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清北班)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己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 国富民贫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藏富于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子强调“明君制民之产”,荀子认为国富民贫会导致国家灭亡。综合二者可知,民富利国。故答案为D项;材料强调国富民贫的危害,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强调忠孝的条件是民富,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 ‎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 A.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D.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答案】D ‎【解析】‎ ‎【详解】“隆礼至法则国有常”“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说明突出的是礼法并用的思想,这符合荀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故D正确;A体现的是道家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B体现的是孟子的儒家民本思想,C符合韩非子的思想,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隆礼至法则国有常”“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联系所学荀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4.西汉某著作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雷电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 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 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有利于规范约束君主的行为,故B 项正确;“天人感应”不是独尊儒学的思想,不会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不是根植于先秦的儒学传统思想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辩证意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 ‎5.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 “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答案】A ‎【解析】‎ 武帝之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主流思想。这里的“儒术”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思想。故本题选A;新儒学核心仍然是儒家思想,故B错误;新儒学是在先秦儒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故C错误;D中全面吸收说法绝对。‎ ‎6.“《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下列与该思想家相关的是 A. 《道德经》 B. 《论语》 C. 《五蠢》 D. 《春秋繁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材料体现了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老子作《道德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重要儒家经典,《五蠢》是韩非子的作品,《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故D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B.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C.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答案】C ‎【解析】‎ ‎【详解】“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说明对于孔子思想权威的挑战,“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说明否定权威,倡导思想自由,C正确;材料二人属于辩证看待孔子思想,A错误;材料是反对思想权威,倡导思想自由,B错误;材料不是批判儒学对于人们思想禁锢,D错误。‎ ‎8.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 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 ‎9.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以上主张 A. 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 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C. 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 成为南宋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可知是以天理为本原的理学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万物,得到道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不能为北宋出现的理学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是明代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南宋后官方哲学是理学,故D项错误。‎ ‎10.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从中可以得出该先贤主张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结合所学知识,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究天理,故排除A、B选项;陆王心学主张理就在自己的心中,只要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就可体验天理的存在,不必外寻,故选C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1.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 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从根本上否定了”不符合李贽的思想主张,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末李贽的思想主张 ‎1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提出“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 A项表达了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 批判,但不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的要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南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要求重视工商业,而不是“重农抑商”,由此可知“工商皆本”的思想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实践出真理,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D项与之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明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明朝民主思潮兴起的经济基础。本题要抓住“本质”和“时代发展”等关键词,本质应该优先从经济基础去理解,民主批判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 ‎13.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 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 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C. 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 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易使社会混乱,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的观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思想力(知识、美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理性精神,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苏格拉底不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排除B;D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14.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是 A. 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 尊重自然规律 C. 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渴望征服自然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寓言故事形象的概括人从出生到老的状况,主要讲述人的一生,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重视以人为研究对象,故A项正确;材料中突出的是人,而不是自然规律,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研究的对象是人,而没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故C项排除;材料以寓言故事来说明古希腊对人的研究,至于是否渴望征服自然,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15.“他认为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真理或公平的永恒标准。既然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就只能有特定有效的真理。”持此观点的是 A. 普罗泰格拉 B. 柏拉图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善、真、义、美均是相对人的需要和兴趣而言的”,人的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时空均是相对的;而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良等价值标准与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其它一切都是相对的。题干的观点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柏拉图并非智者学派,且其认为自然界中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这与题干中的观点相矛盾,故B项不符合题意。 牛顿的贡献在经典力学和微积分,并没有涉及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故C项不符合题意。 爱因斯坦虽有时空是相对的观点,但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因而该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不符合题意。‎ ‎16.《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B.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C. 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D. 人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十日谈》讴歌了自然的人性,反映了自然的人性是压抑不了的,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17.“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持此言论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 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通过文艺复兴前后的比较可以看出,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提高,由“观众”变为“演员”,并可以“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说明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A是宗教改革作用;C是启蒙运动作用;D属于经济作用,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8.有学者评论说:“《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的发生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C. 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九十五条论纲》本来只是为了反对教皇的免罪券,但是最终却带动了整个时代的宗教改革,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黑暗的森林,结合所学可知,B项正确;本题材料说的是《九十五条论纲》和宗教改革发生之间的关系,没有分析产生宗教改革的必然性,A项错误;因为没有提及社会各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宗教改革和西欧社会发展间的关系,D项错误。‎ ‎【点睛】《九十五条论纲》,第一次对教皇有权免除别人罪罚表达出强烈的质疑,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19.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结合卢梭的思想可知这体现了他的人民主权思想,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的人民主权思想,并未体现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C选项错误,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不是卢梭提出的;D选项错误,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卢梭没有提出分权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0.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对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的批判,集中在三种体制的“腐化”最后都走向了“专制”上,结合所学可知,为反对“腐化”和“专制”,孟德斯鸠在他的国家学说里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以B项正确;“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不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不是孟德斯鸠这一分析的核心,只是一种感叹,A项错误,“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都是卢梭的主张,CD两项错误。‎ ‎21.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 强调天赋人权 B. 保留社会等级 C. 主张精英政治 D. 维护私有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伏尔泰主张不给于既无土地也无房屋的贫民选举权,这实质上说明伏尔泰主张富有阶层参政,即实行精英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和天赋人权相背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社会等级的信息,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维护私有制,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22.传统的中医学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 A.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B. 注重整体性的研究 C. 讲究“天人合一”‎ D. 注重总结经验教训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而且始终把人当作有机整体来辩证论治”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的医学注重整体性的研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医学的实用性特征;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天人合一”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医学注重整体性研究,并未体现其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3.唐代高僧玄奘于访问印度回国后,曾“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余”。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材料可用来说明 A. 活字印刷术进步明显 B. 唐宋印刷术逐渐外传 C. 唐代更注重改进技术 D. 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雕版印刷术依然被普遍使用,这说明雕版印刷术影响深远,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雕版印刷术仍然普遍使用,不能说明活字印刷术的进步明显;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印刷术外传的信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比较得出唐代更注重改进技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 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B. 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C. 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D. 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 ‎【解析】‎ 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时,欧洲正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三大发明起到了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宗教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作用,排除B项;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C项;D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 点睛: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因此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25.《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D. 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C正确;依据“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是材料反应的现象,并非实质,排除A;民主进步思潮产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依据“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可知,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化兴起,不是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D错误。‎ ‎26.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 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 B. 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 C. 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 D. 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语言越来越为广大平民所理解,这表明古代中国文学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呈现通俗化趋势只能表明平民可以看懂并理解,但不能表明平民就是阅读主体;C选项中“普及”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中所描述的语言仅是个例,不能据此说明古代中国文学更注重娱乐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7.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时代性 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知,王国维强调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特色,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王国维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排除A。C项是题干表象,无法体现题干是内涵,排除。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8.徐州地方戏曲初称“太平歌”。明清时期,微山湖一带的铜山、利国、季堡、厉湾等经常停泊由南方往京城漕运粮食的船只,船上有很多会唱南方小调的人,当地农民耳濡目染渐渐地学会哼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戏曲形式“丁丁腔”。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 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B. 文化融合须借助经济交流 C. 丁丁腔适应了市民文化需求 D. 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来自南方的商船使南方小调传到北方并与当地戏曲形式融合,由此可知商运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政策;B选项错误,经济交流有助于文化融合,但文化融合未必要借助经济交流;C选项错误,丁丁腔主要是当地农民传唱形成,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唐代韩晃《田家风俗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南宋朱光普《村田乐事图》南宋李嵩《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对以上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风俗画出现于唐朝 B. 唐宋绘画趋于世俗 C. 经济突破市坊限制 D. 商品经济走向农村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田家风俗图》《清明上河图》《村田乐事图》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绘画艺术日益关注世俗生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风俗画始于汉代;C选项错误,经济突破市坊限制只能通过《清明上河图》来反映,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D选项错误,商品经济走向农村只能通过《货郎图》来反映,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0.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指出:秦书有八体,曰: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秦朝书法八体的出现 A. 实现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变迁 B. 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C. 反映了政府对书同文的关切 D. 助推了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书法明显呈现多元性,这些多元性的书法有利于不同书法流派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书法流派的多元与书法由繁到简的变迁没有必然联系;B选项错误,书法的多元化顺应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材料政府对书同文的态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 材料二: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论述了专制君主是天下大害。‎ ‎(2)变化过程:①战国时期备受冷落②秦朝遭受压制③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 ‎(3)特点: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具有民主色彩)‎ 主要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衰落,其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可概括得出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概括得出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得出材料三的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适应发展国家实力,进行军事斗争的需要,所以此时期儒家思想备受冷落;秦朝时期法家思想依然盛行,文化专制措施的实行使儒家思想遭受压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进儒学,使之适应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获得独尊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特征。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相关所学可从君主专制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该思想产生的原因。‎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答案】(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依据材料二中“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信息可概括得出材料二体现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依据材料二中“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信息可知,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依据材料一中“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及材料三中“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专制。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 示例二 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据材料“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方面的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欧洲两个思想运动的社会环境、阶级性质、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