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专题0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表现 十四五世纪,在意大利的 ① 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出现了 ② 。 2.影响 (1)阶级关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 ③ ,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2)思想变革: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意于 ④ 的精神统治,一场思想变革随之出现了。 二、文艺复兴 1.出现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场打着复兴古代 ⑤ 、 ⑥ 文化旗号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2.实质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 ⑦ 。 3.核心——人文主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 ⑧ 和尊严。 (2)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崇尚理性和 ⑨ ,追求知识。 4.表现 (1)文学领域: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 ⑩ 》和彼特拉克的《歌集》。 (2)艺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 ⑪ 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导火线: ⑫ 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2.序幕:马丁·路德发表著名的“ ⑬ ”,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从此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 (1)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⑭ 》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影响 (1)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 ⑮ 。 (2)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3)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⑯ 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K知识参考答案 ①佛罗伦萨 ②资本主义萌芽 ③资产阶级 ④教会 ⑤希腊 ⑥罗马 ⑦资产阶级思想 ⑧人的价值 ⑨科学 ⑩神曲 ⑪意大利 ⑫1517 ⑬九十五条论纲 ⑭圣经 ⑮英国国教 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领域 人物 代表作 评述 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早一位诗人”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艺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米开朗琪罗 大卫雕塑 气势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 拉斐尔 圣母 艺术风格:典雅、秀美、明朗、和谐,改变中世纪以来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透露的时代信息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带有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2016—2017学年贵州铜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人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 A.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B.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 C.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不管是但丁的《神曲》还是薄伽丘的《十日谈》都凸显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反对基督教,故不选B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走向世俗化,而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故不选C、D两项。本题选A项。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人文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宗教禁欲主义,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1.实质: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①对它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②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宗教改革才得以进行。 2.不同点 (1)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是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有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017届江苏省四校高三联考)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全面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1.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1)以人和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和权利。 (2)批判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3)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4)重视科学实践,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不同之处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禁欲主义 现世的享受 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 理性科学 (2016—2017学年广东肇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答案】D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革传统观念 2.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3.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C.创作的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为主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4.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批判了“因行称义”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5.《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信仰自由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1.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C.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D.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2.“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底层群众 D.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2017年天津卷)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3.(2016年海南卷)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K基础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权,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摆脱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3.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材料反映了与中世纪艺术家在设计一座大教堂或彩色玻璃墙时匿名不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即使设计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反映了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追求财富、名誉和价值,凸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故选B。A、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题目中的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的“因行称义”的主张,使得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故选C。 6.B【解析】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二者都只是打击教会的权威而并未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C项;“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说明二者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不同,排除D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B项符合题意。 K能力 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 “得到避免”表明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B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2.D【解析】按照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一关键信息,体现了马丁·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按照材料所述,马丁·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理解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K真题 1.A【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3.D【解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权威,但不主张信仰自由,更不主张废除天主教。这一知识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我们要讲明白、讲透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