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热点主题探究3 思想解放、科技教育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学案(江苏专用)
探究3 思想解放、科技教育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链接主干】 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地位及其形成发展演变的特点。 2.近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当代儒学的现代价值。 3.近代中国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如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等。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如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等。 5.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与落伍、现代中国科技发展。 6.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如近现代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等。 7.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发展及特色;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原因、特征及影响 【史论拓展】 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1.儒家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1)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家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1)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2)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 3.儒家逐渐现代化的原因:(1)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2)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3)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考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 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信息得出其态度;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内容和作用及当时的社会形势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当时社会形势来看,则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两面性上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国际形势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建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上述回答进行阐述。 答案:(1)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若答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或既肯定又否定也可) 原因:儒家内容方面,既有勤、俭、廉、洁等积极内容,又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 社会形势方面,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原因:①破“四旧”造成了传统文化受创;②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③受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的影响。 建议:①将企业管理、现代公关、生态环保等融入儒学体系中;②利用书刊、现代媒体等途径建设新儒学;③对儒学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④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儒学的经验。 近代中外社会思潮的差异及碰撞与交融 【史论拓展】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发动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2.近代中西方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反思与启示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改革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从双重文化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如果把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比作由上述环节组成的索链,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环节,既保留了上一环节遗留下的痕迹和未了的任务,又孕育了下一环节将到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种子。 (2)中国近代文化正是在新陈代谢中更替发展的。①这个过程又是和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过程同步发展的。体现出学习西方文化从感性到理性,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②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救亡图存的筛选说明: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机制的高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来促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考题训练】 2.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 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解析:第(1)问“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最佳选择的原因,从当时形势及清政府的统治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信息说明。第(3)问,从康梁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等角度说明冲击“中体西用”思想的过程。 答案:(1)原因:“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宗旨,适应了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国家富强,直面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 (2)说明:承认西方政制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 (3)说明: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中体”受到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 中外科技发展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史论拓展】 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由手工到机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家依靠收入、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技为依托、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3)第三次科技革命: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等,促进经济全球化。 2.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催生古代农业文明:其成果包括应用数学知识、天文、医学、四大发明等;欧洲处于“黑暗中世纪”时,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受到极大阻碍,四大发明是近代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前提和条件。 (2)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引发工业文明:“日心说”动摇了教会观念,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近代科学诞生;一系列发明创造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迎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空间革命使人类社会日新月异,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科学革命带领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考题训练】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 13 023 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思想自由……还取决于政治的稳定,从17世纪末起英国就保持稳定,即使是1832年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也是在议会中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 ——摘编自《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和同仁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初刊于1637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近代工业文明典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宋应星遇到了什么困境,并试从成因、影响方面简析这种困境。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英国代议制建立过程和启蒙思想等知识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困境,根据材料二“乏洛下之资”“缺陈思之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从资金、场地及态度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中国古代读书的价值取向、政府的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结构进行论述;影响,联系近代中国落后的史实叙述即可。 答案:(1)原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持了政治的稳定;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以法律形式鼓励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以洛克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或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推动。 (2)困境:科学研究缺乏资金、场地等物质支持,成果也被冷落。 简析:原因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文人人生目标;“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等等。 影响方面: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逐渐落后;社会发展缓慢;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有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