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2.《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 ) 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3.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4.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 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这反映了宋代( ) A.文官政治的特点 B.重武轻文的风尚 C.以文治国的方针 D.兴文抑武的国策 5.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6.《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7.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9.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0.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职业商人外,也包括军人、官吏、皇室成员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宗教人士。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四民平等已成共识 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11.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 ) 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 12.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 ) 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13.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14.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 430 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 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15.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 ) A.儒教受到了其它思想的挑战 B.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C.封建迷信左右了民众的思想 D.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16.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 A.重视法度 B.尚意 C.追求神韵 D.重情 17.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18.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经济发展落后 B.贫富差别不大 C.城邦意识至上 D.人文思想盛行 19.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其一,惊异,即看到事物有惊异感,有提出问题、穷根究底的能力;其二,闲暇,即有从事脑力劳动的物质条件;其三,自由,即思考的自由。据此推知,智者学派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A.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B.对希腊自然哲学大胆质疑 C.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20.《北洋政府时期的史话》中涉及的目录是“武昌升起十八星旗,历史选择了黎元洪。湖南独立内幕。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待价而沽,清政府靠边站。”这体现出 A.民国成立前政权纷争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成功 21.自1843—1850年道光去世前8年,政府一再下令练兵设防,整顿吏治,理顺财税,意图挽救。可惜这些并没有超出战前所有政令,从中看不到一条是由战败得到的新启示。这一现象 A.根源在于社会体制的落后 B.道光皇帝应负有完全责任 C.主要源于新思想没有实践 D.导致了洋务运动逐步兴起 22.与法国革命相比,英国革命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保守色彩。革命的目的不是创建一个新社会,而是让君主遵守英格兰古老传统的议会权利——而议会权利的来源,不是来自近代的民权思想或者自由理念,是封建体系下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利契约。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C.英国议会政治不具备民主性质 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3.光荣革命后,由议会迎请入住英国的威廉和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承诺维护议会权力,同时议会立法对于革命期间的种种行为给予合法追认。材料说明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议会事实主导政治 C.英国君主软弱无能 D.议会行为并非合法 24.20世纪30年代,苏联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专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1932年苏联购买了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这一时期先后有10万美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这表明 A.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趋向缓和 B.苏联利用国际形势推进国家工业化 C.美国扩大资本输出应对经济危机 D.美苏积极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共3小题,共52分,27题和28题为选做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随着西学的传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日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也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批判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一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摘编自李桂海《略论近代中国家庭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13分) 26.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 “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为空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特点。(6分) 2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因他是鲁国人,故称鲁班。《墨子》《礼记》《孟子》等先秦典籍,对鲁班的事迹都在记载,如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汉代以来,鲁班的事迹广为流传,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影响深远。鲁班从行业祖师爷成为了建筑行业之神。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宋元以来,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堂庙,供奉鲁班神像,祭祀鲁班。这些地方称鲁班殿,又叫祖师殿。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 ——摘编自孙中原《鲁班文化研究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巧匠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简析鲁班文化的影响。(9分) 历史参考答案 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吏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可知,战国时期的雇佣关系已相当普遍甚至蔓延至政治层面,故A项正确;官吏选拔制度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确立,故B项错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这种将经济观念引入政治领域的现象,恰恰是战国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展的一种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得知,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并没有被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答案】A 2.【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同姓、同宗的关系,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权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鲁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不是突出王权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诸侯有同姓、同宗、同族之分,符合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的划分,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诸侯血缘亲疏,没有体现其削弱周王统治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 3.【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秦朝;汉朝;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这种结论既不能通过材料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答案】D 4.【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朝【解析】根据题意,体现了宋代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体现了宋代文官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是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得出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以文治国属于绝对化理解题意,太过片面,故C项错误;宋代是重文轻武,并非兴文抑武,太片面化,故D项错误。【答案】A 5.【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解析】“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可以看出上层社会的人士被取的可能性更高,故A项正确;“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无法体现其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可见平民里被选拔的可能性很少,故C 项错误;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靠门弟,后者则公开选拔,以才能为主,故D项错误。【答案】A 6.【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表明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故A项正确;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因为门下省具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表明皇帝的诏令没有被否决,故C项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答案】A 7.【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没有提到二王兄弟是外戚,故A项错误;二王是东晋时期非常有名门阀士族,“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可见其对政权的影响大,皇权受到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地方控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史料证明当时东晋国家的四分五裂,故D项错误。【答案】B 8.【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根据材料“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可以看出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但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得出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政府在选官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故D项正确。【答案】D 9.【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先秦【解析】西周时期耕作方式还是石器锄耕,故A项错误;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秦汉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进一步普及,故D项错误。【答案】B 10.【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解析】重农抑商在古代始终是国策,虽然宋朝有所松动,但四民平等成共识明显不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在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全民经商”的态势,但传统信仰——儒家思想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宋代儒家思想经过理学家的重塑,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且儒家思想地位动摇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全民经商,甚或官吏、皇室成员这些“士人群体”也经商,故D项正确。【答案】D 1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汉朝【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不复存在,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故B项正确;从材料“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可知盐铁专营削弱了地方诸侯经济势力,但“ 消除” 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铁专营对地方诸侯的影响,不能体现汉代实行盐铁专营是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故D项错误。【答案】B 12.【考点】“重农抑商”政策;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A项反映出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压制,符合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官营商业的政策与民争利,符合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出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压制,符合抑商政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与抑商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13.【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朝【解析】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善”的培养达到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侧重君主若没有实行仁政,上天就会予以警示,材料无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答案】D 14.【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朝【解析】宋代时期,社会政治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故A项错误;宋代诗词均非常发达,没有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宋词的繁荣是一种文学现象,不能反应当时人们的素质与前代是否有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宋词的繁荣是文学世俗化的体现,迎合了市民生活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 15.【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佛教观点及在现实存在的现象,没有涉及儒学及地位,故A项错误;因为佛教,所以在很多文学中出现了佛教的观点,志怪小说也是一种新的文体,故B项正确;佛教万千的现象对民众有多大的影响,材料没有明确说明,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因为佛教的盛行对文学的影响,没有描述魏晋时期的战乱环境,故D项错误。【答案】B 16.【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隋唐【解析】根据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结合所学,唐为书法立了法度,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答案】A 17.【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解析】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不同是表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变化还能体现唐朝的社会状况,故B项错误;北魏与唐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了两朝动乱和稳定统一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除了反映唐朝的社会状况还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C 18.【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经济发展落后,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不能完全表明贫富差距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 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突出神庙与广场的中心地位,“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体现了民主政治下的公民意识,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C 19.【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商品经济发达会让人有更多的探究精神,也可以为脑力劳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交易买卖必然会带来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故雅典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是导致智者学派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对希腊自然哲学的大胆质疑只仅是其中“惊异”的表现,故B项错误;民主氛围创造的自由空间符合材料中“自由”的条件,但不能满足“惊异”“闲暇”条件,故C项错误;民主政治可以提供自由的环境,保留人们探究事物根源的好奇心,但无法体现满足“闲暇”的物质条件,故D项错误。【答案】A 20.【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说明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就任湖北军政府主席,袁世凯在待价而沽,说明民国成立之前,各个派别争夺权力的现象,故 A 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成立后影响,故B 项错误;清政府土崩瓦解是在 1912 年 2 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D 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A 21.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晚清中国社会体制僵化,社会发展实质上处于停滞状态,战争前后,这一社会现状并未有所变化,社会没有革新的整体环境和基础,A 项正确;社会的变革是受统治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是社会没有革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 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 D 项排除。【答案】A 22.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而是让君主遵守英格兰古老传统的议会权利——而议会权利的来源……是封建体系下君主与贵族之间的权利契约”可知,D 项正确。A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B 项与革命后的英国的史实不符, C 项的说法本身错误,英国革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是民主的政体。 23.考点: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宗法制是中国特有的制度,与英国无关,A项错误。光荣革命过程显示,国王受议会邀请得以掌握权力,同时议会主导了对革命的评价,证明了英国政治由议会主导的事实,B 项正确。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错误。议会邀请玛丽以及议会立法都是合法的,D项错误。 24.【考点】苏联工业化化建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当时的意识形态对抗依然存在,苏联依旧被封锁,故 A 项错误;苏联购买世界的机器来发展自身,体现出苏联工业化化建设的成效,也体现出苏联利用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来补充设备,故 B 项正确;这种输出方式是商品输出,不是资本输出,故 C 项错误;美苏两国并没有经济合作,故 D 项错误。【答案】B 25.【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家庭观念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秩序;据材料一“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得出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据材料一“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得出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第二小问成因,可以从经济(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思想(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得出婚姻自由,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据材料二“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得出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第二小问评析,可以从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6分) 成因: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6分) (2)变化:婚姻自由,反对男尊女卑,妇女解放; 26.【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全国卷41题【解析】首先根据材料确立论题,根据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可概括出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 ,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结合西汉、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道统论、宇宙本体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 【答案】示例:论题:兼收并蓄的儒家(或海纳百川的儒家、荀子改变儒家) 阐述:荀子吸收法家思想,提出以礼为主、礼法并施的主张,学生韩非、李斯均成为法家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核心,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宋明儒生吸收老子、佛教思想,确立了儒学的宇宙本体论、道统论,提出了“格物致知”、“本心体悟”等主张。(论题2分:阐述10分),主张男女平等;男女具有平等财产继承权。(5分) 评析:西方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有助于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近代化;家庭伦理的变化是曲折和复杂的,要想破除旧的家庭伦理观念,需要社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全面配合;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伦理,全盘否定无助于现代家庭伦理的构建。(8分) 27.【考点】北周武帝改革【解析】(1)据材料“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得出西魏政治动荡,民族融合;面临东魏和南梁的威胁;地狭国贫,军力不足;自然灾害严重,民心不稳。(2)据材料“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得出改革措施较为全面;据材料“他命各街薯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顾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得出改革进程的循序渐进;据材料“宇文泰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得出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1)背景:西魏政治动荡,民族融合;地狭国贫,军力不足;面临东魏和南梁的威胁;自然灾害严重,民心不稳。(9分) (2)特点:改革措施较为全面;改革进程的循序渐进;改革成效显著。(6分) 28.【考点】古代中国的艺术家【解析】(1)根据材料“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匠世家”,春秋战国手工业获得一定发展;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春秋战国战争频繁;根据材料“出现了许多赋予民族、地域色彩的民间传说,鲁班文化由此衍生”,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文化交流广泛。 (2)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鲁班为楚国造云梯、钓强等武器,发明和制作了铲、钻、曲尺争工具”可知,鲁班认真钻研,注重发展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很多神奇瑰丽的建筑附会传说成为鲁班的手笔”推动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大凡行会议事,订立行规,商讨工价、师傅收徒等,都在祖殿举行”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根据材料“明代成书的民间工匠业务用书,被命名为《鲁班经》,流传干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各文化间的交流(6分) (2)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视创新、注重实践、精益求精、敬业专注。(3分) 影响:推动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6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