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1.《史记》叙述西周历史时写道:“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下列有关周公受封 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②对燕国进行世袭统治 ③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 ④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 方督抚或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 D.政治决策的高效率 3.观察下图,下列选项的结论有误的是( ) A.相对阻隔的地形造就了民主政体的温床、小国寡民的城邦 B.发达而频繁的海外贸易为自由平等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积极主动的对外交流有利于古希腊人借鉴外邦的民主经验 D.土地贫瘠,粮食难以自给,迫使勇于创新的民族性格产生 4.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 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罗马法 A.是优于印度的法律 B.蕴含自然法精神 C.具有与众不同特点 D.包含典型的案例 5.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B.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6.1902年,美国总统决定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 A.任期6年,可连任 B.任职需要参议院批准 C.被授予最高立法权 D.由选民按每州两名选出 7.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 但另一方面在法令中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A.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C.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D.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 8 - 8.1852年,马克思对法国发生的股票投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了探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涉及1865年英国工人工资状况问题、1866年爱尔兰农业平均产量问题、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等。这说明马克思经济学( ) A.直面资本主义现实问题 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C.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实践 D.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反映了(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10.学者梅贻琦在纪念某事变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近来满洲伪国已与日本签订密约,互相勾结利用,为我国根本大患。无论现时吾人对此事具有如何的态度,但东北地图已变颜色,已成不可讳言之事实。”该讲话发表于 A.1931 年 B.1932 年 C.1933 年 D.1934年 11.《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体现的原则包括 ①人民民主 ②社会主义 ③一个中国 ④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炮击金门”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严惩占据金门、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长期对大陆沿海地区的武装挑衅行为而进行的警告性的炮击。此类炮击行动一直持续到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 D.两岸“九二共识”达成 14.“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15.宋朝诗人张来在《阜谣》中写道……楚天万里无纤云,早气塞空日昼昏。土龙蜥蜴竟无神,田中水车声相闻。努力踏车莫厌勤,但忧水势伤禾根……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A.曲辕犁 B.筒车 C.水排 D.翻车 16.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 B.打破“累世公卿”局面 C.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 D.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 17.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年)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种栗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这一规定 A.土地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 B.前提是国家控制大量荒地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限制了家庭手业的发展 - 8 - 18.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 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 19.扬州地区有“郭集”、“刘集”、“谢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草市 C.都会 D.会馆 20.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B.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1.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激化阶级矛盾 B.打压商人群体 C.削弱军队实力 D.阻碍经济进步 22.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2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4.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②“66 010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 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 8 - 25.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6.观察表二,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表二 各强国工业生产次序排列表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① 工业革命的中心发生变化 ②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 ③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④ 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下图是青岛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28.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并在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材料表明 A.机器工业成为经济结构变化的标志 B.机器工业完全取代了手工作坊 C.小农经济已不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D.“实业救国”的热潮已蓬勃兴起 29.下表是大生纱厂出资额中“私人及团体投资” 各部分的比例(合计100%),据此可知大生纱厂 ① 营活动被清政府控制 ②实行股份制经营 ③是官商合办的手工工场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 30.近代以来,马车、人力车、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除了少数富贵之家自备外,人们主要是临时租用,虽然也因高低档次而有价钱高下之别,但人们主要是依据自己财力选择。这说明 A.出行方式的上下阶层差别已消失 B.人们出行方式商业化程度大增 C.代步工具有明显的政治等级色彩 D.交通工具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3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有学者把苏联某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归纳为: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 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符合这一特征的政策是: A.战肘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 33.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 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D.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34.1923—1928 年间,美国投机收益指数从100增到了400,而工资指数仅从100增到112。这一现象 A.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B.凸显了消费的不均衡性 C.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 D.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 35.1930 ,胡佛开始削减税收,并迅速扩大政府消费,进行大量政府投资。1932 年,胡佛创建复兴银行公司,政府通过该银行直接借款给公司和银行。这说明胡佛政府 A.开始尝试国家干预经济 B.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C.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D.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实践 36.2011 年 6 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 9.9%,25 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 20.3% ;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在工作年龄段人群里真正在工作的只有64%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制度的推行 B.混合所有制的产生 C.金融危机的影响 D.国有化政策的推行 37.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38.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肘期 D.“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39.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 - 8 - 2 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财政困难依然严峻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八字方针”的推行 40.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 1992 年他们说: 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题 41.(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 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 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从15 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 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 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 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 没有想到,恰 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 居然向新兴的资本 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材料三 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 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 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4 分) (4)综合三则材料归纳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4 分) - 8 -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 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 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 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 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 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 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4分) (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 8 - 高一历史答案 1——5BBCBC 6——10BAABB 11——15BAACD 16——20DBDBB 21——25BDABB 26——30BDADB 31——35BBCCA 36——40ACCDD 41.(1)特点:劳动力密集型(或者人口过多,人地矛盾突出,制约技术革新)。(2分) 影响:促进传统农业的繁荣:但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4分) (2)转移情况:转移到手工工场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2 分) 影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 分.任答 2 点印可) (3)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4 分) (4)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市场推动);经济结构(4 分,任答 2 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2题:(20分) (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 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4分)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2分) (3)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 (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4分)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