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三 第37讲 顺乎世界之潮流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乌鲁木齐一诊)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魏源这一认识( ) A.改变了中国近代史进程 B.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C.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 D.与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 解析:选D。魏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和林则徐一起被称为近代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只在少数的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共鸣,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仍然持有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D项。 2.(2020·博雅闻道联合质评)有学者指出,就文化层面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的是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相似的愿望。这种愿望( ) A.突破“夷夏之防”,有利于变革 B.以西方文化全面改造中华文化 C.扭转了晚清政权的统治危机 D.迟滞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解析:选A。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抵御外辱,而学习西方有利于突破“夷夏之防”,故选A项;两者只是借鉴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以西方文化全面改造中华文化,排除B项;这种愿望没有扭转晚清政权的统治危机,排除C项;这种思想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救国救民的尝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D项。 3.(2020·湛江调研)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解析:选C。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认识到商业立国的重要性,这反映出当时商本思想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 4.(2020·百校联盟TOP20联考)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 C.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 解析:选C。据材料“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 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可知,保守势力强大阻碍近代化的发展,故选C项。 5.(2020·北京一模)“他们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其主要方法是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材料中的“他们”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解析:选B。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最大特点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结合材料“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出“他们”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故选B项。 6.(2020·达州一诊)《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 ) 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 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 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 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 解析:选C。《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选C项。 7.(2020·济宁二模)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解析:选A。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故选A项。 8.(2020·日照一模)1911年,“民族”一词在《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1925年为502条;1928年、1936年分别增加到1 119、1 507 条;1939年达到 2 369 条。这表明( ) A.民族危机驱动下民族观的转型 B.近代化推动下民族自信心增强 C.近代报刊引领了思想观念变革 D.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影响日增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1911年到1939年“民族”一词在《申报》出现次数迅速上升,反映了西方侵略的加剧,催化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扩散的趋势,即民族危机驱动下民族观的转型,故选A项。 9.(2020·天一大联考)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 ) A.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 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 C.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 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解析:选A。“富国强兵”强调的是器物变革,“兴民权”“开民智”强调的是制度变革,“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则要求思想变革,说明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故选A项。 10.(2020·广东六校联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这一过程中( ) A.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 B.资产阶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C.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D.中西合璧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解析:选C。材料“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分别对应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说明学习西方不断深入,故选C项。 11.(2020·武汉调研)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 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 解析:选B。由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说明在中国近代革命及思想解放过程中同样注重女性力量,反映了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故选B项。 12.(2020·衡阳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 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孙中山评价新经济政策“此种新经济政策, 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改善民生,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费边社会主义19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国。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使所有的人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计划”,他们反对阶级斗争,主张使资本家赚取的利润“让给整个社会”,由社会举办各种事业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费边派社会主义是特殊的英国式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体现在工厂法、废除实物工资制法令、雇主责任条例、公共卫生条例、工人住房条例和教育法令。”费边社会主义对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保障立法产生过重要影响。 ——摘编自曾国安《论17世纪以来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演进》 材料二 以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己任的孙中山,以科学社会主义及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并吸收中国古代社会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太平天国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中合理的成分,创造性地建立了民生主义思想。他说:要想使中国“幸免于欧美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恶例,非讲民生主义不可”。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节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才可使社会分配做到相对公平合理;必须“发达国家资本”“由国家管理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还必须实行“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决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 ——摘编自庞昕《孙中山民生主义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边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费边社会主义相比,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保障思想的宣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社会保障立法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不利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开展。 (2)不同:集古今中外学说创立;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重视广大农民问题的解决。原因: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对欧美社会问题的借鉴;中国工业落后;中国农业人口占多数。(任答三点即可) 14.(2020·宜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 口号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解析:第一注意审题,试题明确要求“对上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上表标头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应是整个时间段,而不是表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提出看法,第二提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观点具体明确,第三结合史实具体论证。 答案:示例 看法:这些口号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两大主题。 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国人开始救亡探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救国;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以“变法自强、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口号,创办实业并掀起变法及革命浪潮,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同时,这些口号也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启迪了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 因此这一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与解放人民思想的两大主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