7.D ‎【解析】从各朝代皇帝对待丞相一职的做法来看,秦朝设丞相一职,汉唐宋朝不断的削弱相权,到明清时直接废除丞相,这反映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不断的加强。‎ ‎8.D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方法”可知该派别主张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主张加强君主和中央的权力,据此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学派。”仁者爱人,尊君爱民”属于儒家思想;“崇尚潜能,厉行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与民休息”属于道家思想。故答案选D。‎ ‎9.B ‎【解析】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①②③正确,选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故④错误,排除ACD。‎ ‎10.D ‎【解析】《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编》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深度和广度不同。《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故排除ABC,选D。‎ ‎11.A ‎【解析】从材料来看,对于新文化运动不积极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拨乱反正之正面的健康的思想内容”,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完全都是积极的内容,应该正常评价新文化运动,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C选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否定新文化运动,而是主张正常看待;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文“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都是小舞台反映大世界,所以这必然是舞台艺术,答案A、B被排除,比价C、D的艺术特点,显然只有C符合,因为杂技一般主要通过高难度的动作来表现,而不会跨度大的出现时空转换。‎ 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点评:此题熟知戏曲艺术的特点,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难作答。‎ ‎13.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可知王阳明思想属于心学,它的产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①正确;根据图片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体现了天理的绝对性与唯一性,②正确;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良知是内在的、固有的,知行都产生于心,良知支配行为,③④正确,所以选A ‎14.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治理念。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15.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所倡导的是仁礼,是君子,墨家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兼爱非攻尚贤是侠客的体现,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隐士,法家是严刑峻法,是英雄,据此分析可知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君子、侠客、隐士、英雄,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 ‎16.C ‎【解析】材料表明褚遂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实质上反映了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体现出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故C正确;A、B反应的不是实质,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 ‎17.D ‎【解析】从宋代理学时的社会背景是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三教合一的调和之风兴盛,儒家学者思考探索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形成理学,故D项正确;佛道和儒家思想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故A和B项错误;儒家思想并没有因为佛道思想加入而发生本质变化,反而更加强大,故C项错误。‎ ‎18.D ‎【解析】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和“仁政”涉及到民权问题,这是孔子比孟子进步的地方,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涉及民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涉及民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性本善”和民权也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9.B ‎【解析】由“参加考试者愈来愈多”、“设有员外官,有候补官,所谓士十于官,求官者十于士,士无官,官泛禄,而吏扰人”可以得出,唐代的科举制录取了很多的官员,最终导致官员过多而人浮于事,对统治起到了反作用,故选B。‎ ‎20.C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董仲舒新儒学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的儒学,所以选C。A是宋明理学。BC不符合,排除。‎ ‎21.D ‎【解析】中国爆炸原子弹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美苏等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有了原子弹 增强了爱好和平国家的力量,可以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作用。因此选择D项。‎ 点睛:原子弹的威慑作用主要是战略上的,也就是制造原子弹不在于去使用,而在于震慑。所以和平国家掌握了技术就会增加和平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 ‎22.C ‎【解析】‎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故选C选项。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是发展。因此A、D选项错误。B项是迷惑项,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23.A ‎【解析】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成为美国建国基本政治框架,故A项正确。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其积极介绍启蒙思想,反对封建制度和神学禁锢,但其思想在并未在美国解决政治问题上有所体现,故B项错误。洛克提倡“天赋人权”和民主政治,其分权思想在孟德斯鸠的发展下成为美国建国思想,故C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与美国政体不符,故D项错误。‎ ‎2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应以知识为基础,强调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25.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等,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再生的信息,故B项正确;A属于文明的拓展;C和D时间不符合。‎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抗日救是1937年,与甲午中日战争的1894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掀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可知由没有国家概念,到有国家意识,故C项正确;激化中日民族矛盾,材料未体现,D项不选。‎ 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27.B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简化的字体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通令全国使用,《泰山石刻》的字体是篆书,故答案选B。甲骨文出现在商代,排除A;楷书和行书出现在魏晋时期,排除CD。‎ ‎28.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是万物的尺度 ‎29.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出自《新民主主义论》,D正确。《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都发表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已经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与材料所述不符,AB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对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前途的论述,与题意无关,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只需掌握毛泽东思想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及基本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30.C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31.A ‎【解析】汉武帝时期是社会大一统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统治阶级思想统治,政治需求思想配合,故A项正确;此时并不是文化专制,故B错误;材料是政治需要思想统一,故C错误;D与材料主旨不符。‎ ‎32.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技。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得益于电的发明和使用,而促进电的发明和使用的正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所以应选D。‎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电的广泛应用 ‎33.C ‎【解析】一项科技成就能否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要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说明了这一问题。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仅只是不同的领域和范围,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4.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故D正确。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朱熹的主张,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发明本心,故B排除。“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也不能体现心外无物,故C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 ‎35.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还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项正确。孟子 “民贵君轻”的主张与汉代儒学无关,排除A。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政仅是措施之一,关键是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B。荀子 “仁义”“王道”的主张与汉代儒学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6.B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时指出,太平天国领袖们在定都天京后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认为“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即帝制思想导致运动的最终失败。为避免上述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即提出了实行民权主义的主张,故选B。A、C、D三项概念的范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37.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1956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双百方针”,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1986年;C项是1977年年底;D项是1978年,排除即可。‎ ‎3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项都是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项只适合于新文化运动,不符合戊戌变法,故C项符合题意。‎ ‎39.C ‎【解析】‎ 试题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使书写材料变得方便易得,大大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以后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深远影响,而地动仪、麻沸散和《授时历》则没有起到这种作用。‎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客观准确认识古代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40.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卫国内乱父子夺位”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ABC项。‎ 点睛:礼崩乐坏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指周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井田制逐步解体、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和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等四个方面。本题材料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41.D ‎【解析】《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撰的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根据“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是活字印刷术,故答案选D。造纸术发明于东汉,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排除ABC。‎ ‎42.D ‎【解析】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都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压制知识分子。但是无论是加强思想专制还是文化专制,其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A不是主要目的;B和C均不是材料体现根本目的。‎ ‎43.A ‎【解析】双百方针提出是1956年,十一届全中全会的召开是1978年,故④错误,其他三项均是双百方针提出背景,故A项正确。‎ ‎44.C ‎【解析】据题干“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进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导致思想领域的变革,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属于思想方面,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属于政治方面,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没有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45.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灯、汽车和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①②③④正确;互联网是二战后才出现,故⑤排除。所以答案选A。‎ 点睛: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间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6. D ‎【解析】明朝初年,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沿明制。故选D。‎ ‎47.A ‎【解析】‎ 试题分析: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的文学作品;④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并非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本题应选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生的文艺作品 ‎48.A ‎【解析】 记忆题,课本原话。‎ ‎49.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是辛亥革命而非新文化运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50.A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故答案选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52.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53.D ‎【解析】“横轻竖重、四角整齐”为特征的宋体字使得汉字的书写有规律可循,有规范须遵守,这就为印刷书籍和传播文化提供了方便,故选D。AB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54.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A项。‎ ‎55.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文字“唯有理智最为可贵”可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理性思考有关;材料中的第二句名言的大意是:人生要有追求,有追求就有痛苦,没有追求,麻痹自己,虽然没有痛苦,可以像猪一样快乐,但是(那样的生活)也就没有意义了,即主张追求真理,A项正确;材料中的名言没有提到人们该怎样去认识自己,B项排除;材料中名言也没有提到“美德即知识”,C项排除;材料中的名言没有体现对神灵的批判,D项排除。故选A。‎ ‎56.D ‎【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因此ABC均正确。二者是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7.A ‎【解析】明末清初的民主启蒙思想家主要有四位代表: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于是天生圣人,批判儒家思想。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捉倡法治,反对人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提出唯物和朴素辨证观点,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58.B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想象力丰富的构思为主要特点,故排除A;材料中“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以得知:揭示社会现实,故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故B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反传统的特点,以荒诞的主题与手法为主要特点,故C错误;荒诞派文学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故D错误。‎ 点睛;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符合材料文学流派特征描述。‎ ‎59.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强调的是哲学辩证法思想,这正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哲学特征,所以答案选A,B项主张实现“仁政”和重视伦理道德教育,C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D法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以法治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 ‎【名师点睛】老子(春秋):“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战国):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提出“齐物”;“逍遥”,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60.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孟子在此情况下提出了“民贵君轻”;汉武帝执政前期,地方诸侯王势力庞大,边境匈奴为患,丞相权势很大,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以巩固君王的权威;明末清初之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此三中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A正确。孟子不否定君主专制,B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C错误。董仲舒时期,社会未发生转型,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学生需对儒家思想进行全面掌握,识记基础知识,联系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61.A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说的是封建思想伦理的作用,明显具有落后性;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体现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的宣传,明显具有落后性;③④⑤项分别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近代化,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综上所述,①②符合题干要求,选A;③④⑤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BCD。所以选A。‎ ‎62.A ‎【解析】注意理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制时代走向资本主义时代各自所起的作用 ‎63.C ‎【解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人贵贱有“序””均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本题凡是含①或者④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程颐和朱熹是宋代儒学的继承者和理学的开创者,王守仁是明代儒学大师,同时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些儒学大师的共同主张在于“仁”,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不是上述儒家大师的共同主张,“心外无物”属于王守仁的主张,“理”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思想的发展·诸子主张 ‎65.D ‎【解析】‎ 试题分析: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经济方面,制瓷等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打破了对市的时空限制。①②③④全部正确,故选D。‎ 考点:宋代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 点评:对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认识:‎ ‎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66.(1)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4分)‎ ‎(2)实质是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分)‎ 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2分)‎ ‎(3)肯定了人的价值,打破了教会迷信,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反封建斗争起了进步作用(3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可知是普罗泰格拉。第二小问著作结合所学从“人是万物尺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禁欲主义。‎ ‎(3)本问考查的是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人文主义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工具;打破了教会权威和封建愚昧思想的束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67.(1)加强君主集权(3分)。‎ ‎ (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9分,三点即9分)‎ ‎ (3)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材料四唐甄则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2分)‎ ‎【解析】(1)根据材料“威不两错,制不二门。”及其后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加强君主集权。‎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时代背景为:政治上,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这些变化都体现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 (3)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可以归纳为批判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列举,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材料三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材料四唐甄则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