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考纲要求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课标提示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考点二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 考点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印度 ④国与国 ⑤印度支那 ⑥“求同存异” 考点二 ①发展中国家 ②国际地位 ③26 ④共同要求 ⑤尼克松 ⑥《联合公报》 ⑦中美关系 ⑧田中角荣 考点三 ①霸权主义 ②世界和平 ③联合国 ④九 ⑤“上海共识” ⑥2001 [巧学妙用] 思维导图——“一边倒”外交方针 图示解史——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及成就 漫画解史——美国的阻挠 构图解史——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图示解史——新时期外交调整及成就 构图解史——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 考法1 万隆会议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考题1】 (2017·山东济宁模拟)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答案 C 『』 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脚踏两只船”的外交成就相符。五大国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与材料中“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不符,D项错误。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 考法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考题2】 (2017·广东潮州调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末期 答案 C 『』 根据材料“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拒绝苏联。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开始奉行不结盟的新型外交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 『』 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1)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伴随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美国、日本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3)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考法3 曲折前进中的中美关系 史料一 从盟友到敌人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 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史料二 从敌视到重视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 (1)史料一反映了从抗战时期到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变化。根据史料一,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原因。 提示 政策:由援助中国抗日到扶蒋反共。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 (2)史料二阐述了美国60年代到70年代对华政策的转变。依据史料二分析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提示 变化:美国由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孤立及军事上封锁中国转变为承认中国,与中国进行接触。主动行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 史料一信息“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一个援助计划”实质是指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史料二中第一段说明尼克松坚持对中国的敌对政策;第二段说明尼克松对中国的关系具有明显趋向缓和的迹象。 『』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又推行孤立政策。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考法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的开拓与发展 史料 『』 史料呈现了建国后我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事件,说明我国外交不断走向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外交的开放性。有人认为,中国领导人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结合上图与所学知识探讨并论证你对上述观点的判断。(要求:表述明确、完整,史论结合,述评结合) 提示 (1)有道理。 (2)史实要点:建国后,对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0年代初,大力发展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并走向国际舞台;70年代初,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外交出现突破;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同时推进区域合作,如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加入WTO等等,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 “运用图文材料,创设情境”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图片类史料题往往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方面多角度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特别要重视对历史图片的阅读思考,寻找、探究历史图片所反映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如本题史料的四幅图片,从表面看,是新中国外交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探索和调整,这是中国不断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过程。 『』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国家结盟。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实行无敌国外交 :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1.(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解析 结合所学史实,A、B、C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材料中“一切丧权辱国条约”体现国民政府对国家利益的出卖,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6·课标全国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 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而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这一时期,中国在毛泽东主席“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形成建国后第二次建交高潮,外交形势的变化也推动了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的变化,故选B。A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全方位外交” 出现在新时期,排除C;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排除D。 答案 B 3.(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该国际会议与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有关。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美、英、法、苏及有关国家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故A项正确;B项的参与国为亚非国家,故排除;中国并未参加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1971年,晚于法军撤出越南的时间,故排除D项。 答案 A 4.(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逐渐高涨,更多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此时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迫切需要更多力量来支持他们,因此,他们希望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此来牵制美苏两国,故选D项;题干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排除A项;B项是1979年;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5.(2016·天津文综,11)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解析 中国政府投弃权票主要是反对动用军事手段来干预解决地区争端,故A项正确;中国政府并不反对安理会的决议,是实行自己的正当权力,故B项错误;“联合国的军事行动”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且题干与“联合国大会”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