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试卷

历史试卷(文科零班、奥赛、补习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一、单选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2.秦汉时期,在郡一级虽然也实行政治分工,设置许多官职,分别管理某项事务,但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都按郡守的指令办事。这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对地方进行了严密的控制 B.郡守职权专断,具有割据性 C.地方的决策方式仿效中央 D.出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 ‎ ‎3.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 A. 是一种直接民主 B. 易形成集体暴政 C.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D.是少数人的民主 ‎4.某学者曾高度评价美国创造的民主模式,认为其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构建起来的有效而有限的政府,为民主的回归奠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充分的发展空间,“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民主模式( )‎ A.突出了总统和参议院的基本权力 ‎ B.转移了国家元首的行政实际权力 C.推动了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热情 ‎ D.实现了权力制衡与代议制相结合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德意志帝国( )‎ A.政治近代化趋势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议会的权力至上 D.宰相权力受到制约 ‎6.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8.北朝时期形成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三学并立之制,三学的区别不在于教育程度的深浅,而是取决于学生身份的高低。又逐渐形成了另外三所专科学校,即律学、书学和算学。学制上的这一变化( )‎ A.表明北朝门阀政治鼎盛 B.导致北朝文学艺术成就有限 C.促使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D.顺应北朝官僚政治发展需要 ‎9.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 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 C.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 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 ‎10.唐中叶前,赋税征收实物;此后实施两税法,开始部分征收货币赋税;明中后期,在两税法的基础上,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也改为征银,至此赋税、徭役征收的货币化趋于一致。这种变化( )‎ A.加速了纸币的广泛流通 B.刺激了土地的兼并买卖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1.下表是宋代治平年间二税(夏税和秋税)总额及蠲免的统计数字表。宋政府此举( )‎ 时间 二税(夏税和秋税)总额 蠲免(因灾免税)数额 所占比重 宋治平元年(1064年)‎ ‎15949869石 ‎2931800石 ‎18.4%‎ 宋治平二年(1065年)‎ ‎20396993石 ‎1655546石 ‎8.1%‎ 宋治平三年(1066年)‎ ‎20421470石 ‎2102746石 ‎10.3%‎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结束了贫弱局面 D.推动了租佃制的形成 ‎12.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 )‎ A.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 B.法律条文具体明晰 C.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繁琐且不具操作性 ‎13.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 C.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4.下是有关唐代经济的记述。据此推知,当时( )‎ 记述 出处 唐初法律规定:“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 ‎《旧唐书食货志》‎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市易造作器物”“殖货流于江剑”‎ ‎《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朝廷敕令)“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科(交纳工商业税)”。‎ ‎《全唐文禁公主家邑司擅行文牒敕》‎ A.坊市管理体制开始被打破 B.皇室人员从事工商业盛行 C.政府工商业政策有所放松 D.官营工商业日益垄断市场 ‎15.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 市镇类型 管理模式 代表 一般市镇 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 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 苏州府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 设课税司掌收商税 松江府唐行镇 规模较大市镇 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吴江县盛泽镇 钞关、港口市镇 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 常熟县福山镇 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 ‎16.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 )‎ 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 B.经营方式出现变化 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D.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1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 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18.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期间发生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 主要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为中华民国 陕甘宁边区政府 A.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一对峙一合作的历程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D.反映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演变 ‎19.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20.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 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 C.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 D.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 ‎21.下表为战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时间 年平均增长率 ‎1948—1960年 ‎6.7%‎ ‎1961—1965年 ‎8.0%‎ ‎1966—1970年 ‎10.4%‎ A.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B.各国关税壁垒的进一步消除 C.欧美各国强化对经济干预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协调 ‎22.有学者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 C.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 ‎23.1953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950年的6000多万突然猛增到7800多万,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激增到2亿,造成国家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于是,我国实行了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据此可知,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 )‎ A.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B.适应工业化战略的需要 C.满足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 D.推动三大改造顺利进行 ‎24.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情、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二、材料阅读(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 (1) 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1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 年份 ‎1870‎ ‎1913‎ ‎1950‎ ‎1973‎ ‎1987‎ 德国 ‎5‎ ‎50‎ ‎30‎ ‎64‎ ‎80‎ 日本 ‎19‎ ‎18‎ ‎15‎ ‎46‎ ‎31‎ 英国 ‎104‎ ‎78‎ ‎57‎ ‎67‎ ‎81‎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1903年9月,清廷发布上谕:“现振兴商务,应设立商部衙门”。商部成立后,下设的保惠司主要管理其下属的各商务局、商务所、商务学堂、招商工作以及负责外国优秀人才的选聘等事宜;通艺司则主管机器制造、铁路、轮船、开矿等工艺技艺;会计司则主要负责对货币、银行、度量衡等的监管。1903年《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和1906年的《奖励商勋章程》相继问世。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联合的商会组织,工商界人士同时指出商会的成立“内可与敌府通商人之情况,外可与各国持商务之交涉”;此外,清廷还创办商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新式商业学堂。1903年,清政府颁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商部奏准颁布《矿务暂行章程》规定“洋商如愿附股,即为甘认此章程,一律遵守勿越”,规范了矿务的创办与开采等的基本原则;1906年颁布《破产律》规定了政府对于破产企业的基本处理原则;此外还颁布了一些奖励创办和发展工商业的章程。 ‎ ‎——摘编自何军国《试析清末新政与晩清国民经济近代化》 ‎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主要措施。(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清政府调整工商业的意义。(9分)‎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零、培、补)‎ 一、单选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D A A A D C C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B C D C D A A B A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计52分。)‎ ‎25.【答案】(1)发展: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6分) ‎ 古代中国: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 近代西方:吸纳与创新;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8分) ‎ ‎(2)因素:借鉴古希腊选举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7分) ‎ 评价:19世纪以前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从“人治”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但存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局限。19世纪以后的选举制度完善了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26.【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 本土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结合材料的表格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比如本题中表格“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的信息可以从“二次革命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取观点,第二小问阐释依据表格中信息以美国的生产指数为标准,德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而英国发展的速度明显滞后与其他三国,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7.【答案】(1)措施:调整、整顿工商业管理机构;鼓励创办工商企业及其辅助机构,奖励工商;加强政府引导,颁布管理工商实业的相关章程法令。(6分) ‎ ‎(2)意义:推动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培养大批经济人才;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为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