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七校2020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联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 时量:90 考试时间2019年12月8日 由株洲二中·浏阳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八中·株洲四中·九方中学·醴陵一中联合命题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 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2.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 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 3.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内容 刻石名称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泰山刻石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之罘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溢),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会稽刻石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4.从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图一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二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A.地方治理日益混乱 B.政治中心的南移 C.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D.中央体制的调整 5.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前,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 A.完善了察举制度 B.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 6.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张载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图是北宋五子学术生涯的主要情况示意图。 图所示情况反映出当时 A.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B.文化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C.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 D.经济发展决定文化水平 7.下表反映了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北宋时 类别 户数 钱数 大姓 35 154万余贯 酒户 27 小姓 27093 83万余贯 合计 27155 237万余贯 A.中小商户经营困难 B.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 D.开封城市商业繁荣 8.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9.雍正年间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反映了 A.军机处是正式决策机构 B.内阁职能范围缩小 C.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10. 19 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顺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11.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3.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12.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13.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材料主旨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 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14.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15.辛亥元老李书城回忆:“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 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 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 16.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A.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C.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 17.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 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18.下列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该战役 A.发生在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B.主要采用阵地战的作战方式 C.树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D.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19.《大公报》(1945年10月24日)刊登的《为江浙人民呼吁》一文中写道:“这一带无数万的人民都曾为胜利狂欢过,而今却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大众不得聊生。他们痛苦极了,比未胜利时还痛苦。” 材料主要说明 A.国民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B.官僚资本对百姓压榨严重 C.内战爆发导致民不聊生 D.美国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20.1951年春,山西长治地委对其辖区的5个村卖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计:新中农61户,占63.5% ;老中农31户,占3% ;贫农4户(其中有2户系旧富农下降),占4.2% 。共卖出土地284.11亩,其中新中农占65.2% ,老中农占2%,贫农占3.2%。”这说明该地区 A.农村土地改革没有成果 B.农民土地私有制发生了变化 C.农民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D.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21.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年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67.3% 49% 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22.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私营企业所有者要向集体或国营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 ,挂名取得一个非私营的名分。这种被称为戴“红帽子”的做法成为私营企业赖以生存的保护伞。从本质上说明了 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依然存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私营经济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 D.私营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23.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下图。能正确反映下图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图5 A.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24.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立法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5.《十二铜表法》中关于物权转移的规定有非常严格的形式要求,仪式举行时必须有买卖双方、五位成年证人和一位司秤,司秤检验和衡量铜块,交易需有书面记录;罗马帝国后期,司秤不再参加交易,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明令废止书面记录。这种变化反映了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罗马法内容涵盖广泛 C.罗马人比较注重契约精神 D.罗马法能够与时俱进 26.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指出:“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作者意在强调 A.理性思维带来自信自主 B.天主教统治的极权蒙昧 C.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D.思想启蒙阻碍社会进步 27.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到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 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 28.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 A. 说明苏联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B. 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 D. 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29.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30.根据下表,可以推断出发展中国家 1973年—1995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商品出口结构 1973 1980 1985 1990 1995 农产品 30 15 17.5 14.5 14 矿产品 47.5 65 47 34 22.5 燃料 39.5 61 43.5 29.5 19 制成品 22 19 34.5 50.5 62.5 A.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B.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 D.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31.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32.二战后,美国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体系。2012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并称其为“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机制方案”。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功能消失 C.区域经济集团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D.新兴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 (11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博览会被评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以下为部分世界博览会举办情況一览表 时间 举办国家 名称 主题或主展内容 中国与世博会 1851年 英国 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工业 一个名叫徐荣村的中国商人,用包装粗糙的“荣记湖丝”为中国赢得了金银大奖 1867年 法国 第二届巴黎世博会 工业与农业 清政府首次被邀请参加世博会,但清政府以“无物以助往”为借口没有参加 1893年 美国 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 纪念美洲发现400周年 从19世纪70年代至1905年间,以英国人赫德为首的晚清海关垄断了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权利,出现了由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怪现象 1933年 美国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首次引入主题概念)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15年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再没有参加过任何世博会 1970年 日本 日本万国博览会 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西方及资本主义国家举办的世博会都未邀请中国参加 1982年 美国 诺克斯维尔世界能源博览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新中国组织中国馆参加世博会。中国参加了之后的历届世博会 2010年 中国 上海世博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这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据陈开和《世博会的价值变迁与国家形象》,潘莉、杜宏《从世博会看中国形象变迁》等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项有关世界博览会发展变迁趋势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信息要明确,说明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请考生在第35、36、37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填涂。 35. (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科技体制存在权力高度集中于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没有按照科研规律行事的自主权、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等弊端,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因此,对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科研机构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1988年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7分) 3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 “战争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9分) 3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白人贵族家庭。他少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他认为应该解放黑人奴隶,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他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和联邦制都不利于新生共和国的巩固。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他设想只有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才是不可摧毁的。”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 ——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9分) 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联考 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C D C D A C A A D D A D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D A D C A D B D C C C D A D A 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之意,血缘关系不仅国家产生的根源还是等级分化的依据,故C项错误;题干述及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阐述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布币”吸收借鉴了农业工具而产生的,“刀币”吸收了渔猎工具而产生的,“圜钱”吸收了纺织工具而产生的,多种工具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说明先秦时期的各种货币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A项。题干中各种货币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C项无法体现。题干中所述及农具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已经普遍流行,并不是货币推广农具,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男女礼顺”、“建定法度”、“事各有序”等都是确立社会行为规范,故选 B项;A项不符合秦朝史实,故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百姓遵守秩序,没有体现恩惠,排除 C项;据材料“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可知目的是颂德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选C。东汉州、唐朝道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不是管理混乱。故A项排除。B不符合史实,题干是地方管理制度发展,而非中央体制调整。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得知公卷通榜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给一些人提供作弊机会。故选D。A项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B项太绝对,排除。C无法体现,排除。 6.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他们长期在北方讲学,逐渐转移到南方游学,故选C项;材料无从体现均衡发展,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文化的传播但是没有体现文化水平的高低,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北宋元祐元年,开封商人有27155户向市易司借贷,其金额达到了237万余贯,据此可以推知北宋时期开封的商业比较繁荣,故选D项;表格中提及的是“ 大姓”、“小姓”,而不是大商人、中小商人,排除A项;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北宋元祐元年开封城内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情况,没有涉及地区之间长途贩运情况,排除B项;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元祐元年开封商人向市易司借贷情况,不是政府对商业的税收,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清朝军机处非正式决策机构,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说明内阁职能范围缩小问题,排除B;军机处的设置与沿革反映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非中央集权问题,排除D;根据所学可得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符合材料,因此选C。 10.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可知在近代化浪潮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而非只强调世界市场加速自然经济解体,排除B项;据材料“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可知中国农民并非主动适应世界市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而非只强调国际市场的关系,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01-1903年……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棉纱开始出口,故A项正确;中国棉纱开始出口不能说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棉纱开始出口与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无关,故C项错误;棉纱贸易从进口到出口无法体现出超地位,故D选项排除。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宁波妇女最初受“西化”的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由于向日本学习,日本风俗传入中国,宁波妇女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受反满的政治革命影响,宁波妇女又流行“兴汉头” ,综合信息可知宁波妇女的发式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故选D项;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只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妇女社会提位的提高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只能体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反专制的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B项;近代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主流文化依然是封建儒学思想,因而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不能代表社会主流方向,排除C项。 13.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他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历史选择他们为代言人,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说明当时的一种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A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是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B项;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是一种现象,而不是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C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创造新词,主体意识觉醒,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未改变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排除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国思潮涌现,排除C项;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未与其他行业比较,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材料“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表明革命党人之所以侧重反清而轻视建立民国和平均地权,主要是为了借助民族主义扩大群众基础,故选D项;材料“‘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是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时代要求,排除A项;这是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思想取代了改良成为主流,排除C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专门报道关注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未提到要暴力革命的相关问题,因此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到了《每周评论》的一个专栏报道中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不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占据思想界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刊物报道了劳动者生活状况,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开始关注,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宣传民主科学转向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内容是组织建设的表现,故选B项;“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能体现其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算成熟,排除A项;“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中正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产生的,排除C项;“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这里不是“开始”,中共一大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是相持阶段的表现,因此排除A;百团大战是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式,排除B;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的战役,没有国共合作,排除C;百团大战的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 19.答案:A 解析:从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大众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国民党在江浙地区的倒行逆施,抢占胜利成果,导致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官僚资本压榨与美国的经济侵略,故B、D项错误;根据材料“1945年10月”,故C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长治地委对其辖区的5个村卖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可见土改是有成果的,故A项错误;“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没有改变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状态,故B项错误;“土改后5 个村共有卖地户96户”无法知道这些人占总人数的比重,无法判断农村的贫富情况,故C项错误;“新中农61户,占63.5% ;老中农31户,占3% ;贫农4户(其中有2户系旧富农下降),占4.2% 。共卖出土地284.11亩,其中新中农占65.2% ,老中农占31.2%,贫农占3.2%”说明土改后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并不能保证土改的成果,需要用新生产关系来保证,故D项正确。 2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0年——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外贸总额比重整体发展呈降低趋势,故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D选项不能说明材料中数据的变化;B选项不符合史实。 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挂名取得一个非私营的名分。这种被称为戴红帽子的做法成为私营企业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故选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私营经济受到约束和束缚的现象而非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排除C项;材料中私营企业寻求国有企业保护费是挂个“非私营”名分,而非管理水平问题。排除D项。 2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图表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8%,在21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8%-13%,2012-2013有一个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在18%以上,这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应该是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的比例在上升,但说明不了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需求增加会影响住房消费变化,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C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C项。 24.答案:B 解析: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完整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有宽泛的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故D项错误。 25.答案:D 26. 答案:C 解析:世界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启蒙运动的目标和结果严重对立,强调了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故选C项;材料所说的灾难不是自信自主,是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排除A项;材料所说的灾难不是天主教的极权蒙昧,而是启蒙运动中的极端倾向,排除B项;作者没有全面否定启蒙运动,而是辩证评价,认为其在进步时有不足,排除D项。 27.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 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乡村女性依然固守农村,捡拾谷物维持生活,而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一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拾穗收入也相应减少;二是乡村贫民境遇的改善,尤其是产业工人工资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许多职业对农村女性群体的开放,使她们更倾向进入工厂劳动,C正确;据材料1843年可知,圈地运动(14-16世纪)已完成,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女性的经济活动,没有设计女性地位的变化,B错误;福利救助体系形成于二战后,D错误。 2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允许市场经济存在的,据此依据材料“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可知题干主张是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未发生,排除A。B材料不能明确体现,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知识,排除D。 29. 答案: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故选D项;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 30. 答案:A 解析:表格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故选A项;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主导,排除B项;出口多不能反映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更高,排除C项;表格没有反映进出口贸易差额,排除D项。 31. 答案:D 解析: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材料无法体现“历史观点”,排除A、B;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C错误。 32. 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2012年金砖国家计划成立开发银行,对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造成冲击,说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并不意味原有国际金融体系功能消失,排除B项;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非区域集团合作组织,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金砖国家计划成立的开发银行对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冲击,但并不是说金砖国家主导了国际金融体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 25分 (1)14分 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自治性);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理学/心学亦可)不断渗入乡村治理。(任答3点得6分) 原因: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士大夫的积极推动(从政治、经济、思想、士大夫方面答4点得8分) (2)11分 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4分) 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答2点得4分,3点得6分,4点得7分) 32. 12分 【答案】示例一:信息:世博会主要举办地域呈现出由欧洲向美洲再向亚洲扩展的趋势。(2分) 说明:19世纪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确立了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故世博会主办地最初主要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故世博会主办地自19世纪晚期呈现出向北美地区转移的趋势。20世纪中后期起,日本逐渐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举世的成就,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故世博会主办地域又呈现出向亚洲国家扩展的趋势。(8分) 总之,世博会主办地域的变迁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一个国家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2分) (注:考生若阶段性的提取变迁趋势,如由欧洲向美洲扩展,并加以说明也可) 示例二:信息: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几经曲折,历经民间到政府(或由不参与到自主举办),总体上日益密切。(2分) 说明:近代前期的中国,外受西方列强侵略,内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再加上“夜郎自大”与“闭关锁国” 传统思想的影响,晚清政府不重视世博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甚至无能力自主参与世博会。近代后期的中国,国内战争、民族战争不断,民生凋敝,更无暇参加世博会。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但由于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致使新中国与世博会失之交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仅有实力参加世博会以展示先进的中国制造、中国文化,更有能力自主举办世博会,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8分) 总之,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反映了国际舞台上日新月异的中国形象。(2分) (注:考生从主题或主展内容等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一步:结合表格的横向比较项信息,确立主题。如从“举办国家”的变化可以看出世博会主要举办地域呈现出由欧洲向美洲再向亚洲扩展的趋势;从“中国与世博会”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几经曲折,历经民间到政府(或由不参与到自主举办),总体上日益密切,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第二步:关联史实。如主题定为世博会主要举办地域呈现出由欧洲向美洲再向亚洲扩展的趋势,关联的史实有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后期起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等。如主题定为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几经曲折,历经民间到政府(或由不参与到自主举办),总体上日益密切,关联的史实有近代前期的中国,近代后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前和开放后的中国。 第三步:结合所学,从背景和影响等方面对史实进行阐述。如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可这样表述“19世纪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确立了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故世博会主办地最初主要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如阐述近代前期的中国可这样表述“近代前期的中国,外受西方列强侵略,内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再加上‘夜郎自大’与‘闭关锁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晚清政府不重视世博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甚至无能力自主参与世博会”。 第四步:点明主题,总结升华。如在用史实论述完世博会主要举办地域呈现出由欧洲向美洲再向亚洲扩展的趋势后,提炼升华各国争相举办世博会的原因,“总之,世博会主办地域的变迁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一个国家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请考生在第35、36、37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内填涂。 35.15分 (1)8分 逐步深入,不断推进(2分);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实行承包责任制。(其他任3点6分) (2)7分 旧的科研体制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3分);管理部门权力高度集中,科研机构缺乏自主权;科研与生产脱节严重;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他任2点,共计4分) 36. (1)战争神圣化;突出英雄主义色彩;与文明传播和宗教教义相结合;以本民族利益为中心(具有狭隘民主主义色彩)。(6分,答对三点即可) (2)美化战争,增加战争风险;促进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加深了民族仇恨;成为一战爆发的推动因素之一。(9分) 37.15分 (1)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的衰落。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6分) (2)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传播欧洲启蒙思想;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9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