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37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37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第37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 一、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二、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三位进步思想家 代表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①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三、影响 ‎1.对传统儒学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主题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主张及特点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①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解读史料时从出处的人物去判断主张。①处说明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解读 史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注意史料的出处及史料中“古”“今”的变化。②处说明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史料运用 ‎(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史料二中黄宗羲提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这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 答案 (1)反传统、反权威。‎ ‎(2)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他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因此二者不等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主题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 史料 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①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解读 史料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史料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语句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①处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 史料运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它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1.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1)积极影响 ‎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局限性 ‎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 ‎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本考点近5年全国卷无考题 ‎1.(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 C 解析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2.(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出现“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现象,A项错误。C项中“限于传教士之间”既不符合历史事实,材料也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所述“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 ‎3.(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百姓,弘扬道德,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 ‎4.(2013·山东文综)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 C 解析 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C项。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故A、B、D三项均正确。‎ ‎5.(2015·天津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知天下之势”“致用”;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社会学术发展状况及社会要求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二者“经世”“致用”的共同特点,概括其社会特征,强调社会责任;第二小问,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角度分析。‎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科技的兴衰 答案 A 解析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兴起发展,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地位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应该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2.(2016·湛江二模)1776年,清政府把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官员编入《贰臣传》:其中,投降后忠清到底的,编入甲编;在清代为官,后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降清后又反叛的,收入《逆臣传》。这说明(  )‎ A.君主专制强化提高了从政要求 B.对清朝效忠是褒贬的唯一依据 C.明清易代造成思想领域的混乱 D.政府试图构建明确的道德标准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从政要求,故A项错误;降清后忠清到底的原明官员也编入“贰臣”,“贰臣”本身含有贬意,所以对清效忠是褒贬的唯一依据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思想领域混乱的信息,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投降后忠清到底的,编入甲编;在清代为官,后又心怀怨恨的,编入乙编;降清后又反叛的,收入《逆臣传》”‎ 可知,清朝对降清的原明官员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评价,故D项正确。‎ ‎3.(2016·淄博二模)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李贽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4.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  )‎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 B.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C.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答案 A 解析 朱熹在材料中肯定人的正常需求,否定人的过分需求,李贽认为私欲是人之常情,故A项正确;李贽的思想并未完全否定朱熹的观点,故B项错误;本题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来李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的信息,故D项错误。‎ ‎5.(2016·德州一模)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 D 解析 材料思想出自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 B.批评太监干政 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批评皇权过重 答案 D 解析 从内阁大臣只能批答奏章,太监也可干政反映出是明代君主专制加强,可知作者批评的是皇权过重,故D项正确。‎ ‎7.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之言论旨在强调(  )‎ A.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 B.为学应注重经世致用 C.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D.理学造成思想界因循守旧 答案 C 解析 材料虽然提到了理学之名出现于宋代,但这并不是顾炎武强调的主旨所在,故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理学造成了思想界的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8.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阶层的思想,故选B项。材料认为人之有私是合情合理的,A项错误;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了如何管理国家,并没有反映统治危机,D项错误。‎ ‎9.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家应该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体现的唯物主义与王夫之的思想一致,故D项正确;王守仁属于唯心主义,故A错误;李贽、顾炎武没体现出唯物主义思想,故B、C项错误。‎ ‎10.(2017·太原模拟)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答案 D 解析 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11.(2016·九江一模)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答案 B 解析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强化,文化专制是加强,不是松弛,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出现“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说明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白银流通扩大的信息,故D项错误。‎ ‎12.2015年1月9号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  )‎ A.工商皆本 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答案 A 解析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明清之际的世界发展潮流,“工商皆本”“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均符合题意要求,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工商皆本”是决定因素,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 答案 (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 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 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 ‎(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1)第一小问问题,据材料一第一句话概括得出;第二小问观点,据材料二省略号之后的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得出。‎ ‎(2)第一小问继承,据材料三第一段内容进行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发展,据材料三两段材料内容得出。‎ ‎(3)社会背景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4.(2016·宜宾三模B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评分说明:指出变化并论述说明。‎ 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并总结。‎ 答案示例: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解析 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