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课件(共22张)
- 1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2 -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 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 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1 . 措施 : 明代废除丞相 , 后设置内阁 ; 清代设置军机处。 2 . 影响 (1)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② 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 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消极影响 ① 经济上 , 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 政治上 ,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 思想文化上 , 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 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 6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1 (2017 课标全国 Ⅱ ,2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 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 明代中后期 (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明代的政治特征。 - 7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从材料信息看 , 明代由禁止宦官读书识字到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 , 其目的在于使宦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 能更好地为皇权服务 , 同时使宦官对内阁等外廷机构也形成一定的制约 , 这说明明代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 故选 A 项。宦官参政有利于加强皇权 , 明朝中后期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 , 且决策权力仍掌握在皇帝手中 , 由此排除 B 、 C 、 D 三项。 答案 : A - 8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对点演练 1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 :“ 今天下已定 , 而民数未核实 , 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 , 每户给以户帖。 ”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 :“ 说与户部官知道 ,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 , 止是户口不明白俚 ( 哩 ) 。教中书 ( 省 ) 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 , 你每 ( 们 ) 户部家出榜 , 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 , 都教入官 , 附名字 , 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 , 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 这说明 ( ) A.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 , 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 , 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 , 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D - 9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析 : 本题考查史学常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划分方法及准确判断其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明太祖实录》是明朝官方编修的文献史料 , 已经经过官员的加工 , 属于第二手史料 , 而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属于口语化的语言 , 记录的是明太祖的原话 , 属于第一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价值更高 , 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 故 D 项符合题意。因户帖属于第一手史料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户帖原件所录圣旨虽使用口语 , 但并非口述史料 , 故排除 B 项 ; 实录是第二手史料 , 其真实性不如第一手史料的户帖 , 故 C 项错误。 - 10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1 . 农业 : 出现灌溉工具 风力水车 。 2 . 手工业 (1) 明清时期的瓷器种类主要有青花瓷、彩瓷、 珐琅彩 。 (2) 明中叶以后 , 民营手工业 超过官营手工业 , 且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 3 . 商业 (1) 城镇商业繁荣。 (2) 商帮活跃 ,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3) 四大商业名镇 : 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4) 实行 “ 闭关锁国 ” 政策 , 即严 格 限制对外贸易。 - 11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 - 12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 2 (2016 北京文综 ,15) 黄崇德是 16 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 , 后获得政府许可 , 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 , 积累了巨额财富 , 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 ①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 知识 :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 “ 重农抑商 ” 政策。 - 13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政府许可 ”“ 购田置地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从材料信息黄崇德 “ 经营棉布、粮食等 ”, 可知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 故 ① 正确 ; 根据 “ 积累了巨额财富 , 用于购田置地 ”, 可知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 故 ② 正确。材料说明黄崇德在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从事食盐贸易 , 由此证明政府并未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材料无法显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故可排除 含有③或④的选项 。 答案 : A - 14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对点演练 2 (1)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 百年前的雇工 “ 戴星出入 , 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 “ 骄惰成风 , 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 , 冬必与早粥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A 解析 : 本题考查明代租佃关系的变化。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农村的佃农由百年前的 “ 柔顺 ” 到明末的 “ 骄惰 ”, 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而这种松弛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直接表现为明朝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 , 故 A 项正确。题干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与政府的重农政策没有必然的关系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现象赋予了雇工更多的人身自由 ,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现象反映了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 故 D 项错误。 (2)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 , 朱元璋坚信 “ 农桑 ” 才是 “ 治国、平天下 ” 的根本 , 他屡次宣布 “ 通番禁令 ”, 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 ) A. 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 密切相关 C. 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 15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A 解析 : 本题考查明初 “ 海禁 ” 的背景。根据材料 ,“ 海禁 ” 政策是封建统治者的决策 , 其依据是农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这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 ,A 项符合题意 ; 中华儒学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 ,B 项表述错误 ;C 、 D 两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 - 16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 . 思想 (1) 王阳明 : 心学的核心思想是 “ 发明本心 ”, 认为 “ 良知 ” 就是 “ 本心 ” 和 “ 理 ”, 主张克服私欲 ,“ 致良知 ” 。 (2) 李贽 : 主张破除对 孔子 思想的迷信 , 认为人皆有私 , 主张 个性自由 。 (3)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的共同主张 ① 政治上 , 反对 君主专制 , 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的主张。 ② 经济上 , 重视发展工商业 , 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思想。 ③ 思想上 , 提出 “ 经世致用 ” 的思想 ,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 关乎国计民生。 - 17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 . 科学技术 (1)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 《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 , 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 徐光启被誉为 “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 。 3 . 文学艺术 (1) 明清小说 : 明清时期 , 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 著名的长篇小说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2) 绘画 : 明清时期 , 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 墨兰图 》。 (3)“ 国粹 ” 京剧 : 清乾隆年间 , 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 , 逐渐形成了新剧种 —— 京剧。 - 18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 反传统、反教条。以 “ 异端 ” 自居的思想家李贽 , 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 万世至论 ”, 否定孔子是 “ 天生圣人 ”, 批判理学家的 “ 存天理 , 灭人欲 ” 的虚假说教。 (2) 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 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的思想 , 主张限制君权。 (4)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 主张 “ 工商皆本 ” 。 - 19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 3 (2011 课标全国 ,2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 使朝廷之上 , 闾阎之细 ( 民间百姓 ), 渐摩濡染 , 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命题分析 : ① 能力 : 本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 知识 : 明清之际的反封建进步思想。 - 20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 : ① 找题眼 :“ 黄宗羲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 ② 核选项 , 辨正误 : 题干材料中黄宗羲的这一论述主要是否定君主的权威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 它的精神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他提出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的民主思想 , 主张以 “ 天下之法 ” 取代皇帝的 “ 一家之法 ”, 故 C 项为正确答案。 A 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 与材料不符 ;B 、 D 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 , 但这两种看法都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 , 缺乏民主意识 , 故排除。 答案 : C 对点演练 3 (1) 王夫之说 :“ 天之使人必有君也 , 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 , 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 , 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 , 而必有奉以为尊 , 人之公也。 ” 在此 , 王夫之 ( ) A. 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 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 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 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 21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B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信息说明王夫之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 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没有体现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 , 故 D 项错误。 - 22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 :“ 宋元来儒者 , 却习成妇女态 , 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 , 临危一死报君王 , 即为上品矣。 ” 由此可以推断 ( ) 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B 解析 :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材料信息 “ 宋元来儒者 , 却习成妇女态 , 甚可羞 ” 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 , 故 B 项正确。当时理学仍是官方哲学 , 受到统治者重视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以 “ 妇女态 ” 来批判理学 ,C 项并非材料主旨 , 故错误 ; 平日谈心性 , 临近危机时儒者 “ 一死报君王 ” 说明儒者的学说于治国无益 , 其死不值得称道 , 故 D 项错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