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吉水中学2020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限: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部分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出并填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答案为B项。孟子主张“性本善”,排除A项;韩非子提倡用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排除C项;庄子提倡顺其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排除D项。 2.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 A. “求之性情” B. “发明本心” C. “内积忠信” D. “只是致知”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程颐的回答应该是“只是致知”,即需有致知的工夫,志才不空,义才有落,自然志业精进,D项正确。材料强调“只是致知”,与“求之性情”、 “内积忠信”不符,排除AC。“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排除B。 3.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 “求实、务实”等字眼和经世致用思想是吻和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工商皆本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主科学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关键的字眼——求实、务实。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李贽的反正统是思想,他在作品中反对盲从孔子,肯定农民起义的,赞颂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思想为统治阶级所不容,被称为“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其他选项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思想没有李贽这样激进。 5.“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 黄宗羲 B. 程颐 C. 王守仁 D. 朱熹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题干的描述可知这位学者出现的时间是明末清初,通过“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可知该学者反对君主专制,且其思想又有启蒙的作用,所以应是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结合所学可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程颐、朱熹属于程朱学派代表,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王守仁时期明朝并没有失败,排除C项。 6.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即美德 C. 认识你自己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因此柏拉图解释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故答案为A项。“知识即美德”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就是关于善的知识,排除B项;“认识你自己”是指通过教育,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排除C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强调坚持真理的重要性,排除D项。 7.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在人文主义思想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 A. 提倡唯物主义反对神学 B. 主张以人为核心反对以神为核心 C. 重视现世幸福胜过天国 D. 追求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古希腊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答案为B项。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不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A、D项;“重视现世幸福胜过天国”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排除C项。 8.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泰勒斯 【答案】C 【解析】 【详解】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9.因为中国的发明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理解。马丁路德曾称“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马丁路德称赞的中国的发明应是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丝织术 D. 火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可得知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传播文化主张无关,故BCD三项。 10.《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答案】C 【解析】 要反驳题干中的观点,就应该说明宋代不是“东方的文艺复兴”,这就需要把宋代的思想与西欧的文艺复兴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兴起,它是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而西欧文艺复兴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神学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因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 11.“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 A. 三权分立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人非工具 【答案】B 【解析】 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非工具材料没有体现,故ACD错误;从材料“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说明启蒙思想家强调的是天赋人权,故选B。 1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崇尚理性的是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未上升到理性阶段;B项正确;三者都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项只是宗教改革的主张;D项只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提出了法治的要求,并且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为资产阶级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1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C. 东汉末年的战争中已开始使用火药箭 D.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故答案为B项。我国虽然在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我国古代将火药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我国在隋唐时期已经能够利用雕版印刷书籍,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排除D项。 14. 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 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 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 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书写用纸,因此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表述有误,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书写材料还包括绢帛材料,因此排除B项。D项只是强调蔡伦造纸的原料,未反映出材料中的“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这一信息,因此排除D项。正是因为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这些廉价易得材料,所以蔡侯纸被广泛使用。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 15.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二人阶级立场截然不同 B. 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 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D. 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苏轼是生活在北宋,国家局部统一,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偏安江南,统治者苟且偷安,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故选C。 16.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属容易题。选项A是东晋的书法家,选项C、D是唐朝的书法家,但其三人均擅长楷书,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因此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选项B也是唐朝的书法家,擅长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这符合题目中杜甫的诗,因此选项B正确。 17.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met电子邮箱节点,连通了Intem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一事件 A.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B. 标志着新中国进入到“信息时代” C. 为新中国研制巨型计算机奠定基础 D. 说明中国信息技术开始赶上世界水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连通了Intem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说明中国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故选A;1993年中国成功接入光纤,.标志着新中国进入到“信息时代”,排除B;C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不能说明中国的信息技术赶上世界水平,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互联网 18.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 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 C. 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 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可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眼界开阔了,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放弃了”;B项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应该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里没涉及;D项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里没涉及。 点睛:材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9. 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A. 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 B. 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 C. 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 D. 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表明西方势力尚未侵入内地,时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故A项错误;1860—1900年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故B项正确;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如《四洲志》,故C项错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如《各国律例》,故D项错误。 20.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下列言论主张通过改良方式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是( ) A.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B.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所以“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故答案为D项。“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A项;“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是封建顽固派的主张,排除C项。 【点睛】推理(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1.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20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对本国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但要总结其实质,就得上升到哲学层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任何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石。故D项符合题意。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解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的革命形势出发,根据农村反动派力量薄弱的特点,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确立改革开放的经济方针,将市场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手段,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选D。AB 项并不是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排除;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既反“左”,也应反“右”,排除C。 23.“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材料中“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可知这是评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B符合题意;A是浪漫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A、C、D。 24.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 A. 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 B. 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 C. 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D. 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科技人员可以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潜力,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而不是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排除A。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命令的信息,而是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排除D。 25.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的安全基石。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量子理论最早出现并实践于中国 B. 现代科学技术源自古典科学技术 C.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D. 小孔成像与“墨子号”技术来源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的安全基石”,说明量子学推动量子通讯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故选C项;依所学,1900年量子理论由德国普朗克提出,并非在中国,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现代科技的运用,而不是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源自古典科学技术,排除B项;依所学,“墨子号”技术来源于量子力学,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单个光量子……这构成量子通信的安全基石”,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第II卷(非选择部分 50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12分,第2题11分,第3题12分,第4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2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3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4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3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2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3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材料4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派别:洋务派、维新派。 主张: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民主与科学。 (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材料一中的“李鸿章”和材料三中的“康有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的分别是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虽然在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政治主张上存在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机。本题考查了洋务派和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材料二出自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即建立议院进行政治改革改革,这与后来康梁的主张存在相似之处。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步之处。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学习的内容也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答案】(1)思想:道教、佛教盛行。 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 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 (答到儒学面临挑战、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文人画兴起等都可酌情给分)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原因:经济繁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育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时期思想文化掌握情况。回答时主要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主要从这一时期的思想内容、绘画成就、书法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同时要注意简练、条例。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发展特点及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如“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归纳特点。联系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治变化及中外交流回答原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特点时注意联系材料“……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归纳总结。对于因素要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总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宋代科技 2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解析】 (1)差异:文艺复兴: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得出: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根据“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杨”得出: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根据所学,分别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2)内容:根据“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额福祉”概括得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根据“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概括得出: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 29.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答案】(1)重农重战抑商。赏罚分明、以法治国。 (5分) (2)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4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增长。(2分) 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刑重者,民不敢犯。”即可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2)结合材料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刑重者,民不敢犯是一国皆善也”可以得出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结合所学知识,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一定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说明。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