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考班)(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学考班)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调整人际关系、建立礼乐文明社会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孔子提出“仁”和“礼”的主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A正确;道家主张无为的思想,B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的思想,C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D错误。 2. 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 建立周朝 B. 分封诸侯国 C. 委任官职 D. 实行郡县制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所学,当时周朝已经建立,排除A;“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说明是在分封诸侯国,B正确;题干没有提到委任官吏方面的信息,排除C;郡县制是秦朝推行的政治制度,排除D。 3. 剪纸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图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殖民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商品经济 【答案】A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特征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A正确;BCD不符合材料主旨。 4.“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2000多年这一时间可以排除隋朝时期大运河与赵州桥。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A项符合题意,排除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国渠。 5.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简历,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A. 黄宗羲 B. 李贽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答案】B 【解析】李贽生活在明朝末年,批评理学,主张自由思想,B正确;AC和D均是清朝初年思想家,排除。 6. 《清史稿》 记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A. 处理民族事务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强化君主专制 D. 加强特务统治 【答案】C 【解析】A.处理民族事务是清朝理藩院的职能; D.加强特务统治是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B.提高行政效率虽与然军机处相符,但不是最主要意图。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C正确。 7.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本题选C。A、B、D与台湾无关。 8.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瓦西德说的,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他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意为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因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使西方殖民者想把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阴谋破产了。D正确。故本题选D。 9.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应该出现在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A. 民族工业兴起时期 B. 民族工业“黄金时期” C. 民族工业衰败时期 D.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答案】B 【解析】1912-1919年是民国成立时期,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使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黄金时期”,B正确;A是19世纪60-70年代;C是解放战争时期;D是20世纪50年代。 10.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 报童在街上叫卖 B. 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C. 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D. 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移动电话,当时还没有出移动互联网,故B项符合题意。 11.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请推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题目中出现的资料都是关于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鲁迅和胡适的作品内容,所以D项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12.“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 A. 自由主义 B. 改良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无政府主义 【答案】C 【解析】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 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补充修定。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ABD都与李大钊不符,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因此选C。 1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答案】C 【解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的原因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而“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属于民生问题,为防患于未然,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正确;“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A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粹主义”即平民主义,拥护平民掌控政治,反对精英或贵族掌控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 14.“……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答案】A 【解析】据“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说的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工人罢工,故选A。BCD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排除。 15. 20l0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团大战 B. 渡江战役 C. 红军长征 D. 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A.百团大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战役;B.渡江战役 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占南京,解放全中国 ; D.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符合题意,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16.“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抗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的“鬼子”指的是日本鬼子,即日本侵略者,所以题意中的歌曲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抗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不是“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故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没有铁道游击队,故排除D项。 1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施政纲领是 A. 《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论联合政府》 【答案】B 【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正确;A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的法律,排除;C是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排除;D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排除。 1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平等 D. 各民族共同繁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CD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答案选A。 19. 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 兵乓外交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求同存异 【答案】D 【解析】A.是在1971年,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B.是在建国初期,强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是在建国初期,先清除帝国主义的中国的残余执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的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2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①②④都理解正确,故选择D项。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恰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符,因此排除。 21.“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A 【解析】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进行包工到户的经营模式,随后,全国开始推行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模式,材料中凤阳全县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正确;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1952年,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C和D错误。 22.1979年,我国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省份是 A. 上海、海南 B. 广东、上海 C. 广东、福建 D. 福建、海南 【答案】C 【解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首先是在经济特区开始的,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故选C;A完全不符合题意,B中的“上海”、D中的“海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23.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B正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4.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王位继承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答案】B 【解析】《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 ,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3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王位继承法》在教材关于罗马法的内容中并没有涉及。B符合题意。 25.英国一历史学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缅怀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指的是 A. 古代埃及 B. 雅典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近代西方议会选举、权力制衡、任期、政党政治等均有影响,故B项正确;A项,古代埃及为专制帝国,排除;罗马国家对近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是其法律,其公正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理念成为近代西方法律精神的永恒,而非民主制度,故排除CD两项。 26.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想是 A. 禁欲主义 B. 蒙昧主义 C. 浪漫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强调的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在作为万物认识主体当中的意义,从而否定了神的作用,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的色彩。故选D。A项明显与材料相反;BC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主题。 27.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 A. 彼特拉克的《歌集》 B. 薄伽丘的《十日谈》 C.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但丁的《神曲》相并列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谈》,享有“人曲”的美称,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项。 2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富尔敦发明汽船 D. 丝绸之路开通 【答案】B 【解析】A选项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美洲地区,因此不能得出“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的影响;B选项新航路的开辟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汽船的发明是为航海事业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航行就不能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主要针对的是陆上文明,即便是海上也没有涉及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29. 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手工工场 C. 工业革命 D. 信息时代 【答案】C 【解析】图示信息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成果,即火车和蒸汽轮船的发明。故答案为C项。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没有出现火车和轮船,排除A项;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B、D项。 30.孟德斯鸠认为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句话体现是 A. 人民主权说 B. 开明君主制 C. 社会契约论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得出用权力制约权力来防止专制。符合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D 正确。人民主权说是指权力来源于人民,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开明君主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一种政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社会契约是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31.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A. 研制彩色电视 B. 发明电灯 C. 研制内燃机 D. 改良蒸汽机 【答案】D 【解析】本题用广告词作题引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这一基础知识,新颖活泼,题材来自现实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历史。研制彩色电视过程中1927年,贝尔德的研究首先得出了结果。时隔两年,美国的贝尔研究所也推出了自己的彩色电视,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研制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故选D项。 32.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是下图所示作品的特点。它的作者是 A. 塞尚 B. 莫奈 C. 凡·高 D. 罗丹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凡·高的作品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向日葵》是其杰出代表作,C正确;塞尚、莫奈、罗丹均不合题意,A、B、D错误。 33.贝多芬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他曾视拿破仑为英雄,并为他谱写了 A. 《命运交响曲》 B. 《田园交响曲》 C. 《英雄交响曲》 D. 《合唱交响曲》 【答案】C 【解析】根据“视拿破仑为英雄,并为他谱写”的曲子,固然就是《英雄交响曲》,故选C;ABD曲子不符合拿破仑为英雄的身份特征,排除。 34.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巴尔扎克——《唐璜》 B.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C 凡•高——《向日葵》 D.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答案】A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唐璜》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的作品,不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错误,A选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35.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答案】B 【解析】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在位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到19世纪后期,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已经成熟,英王是虚君,统而不治,B项正确;国王是英国的元首和象征,A项说法错误;19世纪后半期,英国国王不能掌握议会和领导内阁,CD两项不符合史实。 36.1848年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发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普法战争的爆发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48年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正确;《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表的,A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C错误;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D错误。 37.阅读下表,1920-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25年俄国农业总产值情况表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赫鲁晓夫改革的推动 D.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推动 【答案】A 【解析】表格中1920年到1925年,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A正确;十月革命胜利是1917年,B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C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是20世纪60-70年代,D错误。 38.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解析】“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说明“他”使得自己所在的国家很快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苏联的斯大林,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9.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对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 A. 实行计划经济 B. 以供给创造需求 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计划经济是苏联实行的经济模式,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制度;B项供给学派的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学派;C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的政策,与题干明显不符。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40.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北约的建立 D. 华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而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均在此事件之后,分别是冷战在经济、军事领域的表现,所以选择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这一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 经互会的成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A项是两极格局开始形成的标志,故排除;BD项是经济对峙的表现,故排除。 42.“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 《关税贸易总协定》签定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故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与美元地位无关,故A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未涉及美元与黄金挂钩,故B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元无关,故C排除。 43.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 欧洲煤钢共同体 B. 欧洲军事共同体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欧洲经济共同体 【答案】B 【解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故排除ACD,选B。 44.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下图是哪一区域经济组织的标志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欧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东盟 【答案】C 【解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代码是APEC,故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45. 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2001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的组织是 A. 欧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随即递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通知书。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一个月后,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故D项正确。A项,中国并非欧盟成员国,排除。B项中国未加入,排除。C项,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10分)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46.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示,完成“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活动素材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背景图片 只填写杂志名 历史人物 ① 康有为 陈独秀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 民主、科学 (2)左图所示内容是哪一革命政党的纲领?这一纲领后来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主义? (3)右图所示内容是毛泽东在什么时期写的?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写出这条革命道路的中心内容。你认为孙中山、毛泽东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1)魏源。维新变法或君主立宪。《青年杂志》或《新青年》。 (2)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3)井冈山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如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创新的精神等。 【解析】 (1 )依据《海国图志》可知作者是魏源;依据康有为可知提出主张是君主立宪;依据陈独秀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杂志是《新青年》。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知是同盟会的纲领;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思想。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右图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知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书写的文章,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三小问依据所学从忧国忧民、坚定的革命意志等思想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