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6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答案】D ‎【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改善了劳动工具和农用动力,极大提升了耕作效率,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极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导致精耕细作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水利工程的兴修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制,便利了农业生产,提高效率,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西周时”到“战国时”,战国是诸侯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利于农业生产,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 有关“草市”演进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①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②南北朝时由“草市尉”进行管理 ‎③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到宋朝已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草市是乡村定期的集市,是自然形成的;南北朝时期,国家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故①②正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草市演变成为地方商业中心,③正确。宋代商品经济繁荣,草市已经具备饮食服务设施,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本题正确答案为D。‎ ‎3. “海禁”是明清两代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下列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禁绝中外贸易 B. 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来华进行贸易 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海禁政策的含义可知,海禁政策指的是明清时期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而禁止 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的政策,故选B;海禁并未禁绝一切中外贸易,它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对外贸易窗口的,排除A;如果C项成立,那么明清时期就不会有西学东渐之风,故排除;中国与朝鲜等国还保持着宗藩关系,边界并未完全封闭,排除D。‎ ‎4.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并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高潮时期是 A.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 B. 从19世纪70年代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C.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答案】C ‎【解析】清政府要求“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说明其鼓励发展实业,这一局面是在甲午战争后出现的,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民间设厂规定,这一局面形成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持续到一战爆发,C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排除A;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并未鼓励发展实业,排除B;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重新陷入困境,排除D。‎ ‎5. 在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期间,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 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繁重的捐税负担 D.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币的购买在急剧下降,这反映出在国民党统治后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所导致的,故D正确,AB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6.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反映的是中国内向型的农耕经济下主要是南与北的差异,而“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则说明,近代西方入侵以来,中外经济往来密切,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东西差距扩大。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南方受西方入侵较早,但对其开发也较早,排除;C项,根据中国近代史,东部崛起更多出于政策因素,排除;D项,材料主要阐述中国历史上的地域差异,与农业无直接关联,排除。‎ ‎7. 下表是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对1957—1960年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1956年已经完成,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对应,且该事件是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而非让其衰退,故C项符合题意;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左倾错误影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使得工农业产量在这一时期有所衰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了 A.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步骤 B.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C. 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奇迹"体现的是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故C项正确。A项是这一“奇迹”出现的原因,故排除。开发开放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这是浦东新区开放的影响,故B项排除。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体系,浦东新区只是其中之一,故D项错误。‎ ‎9.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 ①正确 ②不正确 B. ①不正确 ②正确C. ①②都不正确 D. ①②都正确 ‎【答案】D ‎【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社会主义本质来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因此①②都正确,D正确;A、B、C排除。‎ ‎10. 《申报》描述近代的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衣绿袜一概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下列对这一婚礼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当时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B. 当时婚姻礼俗仿效西方 C. 传统的婚姻礼俗受到了挑战 D. 当时这一婚姻礼俗得到普及 ‎【答案】D ‎【解析】材料是对西式婚礼的描述,当时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内地并不普及,D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婚礼的过程来看,礼俗是删繁就简,A排除;西式婚礼是西方传入的,B排除;西式婚礼对传统礼俗形成较大的冲击,C排除。故选D。‎ ‎11. 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记载了一种交通工具,“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不致倾跌,快若飞车”。此交通工具是 A. 汽车 B. 马车 C. 自行车 D. 摩托车 ‎【答案】C ‎【解析】材料“车式前后两轮骑坐其中,以两足踏蹬两手握横木如挑沙袋走索之状”是对自行车的描述,C正确;汽车是四个轮,A排除;马车是畜力,B排除;摩托车非人力,D排除。故选C。‎ ‎12. 1926年,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广州创办《中国农民》。随后,广州、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相继创办了《犁头》《湖北农民》《锄头》《农友》等报刊。创办这些报刊旨在 A. 转移中国革命的重心 B. 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 C. 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 D.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报刊潮是国民革命时期特定的产物,在宣传革命思想、促进农民运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转移中国革命的重心、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均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C、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D,选择B。‎ ‎13.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这句话所描述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B.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的交流 D. 新航路的开辟引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使西欧物价上涨,金银贬值,加速了西欧封建生产关系解体,故B项正确;ACD均与价格革命的影响无关,排除。故选B。‎ ‎14. 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其殖地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A. 实行野蛮屠杀 B. 推行不平等贸易C. 贩运黑人奴隶 D. 开展圈地运动 ‎【答案】D ‎【解析】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不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错误,符合题意,选D。‎ ‎15.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各项,符合当时实际情形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C. 电话成为人们重要的通信工具 D.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D符合题意;汽车、电灯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ABC排除。故选D。‎ ‎16.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这种局面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关系是 A. 贫富分化严重,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B.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虚假消费 C.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并结合所学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非常盛行,这造成了虚假消费,容易给市场以错误的信号,致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故选B;材料提及的是消费方式,而非贫富分化或者股票投机等问题,故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经济繁荣本身并不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排除D。‎ ‎17. 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世纪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他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规定工时和工资,保护劳工权利 ‎ ‎③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④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内容可知,1933年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①正确;保护劳工权利方面,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②正确;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缓解失业压力,③正确;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 ‎18.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崛起、“新经济”的出现,其共同而根本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断出现困难 B. 工人阶级不断斗争迫使国家改革 C. 经济方面的学术思想成果不断更新 D. 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崛起、“新经济”的出现,”结合唯物史观知识可知,其共同而根本的原因是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是其原因之一,而非共同而根本的原因,排除;B项说法是其原因之一,而非共同而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说法涉及材料部分信息,无法反映第三产业的崛起、“新经济”的出现,并非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19. 列宁指出:“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A. 对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 B. 实行实物配给制 C. 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 D.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答案】B ‎【解析】根据“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列宁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所以B项与题意相符,故选B;结合所学内容可知ACD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 ‎20. 下列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了 B. 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已基本建成 C. 苏联社会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相当严重 D. 高度集中的体制使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 ‎【答案】D ‎【解析】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使权力出现集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遵循计划,所以当时的苏联经济发展不可能充满了活力,D项符合题意;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基本建成;在思想领域,苏联社会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相当严重,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B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排除;C只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 ‎22. 它“是二战后新霸权对旧霸权的取代,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同时“对二战后欧洲等重建以及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材料指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是世界经济权益的再平衡,是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对二战后……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可知,这指的是确立以美元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二战后的世界贸易体系,故B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组织,故C错误;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体现,故D错误。‎ ‎23.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以稳定各国货币,各会员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缴纳相应份额,认缴份额的多少与基金管理的投票权直接相关。怀特计划的这一建议 A. 为马歇尔计划奠定基础 B. 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 符合美国经济扩张需要 D. 加速了经济区域化的进程 ‎【答案】C ‎【解析】根据怀特计划,国际货币基金各会员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缴纳相应份额,认缴份额的多少与基金管理的投票权直接相关,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拥有全球2/3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经济实力,怀特计划的建议有利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马歇尔计划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并非怀特计划,排除B;怀特计划建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这是一个世界性金融机构,并非“经济区域化”组织,排除D。‎ ‎24. 1951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了“将各国钢铁和煤炭统一置于一个共同的组织机构下管理”的政策方案,史称“舒曼计划”。1952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达成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组织,“舒曼计划”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计划 A. 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宗旨 B. 开启了欧洲一体化之路 C. 消除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D. 打破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答案】B ‎【解析】欧洲一体化是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开始的,即“舒曼计划”开启了欧洲一体化之路,故答案为B项;区域集体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这一计划缓和了法德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25. 1905年,瑞士人创办的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近一个世纪后,雀 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0多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 每一秒钟, 就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以上现象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 B. 国际分工带来的变化 C. 雀巢咖啡已占领了全球咖啡市场 ‎ D. 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答案】A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服务、资金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瑞士的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其它国家,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故选择A;“每一秒钟, 就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与国际分工无关,排除B;“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非占领了全球咖啡市场,排除C;全球贸易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排除D。‎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宋代已出现“垃圾”一词.在当时的都城杭州,打扫街道、疏通沟渠或排水沟、清运垃圾等,都由政府差雇人员来负责.只是因为粪便可以用作肥料,是由私人经营的,但政府亦行监管之职.明朝的城市卫生管理比宋朝更先进一步,在北京城就有排污管道,也形成了垃圾处理产业链.譬如垃圾粪便,每天都会有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后,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肥田.清初的一些城市,对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还会进行分类,并有专门的人清运回收。 ——摘编自钟芳《古代的垃圾处理与分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垃圾处理有了较大的发展.“七五”计划期间,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填埋技术和焚烧技术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些适合我国垃圾情况的处理工艺和设备.1991年国家提出,“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的总目标”.“九五”计划期间,城市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管理体系等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且由于国家投资倾向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研制了大批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关键技术设备.“十五”计划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逐漸形成了适宜本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运营方式.“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处理的投资。‎ ‎——摘编自《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垃圾处理的特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原因. ‎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垃圾处理的意义. ‎ ‎【答案】(1)特点:有专人负责;政府重视;兼顾经济效益;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更新。‎ ‎(2)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或对外国经验技术的借鉴;政府重视;政策持续性;科技进步的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民生的需求。答出4点即可 ‎(3)有益于社会环境的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都由政府差雇人员来负责”可归纳出有专人负责和政府重视;根据材料“譬如垃圾粪便,每天都会有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后,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肥田”可归纳出兼顾经济效益;根据材料“对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还会进行分类,并有专门的人清运回收”可归纳出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更新。‎ ‎(2)原因:根据材料“‎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及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根据材料“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的总目标”可归纳出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城市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归纳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根据材料“研制了大批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关键技术设备”可归纳出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十五’计划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可归纳出政策的持续性等。‎ ‎(3)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垃圾处理的意义可从社会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答案】(1)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经济的侵略。‎ ‎(2)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恢复发展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率先公私合营,支持社会主义改造;创办投资公司,引领改革。‎ ‎【解析】(1)根据材料“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可归纳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可归纳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的促进;根据材料“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可归纳出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可归纳出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可归纳出支援抗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贡献;根据材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可归纳出恢复发展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可归纳出率先公私合营,支持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可归纳出创办投资公司,引领改革。‎ ‎28.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以来的西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了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利用乘数效应,用扩大财政支出、国家采购、扩大公共消费开支的办法,扩大市场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在危机的时候,可以刺激经济早日复苏。但是1973年危机……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面对滞胀,新自由主义开始流行。新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干预在长期内不会对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产生影响,甚至会由于理性预期和滞后效应而加大经济的波幅。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分别为政府开出了治理滞胀的药方。‎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办法失败后,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材料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 ‎【答案】(1)政策:新经济政策。‎ 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退到: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2)具体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答出5点即可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 ‎(3)同:都不同程度的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异:自由主义侧重于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作用 ‎【解析】(1)政策:由材料“1921年”“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中心措施:由材料“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退到:由材料“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可归纳为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2)具体内容:由材料“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可归纳为以工代赈;由材料“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可归纳为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由材料“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可归纳为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由材料“雇主必须限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可归纳为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由材料“不得雇佣童工”可归纳为禁用童工。‎ 特点:由材料“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等信息及材料内容的出处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以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 ‎(3)由材料“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可以刺激经济早日复苏”“政府干预在长期内不会对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产生影响,甚至会……加大经济的波幅”可知,自由主义侧重于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作用;另外结合所学可知,尽管自由主义比较强调市场的作用,但它并未主张完全排斥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作用,因此二者的相同点是都不同程度的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岀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主要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贸易竞争和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3)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 应对措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解析】(1)主要因素:由材料“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由材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贸易竞争和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由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得以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三大支柱分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3)原因:由材料“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可知其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 应对措施:由材料“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可知,其应对措施为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主动参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