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皇权的不断强化 C.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D.相权的不断加强 ‎2.“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形成了议会下院与国王的分权。议会仅仅夺取了立法权和财政权,行政大权仍然是国王的“世袭领地”。但国王为了便于推行其政策,不得不从下院势力最大的(即多数党的)议员中选用大臣。这表明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                            D.“议会至上”得以确立 ‎3.有学者认为,美国独立之初,其“国情非常特殊,更像是日后的联合国”。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是,美国 A.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B.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C.联邦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各州有明显的分离倾向 ‎4.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5.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 ‎“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6.“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7.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生产工具的变革是农业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古人在形容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漆器时说:“一杯圈用百人力,一屏风就万人功”。这主要说明官营手工业 A.生产由官府垄断                                    B.标准极高不计成本 C.产品到市场销售                                    D.管理严格技术保密 ‎9.北宋时期徽州地区开始出现比较著名的大商人。如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城的一半,号称“祝半城”;祁门程氏兄弟经商致富,号称“程十万”。这反映出当时 A.形成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B.商品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C.出现了士商合一的趋势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10.“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闭关锁国            D.工商皆本 ‎11.“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它的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这里的“它”是 A.荷兰                    B.葡萄牙                 C.英国                    D.西班牙 ‎12.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 ‎13.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缔结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它的成立标志 A.冷战正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两极格局瓦解 ‎14.“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据此可知冷战 A.加剧了整个世界局势的紧张 B.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 D.最终形成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15.1990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致信美国总统布什,宣称“必须以美、日、欧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同年5月,海部俊树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日本愿意在新的时代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海部俊树的目的是 A.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巩固美日政治同盟 C.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D.推动国内经济复苏 ‎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鉴于此,美国政府 A.结束与苏联对峙竞争状态 ‎ B.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调整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                  ‎ D.将放弃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17.《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对“人的安全”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界定:“人的安全可以说是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等的长期性威胁;二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灾难。”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人的安全”逐渐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国际社会关注的安全从国家转移到人类自身 B.国际社会已将人的安全上升到首要价值 C.多极化势下国际政治研究议题发生重大改变 D.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 ‎18.下表是美国“退群”统计表 ‎“退群”时间 国际组织/协定 ‎2017年1月23日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 ‎2017年6月1日 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17年10月12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12月2日 全球移民协议 ‎2018年5月8日 伊朗核协议 ‎2018年10月3日 决定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2018年10月17日 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 表中美国的“退群”举动 A.说明美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意味着西方阵营不断分化 C.反映其着眼于创建新的双边体系        D.说明其强烈的功利主义外交 ‎1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这些观点最能解读我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依法治国的理念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20.身份证件有时也会成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爱国华侨陈嘉庚1954年参加某次重要会议的代表证。这次会议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 A.核心议题是筹建新中国 B.中心任务是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1.“在一九五八年,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跃进。据统计,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等地,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粮食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22.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D. 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23.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 A.保障人权自由     B.完善法律体系    ‎ ‎ C.重视与时俱进     D.强化政府职能 ‎24.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启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相互往来日益密切。”两岸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基础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方针 C.九二共识                                                D.中美关系的缓和 ‎25.促成中国 1949—2009 年期间三次建交高峰的共同因素是 ‎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 D.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6.在某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有意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有效的淡化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化特质,从而避免使中国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次会议 A.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B.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密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27.有学者指出,建国初的“一边倒”政策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由此可见,“一边倒”政策 A.是基于形势的正确选择                        B.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未关注意识形态的对立                        D.是指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 ‎28.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某次欢迎宴会上致辞:“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时候了。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中美友谊干杯。”此时是 A.1950                    B.1955年                 C.1972年                D.1979年 ‎29.从田中内阁成立到完成田中访华的准备工作,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从7月7日田中声明到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声明,只用了82天。这是国际政坛上闪电般的速度,就连日本国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促成该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D.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的推动 ‎30.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其反映出新时期我国 A.重视与大国建立不同类型“伙伴关系”‎ B.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推行经济外交战略和不结盟外交政策 二、材料题(共25分)‎ ‎31.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完成下列要求:‎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8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13分) ‎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C B C C B B A A C C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A B A D C C A D A C C C 二、材料题 ‎31.(1)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理解: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4分) ‎ ‎(2)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4分)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9分,任意三点即可) ‎ ‎(3)因素:国家实力。(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