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浙江省慈溪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提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头枕三河(河内、河南、河北)、面向草原”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转变。下列史实中,不能佐证这一转变的是( ) ①南阳太守创制水排 ②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③日升昌票号的创立 ④粤海关“一口贸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西递和宏村作为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论述不准确的是( ) 序号 角度 评价 ① 建村历史 徽商始创,聚族而居 ② 村落布局 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③ 村落环境 山水环绕,水系发达 ④ 建筑特点 粉墙青瓦,三雕精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形式丰富多彩,在建筑布局上或象天法地、或遵循礼制、或模仿动物形状。 下列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中遵循儒家礼制建造的是( )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②北京明清故宫 ③平遥古城 ④黟县宏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是有关秦筑长城的诗句,其中评价最全面的是( )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5.君王的住所为“宫”,君王受理朝政的高大建筑称“殿”,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谓之“寺”,高大的坟墓叫“陵”。某一文化遗产囊括了所有这些建筑形制,它是( ) A.万神殿 B.图拉真广场 C.布达拉宫 D.颐和园 6.中国古代方位观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的认识的产物,渗透于整个古代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可以从侧面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下列文化遗产中,所在方位朝向与平遥古城相同的是( ) A.日升昌票号 B.秦兵马俑 C.大昭寺 D.故宫 7.梁思成说过:“中国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从群体组合到一室布局都呈现出中轴线的特征。”这种特征在西方建筑中也有体现。下列中外建筑体现这一特征的有 ①大昭寺 ②日升昌 ③奥林匹亚遗址 ④图拉真广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9.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下列景观能够体现浙江杭州元素在颐和园中运用的有( ) ①佛香阁 ②昆明湖中的长堤 ③昆明湖西岸的西提 ④谐趣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长达120年的建造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致使工程多次耽搁下来,其实这种矛盾和斗争的实质是( ) A.新、旧教皇之间的斗争 B.新设计师和原设计师之间的斗争 C.希腊式建筑和拉丁式建筑之间的斗争 D.人文主义者和反动教会之间的斗争 11.右图是周王家庙布局示意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 下列有关昭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父子同列祖孙异列的神主摆放秩序 B.肯定了昭穆对兄终弟及有积极作用 C.印证了天子-诸侯-卿-士等级的存在 D.以区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之序 12.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概念 解释 A 郡县制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 B 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C 行省制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 D 明朝内阁 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13.我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下事件或机构出现在清朝的有 ①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 ②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 ③成立负责蒙古、新疆和西藏行政、宗教等事务的中央官署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某学者在其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著作中写到:“……掌户口及赋税,长官为户部司……掌全国茶、盐、矿冶、工商税收、河渠及军器之事,长官为盐铁司……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长官为度支司。”他笔下的制度创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5.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据此可以看出明代 ①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 ②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③君主专制的强化 ④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我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浙江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有关浙江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分属吴、越两国 ②秦朝分属会稽等郡 ③唐朝属两浙路 ④宋朝属江南道 ⑤元置江浙行省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7.清代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另其离开回原衙门;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 B.运行高效、但决策具有随意性 C.随机择人、保密性强 D.法规完善、政务处理有章可循 18.孙中山自欧东返,在横滨会见宋教仁、陈天华等人时说:“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事、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之乱,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此后不久,孙、宋等人防止中国重蹈秦末、元末之乱的举措是 A.南北议和 B.武昌起义 C.成立同盟会 D.建立中华民国 19.某学者善读唐诗。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联,如不知唐人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祛风的风俗,则只能有消夏避暑和罗曼蒂克的情调,而体会不到“春寒”二字的真谛;又如不知唐代长安城市的建置,市在南而宫在北,则不知白居易“回车叱牛牵向北”何所指,也不能领会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真实含义。该学者认为 A.以诗证史,弥补史书阙文 B.诗史互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C.是人的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D.唐诗意境与历史真实是不可分的统体 20.从官职人员的选拔机制看,血缘政治逐渐被破解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下列选项中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秦国的军功爵制 ②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的科举制 ④梭伦的财产等级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下列对下图所示四个序号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处河道起到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②处水利工程为郑国渠 ③处是大将军蒙恬收复并在此设置九原郡 ④ 在该地开辟“五尺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3.下列对“同盟会党员证”(右图)的释读,不准确的是( ) A.此证应颁发于1905年之后 B.属于直接史料,对研究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有较高的价值 C.说明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D.这里的“中华国”指的是中华民国政权 2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 ) 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对传统伦理观念给予了最致命打击 25.下图《迎迓李傅相(指李鸿章)》是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绘画,题记中写道:“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诸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外务大臣伊藤(博文)引舆迎迓。” 这一绘画说明( ) ①民间画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市场 ②李鸿章是被日本恳请前往议和的 ③绘画作者颠倒战争胜负的历史真相 ④绘画作者明显具有天朝上国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26.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 A.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B.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C.掀起了“实业救国”挽救危机的浪潮 D.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7.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C.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8.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文中的“我军”当指 (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9、近代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不相欺侮,不加拘制。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据此判断该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0.蒋介石声称:徐蚌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毛泽东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他们两人所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四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0 分)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京。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官僚们只能以获取感官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必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材料二 1956 年 4 月,改编后的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中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 月 2 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现双百方针。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5 分) (2) 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的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5 分) 32.(10 分)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世纪中期以后,吐蕃王朝逐渐兴起,对唐王朝的西部边界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通过贸易稳定边疆成为唐王朝的一项国策,两国之间的互市贸易屡见文献记载。根据《唐蕃会盟碑》记载:……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反映了吐蕃和唐王朝之间的交往。 ——摘编自刘业成、徐秀川《茶马古道的概念与形成、变化动因》 材料二 布达拉宫始建于 7 世纪,之后又经过重建和扩建,……在地震多发的青藏高原,历经风雨,依然稳如磐石。布达拉宫高 110 米,南北宽 300 余米,沿山砌平楼 13 层,以红宫、白宫为中央主体建筑。布达拉宫总体布局基本采用了黄教经学院和宫保建筑的传统布置手法,是西藏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集大成者,是藏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一千三百余年的漫漫长河中,布达拉宫建筑群走过了初生、成长、衰败、重生的过程,既有过繁荣、也遇过低谷。建筑的一次次更迭与变换的过程,恰恰是一段段历史的真实印证。 ——摘编自于洋《布达拉宫之营建始末》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王朝和吐蕃交往的主要形式,并指出《唐蕃会盟碑》所处之处的建筑风格。(6 分) (2) 关于布达拉宫,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请选择阐述:①布达拉宫反映了“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②布达拉宫是“一段段历史的真实印证”。侧重解读①,请充分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予以阐述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加以论述。(4分)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颐和园内的智慧海 图2 圣彼得大教堂 材料二: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1) 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智慧海和圣彼得大教堂在称顶部之重方面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两者在文化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徽商群体的特质。(4 分)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中国大事记 5月 日本向国民政府提出对华北统治权的要求 6月—7月 “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相继签订,日本攫取了中国河北和察哈尔的大部分主权 8月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月 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1月 日本指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12月 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同时天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 ——根据《历史》必修一、二、三及《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人斯诺和白修德先后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共区,在访问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斯诺称一颗红星正在中国上空冉冉升起,而白修德在长期观察后认为,“尽管不希望看到中国被淹没在红色浪潮中”,但他还是认为国民党“颓废衰微”而共产党“生气勃勃”——相形之下后者“光芒四射”——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93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点之一。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核心主题,并列出中国共产党为应对这一主题变化而提出的对策。(4分) (2) 写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延安方面“生气勃勃”的主要表现(6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DDC DDBAD 11-20 DDABB AACBC 21-30 CCDBD ABABB 二、非选择题 31(1)主要推动力:宫廷的娱乐需要;上层社会的追捧及排遣需要;职业戏班的赢利动机(3分)影响:昆曲进京改变了曲坛的格局,昆腔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推动了京剧的产生。(2分) (2)保护措施: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将昆曲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列入。(3分)启示:昆曲要有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2分) 32.【答案】(1)形式:贸易(或互市)、和亲、会盟。(3分,每点1分); 建筑风格:殿顶鎏金铜瓦,殿内梁架、斗拱和藻井体现汉族建筑风格;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建筑风格;屋檐下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建筑风格。(3分,每点1分) (2)选择①:因地制宜,顺山势而建;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可以增强抗震能力;是西藏古代艺术的集大成者。(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选择②:是唐蕃和亲的见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修建红山宫作为迎娶唐朝公主文成公主的洞房,红山宫是布达拉宫的前身。(2分)是清代汉藏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五世返藏后重建布达拉宫;康熙帝派114名满汉工匠进藏,参加布达拉宫的扩建工作。(2分) 33.(1)智慧海: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枋梁承重,体现皇家的威严(3分) 圣彼得大教堂:采用大圆顶结构,用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巩固,体现人文主义(3分) (2)特点: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与园林结合;体现儒家封建礼制思想和徽商文化。(2分)特质:贾而好儒;社会责任意识;良好的创业眼光;依附封建专制势力。(2分,4点任选2点即可) 34(1) 华北事变,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主题。(2分)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分) (2)1938、10 广州、武汉失守。(2分)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召开中共七大,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