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 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中说:“遍翻儒家的书,也找不到一句人君可以虐民,百姓不该反抗的话。所以民贵君轻,征诛和禅让,一样合理,自是儒家一贯的理论。”由此可知,吕思勉认为儒家思想( ) A.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具有可贵的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C. 将禅让制当作最好的选君的办法 D. 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提供依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找不到一句人君可以虐民,百姓不该反抗的话”“民贵君轻”等信息可知,吕思勉认为儒家思想主张“人君”行仁政、反对虐民,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 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材料主要论述君民关系,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本题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相近的是( ) A.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答案】A 【解析】“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强调君主的威势可知符合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体现了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道家主张,所以排除B;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儒家孔子“仁”“礼”的观点,所以排除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是儒家孟子的仁政的主张,所以排除D; 故选:A。 解答的关键是从“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切入,结合百家争鸣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考查了法家思想,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以下关于太学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汉武帝时期设立 ②其教学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太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其教学主要内容是“五经”,汉武帝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故①③正确; ②④不符合题意,故②④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1. 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 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C. 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D. 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答案】B 【解析】“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以使天子必须“行仁政”的思想,故B正确; A项明显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为了加强皇权作舆论准备的,排除; 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 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2. 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 A. 外儒内法 B. 殊途同归 C. 法古用今 D. 大相径庭 【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课本所学,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内则施政承秦制,为法家;外儒内法不是二者共同点,A项不合题意; B.根据材料“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汉武……乃表章六艺”,说明秦皇与汉武手段殊异;但“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和后果有相同之处。即殊途同归。B项符合题意; C.秦“禁天下之以古非今”,显然反对法古,C项不合题意。 D.材料不是强调二者的区别,而是强调手段上有区别,在目的上是相同的。 故选:B 。 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学生结合两个朝代的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汉时期强化思想专制的措施和目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对比分析的能力。 1. 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 ) A. 市民阶层扩大改变了文学艺术 B. 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 C.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D. 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 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曾云巢善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 A. “经世致用”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材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曾云巢善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体现的是“格物致知”的观点,故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CD是心学额思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关键信息有: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曾云巢善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偏低。 3.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张思想解放 D. 揭露宋明道学家清心寡欲的虚伪主张 【答案】B 【解析】“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表明李贽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反对“独治”,主张“众治”,所谓“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据此可知( ) A. 明确否定君权 B. 全盘抛弃儒学 C. 弘扬民主法制 D. 反对专制独裁 【答案】D 【解析】“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表明顾炎武反对专制独裁,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2.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 A.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可以看出书商版权意识明显,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印刷术发明与使用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对印刷术发明与使用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3.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 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都认为小说是引起好勇斗狠和刑讼、奸盗频繁的主要原因,从侧面反映出通俗小说在社会上有很强的影响力,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信息,B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 C是材料直接说明的信息,不符合“从侧面说明”,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排除D。 故选:A 。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和“从侧面说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 如图所示是北宋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寒食帖》,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书的五言诗作。全贴字字间断,但在笔意上字字相连,“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使转之中”,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据此可推知( ) A. 宋代文化政策高压专制 B. 宋代书法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 C. 宋代书法崇尚有意无法 D. 行书是宋代最盛行的书法类别 【答案】C 【解析】“全贴字字间断,但在笔意上字字相连,‘寓忧患之意于点画使转之中’”可以看出宋代书法崇尚有意无法,C项符合; 宋代文化政策结合史实可以得知并非高压专制,A项排除; 书法开始成为自觉的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说法错误,B项排除; 行书是宋代最盛行的书法类别,不符合题意,D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从北宋苏轼的《寒食帖》切入,学生可以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作答。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2.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这表明文祥( ) A. 认识到议会制优点 B. 支持维新变法运动 C.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 否定西方民主制度 【答案】A 【解析】”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表明文祥认识到议会制优点,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3. 严复对韩愈的君主专制论和尊君论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斯民也,天下之真主也”,“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严复这一思想( ) A.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 用西方民主思想否定传统民本思想 C. 凸显了近代宪政政治的精髓 D. 用民权代替君权从而建立民主共和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认为“君”是因“卫民”而设立,君的权力来自于民,其思想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意识,突出了近代宪政政治的核心,故C项正确。 严复并未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而是康有为,故排除A项。 题干未体现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否定,故排除B项。 题干旨在阐述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共和制为革命派主张,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 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 新文化运动后期改变了性质和方向 D. 知识阶层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久……整理国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A选项正确。 “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存在矛盾,故B选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其性质和方向,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需要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材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920年初,陈独秀在武汉发表演说,指出必须“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这可直接佐证当时( ) A. 封建礼教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B. 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 【答案】B 【解析】“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这可直接佐证当时知识分子关注社会改造问题,故B正确; 封建礼教正统地位严重动摇、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材料未体现,故AD错误; C是五四运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实行共同劳动工作,不使无产的苦、有产的安享”“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用,应归为社会的共产”。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1.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 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 ) A. 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 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 C. 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限制任由私人资本发达,可得出发展国家资本,故C正确; 材料可得出孙中山要求避免贫富分化,但这不等于实行平均分配,故排除A; 限制的是私人资本的任意发展,而不是消灭私人资本,故排除B; 社会主义思想在材料中看不出,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解题的关键是“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 A. 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可知,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故C项正确。 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故A项错误。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1987年,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有人在日记中写道:“邓小平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其描述评价的是邓小平( ) A. 提出“三个面向” B. 制定“科教兴国”战略 C. 发表“南方谈话” D. 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可知,反映了邓小平在思想混乱的情况下解放了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会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奠定基础,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B两项涉及的是教育方针战略,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涉及的是祖国统一大业,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需要掌握南方谈话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的分析,结合南方谈话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南方谈话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核和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 A. 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70年4月”和“空间科学技术”等信息,可推断出该贺电是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的肯定,这一成功使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只要搞清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就可以正确选择。 3.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厨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后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这说明( ) A. 史界泰斗的鉴定更具权威性 B.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 C. 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 D. 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厨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可知,反映的是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故B项正确。 AC两项明显错误,应排除。 D项是与题干材料相反,应排除。 故选:B 。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考查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厨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双百方针的内涵。 1. 如表1953年初、1957年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情况统计{单位:种) 工科 理科 文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财经 政法 艺术 体育 1953年初 102 16 19 16 5 4 21 13 2 11 1 1957年 183 21 26 18 9 7 21 12 2 22 2 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B. 高校专业设置合理 C. 工科地位得到加强 D. 重理轻文局面形成 【答案】C 【解析】A.材料看不出高校规模的扩大,只能看出专业设置。 B.看不出这种设置趋于合理。 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工科的专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说明地位明显加强。 D.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给高校专业设置的要求,不是突出强调重理轻文局面的形成。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特征和对教育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 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出现这样的情况,论及美德会招致这样的回答,“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没有人知道美德的真正含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希腊民主政治的误用和滥用 B. 智者学派对个体价值的过分追求 C. 雅典经济繁荣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D. 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关键信息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德的真正含义为“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体现了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注重个体主观的感受,故B正确; A项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 题干并未涉及道德滑坡的问题及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解题的关键是“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体现了人文主义本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 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可以看出西塞罗旨在说明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 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 ) A. 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 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 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 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答案】B 【解析】材料“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表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 人权至上、源于宗教、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对“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 1518年,马丁•路德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 A. 肯定了王权高于教权 B.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C.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束缚 D. 动摇了上帝的神圣地位 【答案】B 【解析】“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表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沙龙”一词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房间”,后来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时事的社交场所。17世纪出现于法国,主要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提供场所,18世纪则开始趋向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成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重要场所。18世纪法国沙龙的盛行( ) A.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B. 体现了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C. 反映了贵族势力日趋走向没落 D.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答案】A 【解析】启蒙运动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思想,“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符合启蒙运动思想,表明18世纪法国沙龙的盛行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故A正确; 民主意识、贵族势力日趋走向没落、法国大革命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达尔文 【答案】A 【解析】从材料“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可以看出这是追求的平衡和制衡作用,这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类似,故A正确; B项主张的是开明的君主制,排除; C项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学说,排除; D项是生物学家,提出的是生物进化的观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2. 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近代以来的科学依靠实验来检测和发展科学理论,利这一方法,最先成熟和完善的近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体系是( )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普朗克量子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近代最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应该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其他选项的科技成就都比牛顿力学体系要晚。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经典力学体系,要求学生结合经典力学体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3. 拉马克曾经以长颈鹿作为例子来说明他的生物进化理论。长颈鹿的发展演化进程,主要证实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哪一观点( ) A. 生物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B.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内部的竞争 C. 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为显著变异 D. 生物必须与其它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 【答案】C 【解析】A.长颈鹿的发展过程没有体现出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 B.材料没有强调生物个体之间的竞争。 C.结合生物进化论的内容,我们可知长颈鹿的进化发展体现了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为显著变异。 D.材料体现不出不同的生物物种之间的竞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生物进化论的内容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 理论转化为生产应用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 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表明了开始转化阶段周期长的原因,以后随着该原因的改善转化周期就越来越短,故A项错误; 与材料中“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表明随相关条件的改善,转化周期会逐步变短,故B项正确; 先有“法拉第发现”即科学理论的突破,但“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与材料“旨在说明”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分析法拉第的发现“应用”的滞后,没有涉及法拉第的发现“源于”什么,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是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历史理论名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这段话反映出作者的认识倾向为( ) A. 文字史料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文字史料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相 【答案】C 【解析】“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表明文字史料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是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职能日益突显,政治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腐朽观念的传播,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但医学、算学、天文、艺术等职业教育,受到统治者重视,先后被列入官学课程,并创立了相应的专科学校。《国语》记载:“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的传承。 --摘编自陈名树《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近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孕育于17世纪末,主要有两类职业教育机构。一类脱胎于教会举办的慈善学校,……主要面向贫民进行宗教教育和基本职业技能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基本读写、工业、家庭服务等简单劳动技能,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能,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另一类是19世纪初出现的技工讲习所,它一般由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举办,面向工人传授简单的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 --摘编自饶贵生等《近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演变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 【答案】 【小题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的传承”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因素有社会观念的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 经济结构所致或农耕经济为主。 (2)第一小问的情况,依据材料二“一类脱胎于教会举办的慈善学校,……主要面向贫民进行宗教教育和基本职业技能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基本读写、工业、家庭服务等简单劳动技能,兼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能,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另一类是19世纪初出现的技工讲习所,它一般由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举办,面向工人传授简单的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可以得出兴办主体从教会变为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 教育对象从贫民变为工人; 教育内容从宗教和基本职业技能变为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培养具有新技术的工人; 适应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推动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故答案为: 【小题2】 (1)特点:学校教育与家族传承相结合;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在学校教育中地位逐渐下降; 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因素:社会观念的影响; 政府政策的变化; 经济结构所致或农耕经济为主。 (2)变化:兴办主体从教会变为知名人士和工人协会; 教育对象从贫民变为工人; 教育内容从宗教和基本职业技能变为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 作用:培养具有新技术的工人; 适应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推动英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教育。考查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英国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变化情况及其作用。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近代英国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教育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证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东西方再造文明,方法都是积极汲取古今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继承了旧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形成一种崭新的文明。 --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 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外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可以得出论题是文明的再造推动文明的复兴。第二小问的阐述,可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及其影响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论题:文明的再造推动文明的复兴。(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 阐述: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冲击了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潮流。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大大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近代中国逐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14、15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知识分子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批判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宣扬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发展。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和先定论,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君主专制,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蓝图。此外,欧洲还吸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所有这些推动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文明。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文化。考查对文明的再造与复兴的理解。需要掌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及其影响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19 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天演论>》整理 材料二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分析欧洲和严复“误读”、“误译”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答案】【小题1】(1)从材料可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主要适用于自然界,然后发展到人类社会,欧洲社会之所以对生物进化论产生误解,主要是因为欧洲当时领先世界,欧洲各国有较强的民族优越感,同时为他们在近代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严复之所以误译天演论,主要是由于近代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儒家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希望为维新变法运动寻找到理论依据,另外,当时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导致理解错误的原因,另外,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也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严复刚开始将生物进化论运用于中国社会,强调适者生存,认为西方制度比中国好,主张全盘西化,后来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文化,要保持中国的国种特性。近代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以后,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解放,成为中国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之一。 故答案为: (1)变化:从仅适用于生物界到既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再到仅适用于人类社会。 原因:欧洲,领先世界后的民族优越感;为殖民扩张作辩护。 严复:儒家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冲突;受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变化:由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到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国种特性”。 影响: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 【小题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要求学生结合进化论产生的影响和欧洲当时社会现实以及中国的近代革命现实来分析材料。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变化发展的表现,要求学生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现实情况来分析材料。 《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引发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次科学革命。赫胥黎宣传达尔文主义的重要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被严复翻译为《天演论》,将其核心思想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和影响.19世纪后叶至20世纪初,中国在外国入侵中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文化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同时爆发,《天演论》与中国人的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救亡图存”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达尔文的这一学说后来被引申至人类社会,产生了种族竞争学说或社会达尔文主义。近代的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生存空间”等说法均与达尔文学说有着某种观念性联系,成为许多当代人类悲剧的意识根源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