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课练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2019·山东济南模拟]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A项错误;在近代中国没有出现女权运动,故B项错误;近代妇女婚恋观的改变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而不是“西学东渐”,故C项错误;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几个历史事件中都有关于妇女地位改变的内容,即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等几个事件影响下,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变革之下,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故D项正确。 2.下图是民国初年“剪辫子”的历史场景,两幅照片中主人公的服装、神态和动作反映出( ) A.国人普遍认同剪辫易服 B.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 C.剪辫易服运动一呼百应 D.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 答案:D 解析:路人被警察强行剪辫的不情愿的态度说明国人没有普遍认同剪辫易服,故A项错误;路人被警察强行剪辫的不情愿的态度说明国人没有普遍认同剪辫易服,西式生活更没有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路人被警察强行剪辫说明剪辫易服没有一呼百应,故C项错误;新派人士接受剪辫,路人被警察强行剪辫的不情愿的态度,两者表明当时的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 3.[2019·云南昆明调研] 鸦片战争后,我国沿海地区陆续出现西洋建筑。甲午战争后,西洋建筑向内地扩展,但发展主要限于城市,在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此现象说明西方建筑( ) A.在中国发展不平衡 B.取代传统建筑的必然性 C.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D.与传统建筑已逐渐融合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西洋建筑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及内地城市,广大农村依然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说明西方建筑在中国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广大农村依然沿袭原有的建筑模式,说明西方建筑并不会取代传统建筑,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未体现是否与现代生活相适应,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西方建筑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未体现其与传统建筑是否相融合,故D项错误。 4.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 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 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开始于1905年,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表明是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彻底清除腐朽的生活方式与材料的内容“延年会”提倡移风易俗不符,故D项错误。 5.[2019·河南洛阳统考]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 A.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上海女性的思想解放,不能推断出其在全国女性思想解放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上海女性的思想解放,没有反映出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故B项错误;《天演论》宣传当时的民族危机,女子读《天演论》,而不是传统女学教材,体现出民族危机冲击传统“三从四德”的社会观念,故C项正确;不能由材料推断女子所读之书成为新式学堂学习内容,故D项错误。 6.[2019·河南郑州模拟]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1878年,我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 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 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引起轩然大波”到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种转变体现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礼俗产生了冲击,在大城市中上层逐渐被认可,故A项正确。 7.[2019·重庆模拟]民国元年颁行新历书,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上吉凶神宿一律删除,新历(阳历)下附星期,旧历(阴历)下附节气。影响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革命的不彻底性 B.北洋军阀掌控国家政权 C.社会改良缺乏群众性 D.适应社会转型时期要求 答案:D 解析:民国成立,将传统的阴历改为阳历是万象更新的表现,但材料强调的是民国元年历法的改变而非政治革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民国元年”可知当时北洋军阀并未执政,故B项错误;历法关系社会民生,直接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新历(阳历)下附星期,旧历(阴历)下附节气”,可知在推行阳历的过程中阴历依然使用,是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要求,故D项正确。 8.[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 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 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 答案:D 解析:集团婚礼是新式婚俗,并未被民众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集团婚礼体现了婚俗的近代化,不能得出效仿西方生活习俗,故B项错误;婚俗的变更在大城市出现不能完全说明大城市民众思想解放程度高低,故C项错误;新式简约的集团婚礼冲击着传统繁复的婚俗,故D项正确。 9.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可知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0.[2019·赣州考试]《上海洋场竹枝词》称:“欲将生意扩充谋,任职人员选女流,自古招牌宜用活,尽将蜂蝶共追求。”这说明当时( ) A.男女平等深入人心 B.崇洋媚外渐成风尚 C.新旧观念出现冲突 D.儒家伦理遭到否定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近代以来商业雇佣女职员的新现象,并未提及男女平等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来事物的态度,故B项错误;传统商业宣传靠招牌与近代靠女性工作人员宣传有所不同,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家伦理,故D项错误。 11.[2019·临沂检测]清末云南留日学生杨琼说,学习汉字费时过久,“ 此在古世,事物简单,自应尔尔。若至今世,事物复杂,竞争又复剧烈,而欲执此以求新学问、普教育,是犹策蹇驴以蹑飚景,其何能济事!”这种感受产生的背景是( ) A.“欧风美雨驰而东” B.“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C.“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D.“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答案:A 解析:材料给我们提供的时间是清末,也就是中国进入近代之后,据材料“此在古世,事物简单,自应尔尔。若至今世,事物复杂,竞争又复剧烈,而欲执此以求新学问、普教育,是犹策蹇驴以蹑飚景,其何能济事!”可知这种感受产生的背景是“欧风美雨驰而东”,故A项正确;“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是宋代的诗歌,故B项错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毛泽东的诗词,故C项错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故D项错误。 12.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服制条例》,规定公务人员必须穿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这说明( ) A.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B.国家对社会风尚的控制 C.服饰具有民族符号意义 D.西化的生活方式已普及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国民政府要求女性着国服旗袍并不能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仅对公务人员的着装进行要求,并未体现对社会风尚的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公务人员着国服,以体现公务人员所代表的国家形象,说明服饰具有民族符号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仅要求公务人员着中山装、旗袍等国服,且中山装、旗袍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无法体现西化的生活方式已普及,故D项错误。 13.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 D.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04年”,与辛亥革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张尚书(之洞)……袁宫保(世凯)”,社会上层积极倡导废除缠足,故B项正确;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04年”,与戊戌变法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4.[2019·常德模拟]1950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成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颁布( ) A.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序幕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C.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 D.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答案:C 解析:1950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已开始建立,故《婚姻法》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序幕,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故B项错误;《婚姻法》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婚姻法》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无关,故D项错误。 15.1892年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了光绪皇帝开始学习英语的新闻。美国人将其称为大清国历史上最大的变化,并欣喜地认为“这种变化将在今后若干年里对整个帝国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打开保守封闭的枷锁,将大清国带入人类进步历史的前沿”。这一变化( ) A.结束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B.进一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 C.体现了光绪皇帝开始接受西方事物 D.迈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B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国门被炮火轰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光绪皇帝开始学习英语的新闻”,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中光绪皇帝学习英语新闻,不能成为其接受西方事物的开端,故C项错误;早在洋务运动时便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故D项错误。 16.[2019·山西模拟]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答案:B 解析:租界是指列强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 可知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的建筑的变化,并未涉及市民的生活的其他方面,故C项错误;据材料“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居住概念,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可知租界的建筑仍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故D项错误。 17.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 A.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答案:A 解析:“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可得出都属于社会习俗的文明开化,故A项正确;“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不是女性自己追求的结果,无法体现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仅列举了三个史实,无法得出“普遍”的说法,故C项错误;“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不能体现反清的精神,故D项错误。 18.[2019·江西赣州模拟]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 借款次数 总额 经济建设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 铁路借款额及占经济建设借款额百分比 晚清政府 208 13.1亿两(白银) 3.7亿两;28.2% 2.8亿两;76% 北京政府 646 15.7亿元(银元) 4.5亿元;28.6% 3.2亿元;71% 南京政府 108 45.0亿元(银元) 6.0亿元;13.3% 2.2亿元;37% 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 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 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经济建设借款额及占比额并不高,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近代历届政府借款的用途,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近代历届政府借款,很大比例均用于铁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近代借款问题,与民主运动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19.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答案:D 解析:材料未体现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交通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速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晚清中国交通是在外国侵略的过程中发展的,说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因而发展丧失其完全独立性,故D项正确。 20.1931年,上海市区仅有公用电话6部,在市公用局的推广下,到1936年,上海华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警报3 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 962次。这反映出( ) A.电话通讯利于城市消防发展 B.国民政府大力普及电话事业 C.火警报警基本使用公用电话 D.电话通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共接到火警警报3 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 962次”表明电话接警比重大,故A项正确;大力普及与材料中“华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不符,故B项错误;基本使用公用电话与材料中“火警警报3 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警报1 962次”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华界地区公用电话有124部、租界213部”表明上海也很少,更不是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21.[2019·衡阳调研]“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 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 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国内销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申报》的销售情况,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无关,故B项错误;《申报》的发行是面对整个社会,不会特别面对下层民众,故C项错误;材料“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下层民众能读、乐读《申报》,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D项正确。 22.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园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 ) A.徐园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 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答案:D 解析:仅根据个例不能断定最早,故A项错误;根据一个影院的情况,不能得出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二者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内设西洋影戏……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表明人们娱乐方式存在多种选择,故D项正确。 23.[2019·绵阳市诊断]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答案:B 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民众生活,故A项错误;自行车广泛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汽车却推广较少,反映了近代工业资本缺乏,说明近代化过程曲折,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政局动荡,故C项错误;接受自行车和汽车说明没有排斥西方近代文明,故D项错误。 24.[2019·荆州市调研]1903年10月,《申报》载文:“考东西洋各国所出各报,必经官吏核明,始行刊布,其于谤议泄漏,亦皆悬为厉禁。中国未有报律,故终无法以处之。必欲整顿各报,非修订报律不可。否则非徒禁人阅看、禁人代售均为无益之空言。”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加强了新闻立法管制 B.清政府实行禁止华人办报政策 C.外国人垄断中国新闻报刊业 D.新政期间大众传媒得到了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政府加强管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禁止华人办报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国的报刊业为外国人掌控,故C项错误;根据“中国未有报律,故终无法以处之。必欲整顿各报,非修订报律不可。否则非徒禁人阅看、禁人代售均为无益之空言”说明近代中国报刊业兴起的乱象,希望政府能出台法律进行规范,由此可推断大众传媒得到了发展,故D项正确。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济宁模拟]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初写的《盛世危言·商战》中,历数当时常见的日用洋货。以洋手帕为例,1859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9万打,1869年时增为10万打,1879年更猛增至35万打,十年内增加了2.5倍,到1889年又增至40万打。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D.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洋手帕为例,1859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9万打,1869年时增为10万打,1879年更猛增至35万打,十年内增加了2.5倍,到1889年又增至40万打”可知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使用洋手帕,这在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 2.“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市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这最能说明( ) A.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B.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 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D.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最主要意思,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最主要含义,故C项正确;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也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最主要含义,故D项错误。 3.“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材料反映了( )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 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 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 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妇女不如男子,体现不出对妇女的关心和尊重,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女子不如男子,反对女子从事生产,是传统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模式被打破,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妇女细致、耐心的特点,适合机器生产,故D项错误。 4.[2019·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 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与材料中的内容租界不同阶层的人穿着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租界不同阶层的人穿着变化反映开放程度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观念,故C项正确;租界内人们服饰的变化不能说明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因为广大农村人们的服饰没有变化,故D项错误。 5.[2019·山东德州模拟]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 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仅涉及上海一地,不能全面反映全国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生活习惯传入上海的状况,不涉及破除陋俗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西学东渐,中国生活方式趋向近代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 6.[2019·陕西榆林模拟]《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 A.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 B.一些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C.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 D.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上海商人聚集在茶楼协商贸易,没有体现上海生活习俗完全西方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商人利用茶楼消费的机会进行贸易的状况,体现出一些日常消费具有功利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商人的日常消费,不能体现市民消费方式发生质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人在茶楼交易,没有体现出商业活动奢侈之风增长,故D项错误。 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题]史载,1887年,上海徐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一毛钱。园内专设戏台,演出昆曲等,每晚张灯结彩。自1896年始,徐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如1900年徐园刊登的广告:“今有英、美、法活动影戏运来上海,仍假本园十二楼上开演”。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近代广告业的起步 B.戏曲艺术的中西结合 C.昆曲艺术的大众化 D.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 答案:D 解析: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广告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徐园播放中国戏曲和西方的影戏,不是说明中西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昆曲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徐园的演出情况,一方面“专设戏台,演出昆曲”,同时也播放“西洋影戏”,说明当时的上海存在着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 8.[2019·山东济宁模拟] 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文章,结合史实可知,当时革命书刊对女权的倡导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推动风俗变革,故A项错误;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是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文章的影响而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当时不可能实现男女权利的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中国有识之士创办《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革命书刊发表争取女权的文章,结合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动员和鼓舞妇女参加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 9.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D.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郭嵩焘坐轮船以及熊、蒋两人创办轮船企业,没有涉及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在次年获得总督批准,说明障碍还存在,且B项中“扫除了”一词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郭嵩焘乘轮船回家竟然被苦阻,17年后创办轮船企业竟要总督批准,说明近代航运业何其艰难,故C项正确;熊、蒋创办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说明民众仍不开化,故D项错误。 10.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 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可以得出科技进步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 11.1919年,中国一些知识妇女仿照男人剪了短发,她们的短发样式被称为“拿破仑”头、“华盛顿”头。这反映了( ) A.知识妇女最先思想解放 B.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 C.知识妇女接受了新思潮 D.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 答案:C 解析: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们思想的解放,但不能推断出是“最先”,故A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她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不能推断出男女平等观念已经普及,故B项错误;知识妇女发式的变化反映出她们要求冲破传统思想,接受了新思潮,故C项正确;知识妇女对新思潮的接受,不能推断出封建礼教已被完全抛弃,故D项错误。 12.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 ) 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 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 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 D.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说明国内舆论对于社会风俗的变化很关注,尤其剪辫是当时一个政治敏感问题,故排除A项;民国政府的建立与材料时间“1898年”不符,故B项排除;在洋务运动时期,留美幼童开始剪辫易服,故C项排除;材料提到《国闻报》“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体现出当时报纸对剪辫之事很少甚至不加评论,说明当时国内舆论对于剪辫这样一个政治敏感话题所持态度比较谨慎,故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列强在中国强筑铁路,攫取大量利权。1880年到1912年,中国也自建了30条左右的铁路。 晚清中国自建铁路分布示意图 ——据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民国以来,日事政争,中国自建铁路竟未完成一长路。辛亥革命以后,理想家以为数年之间,可以完成二十万里铁路,与欧美并驾齐驱者,至是乃为一场幻梦也。……交通事业,较之他国,尤为落伍也。 ——张星琅《欧化东渐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自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制约晚清和民国铁路发展的共同因素,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发展迎来的新机遇。(9分) 答案:(1)特征:分布不平衡(或集中在东部地区)(2分);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或形成局部铁路网)(2分)。 原因:东部地区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自然经济解体较早(2分。若答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得1分);针对列强抢夺路权,中国自建铁路维护利权(2分。若答列强抢夺路权或维护利权运动,得1分);受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东部地区重要城市较多,近代工矿企业较为发达,连接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铁路网,可满足中东部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6分)。(本问10分。若答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或从地形、资金、技术等条件分析制约西部铁路建设也可得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2)共同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2分);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或资金少,技术落后,人才缺乏)(2分);国内政局动荡(1分)。 新机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一五”计划实施,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或苏联的援助)(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中《晚清中国自建铁路分布示意图》,比较显而易见,可以得出分布不平衡(或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结点是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汉口等,可以得出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或形成局部铁路网)。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思考,可以归纳出东部地区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受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东部地区重要城市较多,近代工矿企业较为发达;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来,列强在中国强筑铁路,攫取大量利权。1880年到1912年,中国也自建了30条左右的铁路”,可推知针对列强抢夺路权,中国自建铁路维护利权。第(2)问,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二“民国以来,日事政争,中国自建铁路竟未完成一长路”,可推知国内政局动荡;再结合中国近代的国家性质、铁路发展背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可以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第二小问“原因”,首先要抓住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比对近代中国铁路落后的因素,可以从国家性质方面来思考,得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4.[2019·成都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简表 时间 主要形式 备注 古代 市声广告 招幌广告 灯笼广告 印刷广告等 吆喝叫卖即为市声广告。 在招幌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 用灯笼做广告,是唐代及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悬于店铺。 夜间点烛放亮。 印刷广告的典型是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内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的内容。 近代 报刊广告 广播广告 街车广告等 早期《申报》有发售军火、贩卖鸦片的洋行广告。 广告画多展示了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打出“恭祝民国十年各界进步,惟愿同胞吸国货香烟”的广告。 现代 报刊广告 广播广告 电视广告 网络广告等 1978年以前,广告人物形象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 1979年3月新中国播出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 ——据黄升民《中国广告图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古今关联,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1] 商业广告发展与社会变迁。(2分) ●(角度1:社会变迁推动商业广告发展)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早期广告形式相对原始落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刷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新形式相继出现;而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也推动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不断变化,如新女性形象成为民国广告画的主角,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成为新中国广告形象的主体等。(8分) 综上所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商业广告形式和内容的持续发展。(2分) ●(角度2:商业广告发展助推社会变迁)商业广告的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商品信息,也扩大了广告传播范围,提升了民众对商品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广告内容、人物形象的变化也有利于民众的思想进步和观念变化,如民国新女性形象主题就有移风易俗的意义,“爱国主义”内涵的广告则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和政治运动的开展。(8分) 综上所述,广告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迁。(2分) [论题2] 商业广告人物形象的变迁。(2分) 近代以来,伴随学习西方文化和近代化探索的深入和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共同推动社会转型,圆润、摩登、甜美的女性形象成为广告设计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理想,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广告画中的人物形象也变成了以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为主。(8分) 总之,广告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2分) [论题3] 商业广告形式的变迁(阐述略) [论题4] 商业广告的文化特色(阐述略) [论题5] 商业广告与民众生活(阐述略) (评分标准:论题2分,阐述8分,结论2分。阐述时可选择任一示例角度展开,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中国商业广告演进史” 可得出表格是关于从古到今商业广告的发展历程,所以商业广告的发展变迁是论题论述的核心史实,由此可派生出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变迁推动商业广告发展,二是商业广告发展助推社会变迁,以表格中的史实相互印证即可;同时也可以以广告内容为角度来进行归纳分析,从人物、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变迁展开论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