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鄱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春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然含义不尽相同。其中意指“编年史书或史籍”的是 A.《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B.《战国策》:今楚王之春秋高矣 C.《盂子》:春秋无义战 D.《墨子间诂》:吾尝见百国春秋 2.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 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 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3.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4.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李贽形象 形象特点 评论者(生卒年代)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黄宗羲(1610—1695)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方以智(1611—1671) 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 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侯外庐(1903—1987)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岛田虔次(1917—2000) 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5.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被尊称为“火药王”,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下列关于古代“火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明于原始狩猎过程中 B.与古代炼制丹药实践有关 C.北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 D.开启人类冷兵器战争时代 6.据粗略统计,明代“三言”“二拍”近200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70篇,其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初刻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8篇。这一现象反映出 A.文学发展至明代达到了顶峰 B.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写照 C.社会矛盾激化促进文学繁荣 D.明代文学题材内容广泛 7.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8.公元前8世纪,希腊艺术别具一格。早期的希腊雕塑家模仿埃及的模式,后来的雕塑家则转向刻画更现实主义的肖像,包括逼真的人物形象。与此类似,陶器上的几何图形也让位给更真实的人类活动图景,这一变化反映希腊 A.人们日益关注人类本身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希腊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 D.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9.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10.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11.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12.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确立 C.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13.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14.普朗克墓的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刻着他的名字,墓志铭是描述量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数的值。普朗克的贡献 A.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 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宏观世界认识不足 D. 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5.“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钱塘潮潮高浪急,吸引了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有人歌咏其恢弘的气势,也有人探究其成因。钱塘潮的形成,符合 A. 量子力学原理 B. 电磁感应原理 C. 万有引力原理 D. 重力加速度原理 16.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 17.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D.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18.1924年,孙中山陆续提出一系列主张:“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主张推翻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 B.认识到中华民族属于弱小民族 C.以平等原则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D.反对列强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 19.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0.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 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 2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启蒙 C.民主革命运动的推动 D.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22.梁启超在第一册《时务报》发表文章,开篇写道:“ 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他这么写的目的是 A.以公理论证维新变法的正当性 B.呼吁民众应努力争取自身权利 C.强调人类必须顺应并尊重自然 D.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3.1903年,孙中山在《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我毕生的职责。”可见,此时的孙中山 A.具有狭隘的民族观 B.有鲜明的反帝意识 C.开始树立革命目标 D.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4.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B.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C.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2分,26题26分,27题14分,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古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传教士们用汉语或满语讲解主要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用法,讲解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化学、解剖学,即拉丁文、西洋乐理乐器、西洋绘画等。康熙皇帝认真听讲,反复练习,亲手绘图。其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与勤奋学习的热忱,令传教士惊叹不已。 康熙帝集满汉文化于一身,却始终是中国文化的肩荷者。他走进了世界的无涯学海,涉猎新鲜的自然科学却用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古圣人垂世立教之心。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叛乱后,鼓励云南开采铜矿:“听民开采”。为吸取明末矿徒造反他又下令各地矿场“永兴封闭”。平定台湾后,他下令实行开海政策,遇有海寇转而禁海。他曾为天主教正名,为传教士表功,促使现教堂倍增教徒众多,教徒不乏皇亲国戚、八旗将领。康熙帝下令逮捕不法传教士,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 ——《清史十五讲》清华出版社出版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变化的趋势。并据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经济根源。(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学习欧洲科学文化的动机。并分析康熙帝统治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原因。(8分) 2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 ——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20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下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1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清初不合作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就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困境。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辩证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