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模拟卷)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模拟卷)历史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模拟卷)‎ 历史学科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分析殷墟1004号大墓出土的两件方鼎(图1)时指出:来源不同的多类神兽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单一独特的崇拜对象,将不同地区的礼仪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其意为 图1‎ A.中国的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形成同一崇拜 C.商朝已经形成统治地方的国家力量 D.蕴含着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权力模式 10‎ ‎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法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3.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 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 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 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 ‎4.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 B.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 C.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 D.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 ‎5.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6.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无独有偶,同一时期日本和朝鲜也分别出现了“和魂洋才”和“东道西器”的思想。据此可知 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东亚历史潮流 B.东亚国家以儒学为共同价值取向 C.东西方文明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向 D.文化本土化已成为东亚社会共识 10‎ ‎7.图2是1907年7月10日《时报》登载的一幅漫画——《立宪何尚紧闭》。漫画中有土匪、革命和暗杀的烈火熊熊,但用于救火的“立宪”水龙头仍然紧闭。此漫画意在 图2‎ A.提示社会动荡危害民生 B.说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C.激励民众进行民主革命 D.揭露清政府假立宪骗局 ‎8.1919年5月28日,《申报》刊登一则关于“学生罢课之后”的新闻:一、每逢单日印刷白话传单,随地分发;二、组织露天演说团,唤醒同胞发挥爱国精神。这说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注重启发群众觉悟 B.学生运动开始与工人阶级结合 C.中国共产党影响力在扩大 D.大众媒体推动了观念革新 ‎9.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 表1‎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10‎ ‎10.图3反映了新中国 图3‎ 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 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11.《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25阿斯的罚金。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材料表明 A.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B.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C.罗马法有保护人格权的传统 D.商品经济推动罗马法体系完备 ‎12.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并不是孤独的天才,他们的艺术创作大多来自社会的赞助,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当时政府领导赞助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米兰公爵赞助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是一位富有的市民赞助的。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 A.反映了上层社会价值观 B.缺少对下层民众的关怀 ‎ C.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D.推动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13.表2是1896年法国工业企业中雇佣工人数的各类企业所占企业总数比重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表2‎ 10‎ 雇佣工人50名以上的企业 雇佣5~50名工人的企业 雇佣1~4名工人的企业 所占企业总数的比重 ‎1.3%‎ ‎13.57%‎ ‎83.93%‎ ‎ A.国内劳动力严重缺乏 B.工业化进程受到制约 ‎ C.科技创新力极度落后 D.政府不重视工业建设 ‎14.列宁用一个公式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据此可知列宁 A.放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B.实现了俄国与西方和平共处 C.意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5.“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从条款内容判断,它出自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会议公报》 D.《波茨坦公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计55分。‎ ‎1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商君列传》:“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始皇登碣石山,立碑刻辞,有“上农除末”一语,但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汉景帝时晁错曾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也;尊农夫,农夫已贫贱也。”汉武帝将天下盐铁收归官营,桑弘羊亦“以计算用事”。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缗,盐课为715‎ 10‎ 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 ‎——摘编自陈长华《抑商质疑——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至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的特点。(8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简评宋神宗时期的商业政策。(5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指出材料中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1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初期,以稳定就业为目标,从分散管理逐步迈上集中调配的轨道,通过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失业救济政策,对私营企业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妥善安置工人的就业问题。从1953年开始,中央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着手调整我国劳动用工管理政策。1956年,我国确立了使全体劳动者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制定了“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并呈现鲜明的计划性特点。“大跃进”运动造成“劳动力不足与充分就业”的假象,农业生产和城市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 10‎ 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提出要改革传统就业体制,并制定了“三结合”、“劳动合同制”、“再就业工程”等保障就业政策,1983年,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等文件,使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赢得空前的发展,社会就业安置能力大幅提高。1995年1月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我国就业政策体现出统筹性、多元化、市场化的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就业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说明。(12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7世纪末外国在印度的殖民地 1750年的印度 ‎ ‎ ‎——据【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国家在印度殖民势力的演进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10分)‎ 10‎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产生的影响。(4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师附中模拟卷)‎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B C A B A C A C C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3分)‎ ‎(1)抑商与重商并存;政府对部分商品的垄断经营;官商分利;政府重视商税收入;依据统治需要适时调整(不断改革)。(8分,任答4点即可)‎ 10‎ ‎(2)为了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王安石颁布均输法、市易法等,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与民争利,遭到富商的反对,也没有真正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 ‎17.(16分)‎ 变化:从批判甚至否定中医学到逐渐认可中医学的价值。(2分)批判否定的原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2分)在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影响下,西医的传入和传播冲击了中医地位;(2分)中医界的个别乱象和当时中医学缺乏近代科学理论的支撑。(2分)认可的原因:中西文明在碰撞中逐步融合;(2分)一战后,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质疑;(2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传统文化自身(中医学)的价值重新得到重视。(2分)认识: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2分)‎ ‎18.(12分)‎ ‎1949—1956年的稳定就业政策(新中国初期实行稳定就业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4分)‎ ‎1956—1978年的统包统配就业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大跃进”运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城市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4分)‎ 10‎ ‎1978年后的保障就业政策(新时期实行保障就业政策)。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富余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4分)‎ ‎19.(14分)‎ ‎(1)特征:葡萄牙、荷兰势力衰落,英法势力增强(或由多国殖民到以英法殖民为主);(2分)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2分)‎ 成因: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2分)英、法工场手工业发展,国家实力强大(2分)英、法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2分)‎ ‎(2)影响: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作答;从给印度社会带来灾难和客观影响角度作答;从世界市场拓展的角度作答。(4分,任答两个角度即可)‎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