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金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江苏省金陵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孟子“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2. 韩非子针对分封制导致东周分裂割据、争霸兼并的乱局,主张结束战乱,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法莫如显,术莫如隐,势莫如重 B.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执要,四方来效 C. 吾以是知仁义爱惠之不足用,严刑峻法之可以禁暴也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可知,这是确立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管理的制度,所以答案选B;ACD也都是法家的思想,但是与无关,排除。‎ ‎3.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君,子事父,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D ‎【解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反映的是董仲舒警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是 对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反映的是独尊儒术而非天人感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仁政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董仲舒加以继承,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以警示君主不要恣意妄为。‎ ‎4.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A. 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 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C. 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 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答案】C ‎【解析】A和D两项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所以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此选C。‎ ‎5.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 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 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及材料关键词“层层严格考试”可知,它反映的是通过考试 的方式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即科举制,故选B。A与选官无关,C看的是门第,D看重的是品德。‎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6.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理学) 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 A.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A ‎【解析】“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表明有一定封闭性,故A正确;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故B错误;C太过绝对,故C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源的问题,而是为了说明封建伦理纲常的正确性,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全面分析可知,材料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二是说明具有一定封闭性。‎ ‎7.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学习西方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8.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主张只是做些诗文,弄些雕虫小计,有什么大的好处呢?所以体现是经世致用思想,B正确;A没有治学思想;B中“人民为主”没有 体现;C中属于作者反对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9.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10.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注重科学分析  ③不重实用  ④注重经验总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莱布尼茨认为:中国人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数学知识,①②④符合材料;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性,③与材料及史实相反。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 ‎11.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 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 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 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班固是东汉时期的汉赋文学家。这些赋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符合题意;《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不是汉赋,排除A;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排除C;浪漫主义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汉赋 ‎12.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A. 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 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 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作品,他属于豪放派,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体现了由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柳永的词,故B项错误;以诗入画指的唐代诗人王维,故C项错 误;D项指的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故D项错误。‎ ‎13. “千秋事业转眼过: 万里江山咫尺间”“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县高官。得意无非我顷事;服前何足算,且看他指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如上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古代的 A. 杂技艺术 B. 歌舞艺术 C. 书法艺术 D. 戏曲艺术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古代艺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反映的是戏曲的艺术风格,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 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特征的是 A. 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 关汉舞的《实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并生活 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的意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均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 ‎15. (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待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A. 《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 满汉责族的极力反对 C. 《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 D. 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答案】C ‎【解析】《海国图志》宣传西方的地理和相关军事技术与王公贵族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的失败,故C项正确;其他选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 ‎16.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 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 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B. 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C. 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 士大夫醉生梦死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文字“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说明鸦片战争之后统治阶级中上层并未真正觉醒,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愿正视现实,故B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与题意相反,排除;D项表述不恰当,“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并不能说明士大夫醉生梦死,排除。‎ ‎17. 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 A. 学习西方的器物 B.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C. 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一站,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先进中国人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以挽救民族危机,C项正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学习西方技术、军事等实践失败,排除AB。新文化运动期间,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等即可知道答案。‎ ‎18. 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事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前者“船坚炮利、国强民富”指的是洋务运动,后者目标是“民主、自由和 人权”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向西方学习民主自由,排除该项;洋务运动主要向西方学习的是器物,不是民主人权排除B项;C项中的清末新政不符合题意,排除。‎ ‎19. 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提出了三项管理原则,其第三项是“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实际上 A. 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B. 让传统思想焕发新机 C. 故意使北大出现思想混乱 D. 纵容了守旧势力猖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战场。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学术自由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守旧势力对新思想的抵制,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A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不是让传统思想焕发新机,B、D错误;C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视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观点是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由“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普罗他格拉的的主张,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本题答案选C项。AB不是普罗他格拉的;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和主张,普罗他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1. “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 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 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 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 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苏格拉底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故应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 ‎22.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 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 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 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 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B项应为宗教改革的影响、C、D两项均为启蒙运动的影响,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文艺复兴”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可知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本题应选A项。‎ ‎23.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了马丁·路德 A. 反对上帝的权威 B. 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 C. 主张“吾心即宇宙” D. 尊重教皇的权威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的分析,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内容解答即可。‎ ‎24. “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 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 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C. 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D.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政府和人民之间“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表明政府与人民地位平等,订立契约维持国家机器运行,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官民矛盾和天赋人权,故AB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政府和人民的权力关系,并非人与人之间,故D项错误。‎ ‎25.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D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 ‎26.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 近代科学追求社会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人类理性……建立……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即可选出A项;B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中“追求王权公 平”、D项中“倡导阶级平等”的表述与其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思想 ‎27.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实验科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 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 D. 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答案】B ‎【解析】根据“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量子论,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故B正确;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时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与量子论相冲突的,故排除C;“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应该是广义相对论的观点,故排除D。‎ ‎28.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 A. 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 B. 开启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 C. 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D. 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进行环球航行和考察并不能把世界翻一个个,排除A项;开启人类科学 的新时代的是伽利略,排除B项;工业革命早在18世纪中期已经开始,排除C项;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推翻了上帝创造万物学说,从而“把世界翻了一个个”。因此选D.‎ 考点:进化论 点评:进化论影响:①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②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③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2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B. 互联网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C. 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D. 互联网完全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网络技术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故本题选D选项。A、B、C选项目前都已经做到了,正在体现着它的作用。‎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 ‎30.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分别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故①②③④正确,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4分,共6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答案】(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一点2 分)‎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可知,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民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孟子以此提出了仁政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知董仲舒的主张是天人感应;结合所学知识,其 目的是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结合所学董仲舒思想的影响可知,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从材料中的“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可知关键是薄敛节俭;结合程朱理学的影响可知,儒学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从材料中的“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知标准是百姓的忧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32. 19世纪中期以来,“师夷长技”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湖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康有为举着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代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2)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能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以此观点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 ‎(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局限:以新卫旧的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2)原因: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身的儒学教育;现实社会的需要。‎ ‎(3)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意义: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条件。‎ ‎(4)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解析】(1)核心:根据“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局限:根据“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概括得出以新卫旧的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或不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2)原因:根据“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分析得出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身的儒学教育;现实社会的需要。‎ ‎(3)观点:根据“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得出观点是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4)根据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内容分析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  ——李毓秀(1647~1729年)《弟子规》总叙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材料三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百度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理解康德“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这句话的含义? ‎ ‎(3)材料三与材料二观点有何不同?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答案】(1)思想主张:“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 ‎(2) 影响: 苏格拉底第- 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为近代人文主义奠定了基础。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理解: 康德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3)不同: 材料二肯定孔子是古代伟人,阻碍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则认为孔子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看法: 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曾经所起的积极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 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 ‎【解析】(1)思想主张:注意“孔圣人”就是指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张。目的:再联系作者李毓秀(1647~1729年)生活在清朝时期,宋明理学成为统治者支持的官方哲学,进行分析解答。‎ ‎(2)影响:苏格拉底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可联系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影响。‎ ‎(3)不同:从材料二作者肯定孔子是古代的伟人,“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看出其思想在现代社会将阻碍社会的发展;从材料三“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可以感受到儒家学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看法:要坚持辩证的观点进行评价,我们在看待儒家思想时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曾经所起的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性力学应当是一门定量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中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的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自然哲学的数学承理》‎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百度名片 诸回答:‎ ‎(1)材料一中的著作包含了牛顿的什么成就?牛顿的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发现: 物体运动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作用: 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促进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2) 关系: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维承和发展。(任答一点2分)灵魂: 科学探究精神。‎ ‎(3)作用:①政治: 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②经济: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③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 求。‎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时要注意结合牛顿的科学成果“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不难得出。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促进了思想解放。‎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物理学成就分析与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注意 “关系”之类的问题,常见的回答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因果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否定关系等;第二小问注意结合所学和材料信息,科学家的成果总有不足,但是科学探究精神是值得人们称颂的。这那些“伟大的、会改变历史的事情”。‎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注意联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再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行文条理,语言简洁,史论结合。‎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牛顿的成就;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