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共54分) 1. 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2.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3. 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 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 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4. 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比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5.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 A. 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 B. 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C. 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D. 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1. 明代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并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明朝 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C. 宦官权力失去控制 D. 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2. 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士人。这反映了 A.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 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 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3. 明末《沈氏农书》一书中记载: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大忙季节,地主一定要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长工群体力量壮大 C.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 明朝法律制度约束 4. 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 ) A. 缓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 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 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 D. 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 5. 《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 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 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 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 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 《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 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 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 土地制度出现了重大变革 D. 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7.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 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1. 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 A. 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 B. 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 C. 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 D. 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 2. 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 A. 重视宣传三代成就 B. 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 注重借鉴外来成果 D. 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3.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 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4. 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 A. 知行合一 B. 经世致用 C. 回归孔孟 D. 民贵君轻 5.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 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6.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 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 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 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 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7. 有一种字体,具有以下结构特点: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变画为点变连为断,强化提按粗细变化。据此判断,该字体是 A. B. C. D. 1.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B.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C.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D.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2. 如图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 ) A. 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 B. 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 C. 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 D. 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 3. 在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 与《圣经》的地位等同 B. 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 C. 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D. 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4. 古罗马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妻子可以要求丈夫返还女方出嫁时的嫁资。但又规定如果丈夫需要以全部财产承担,则可以留下一部分用以维持生活。这说明罗马法遵循了( ) A. 司法独立原则 B. 程序法定原则 C. 契约自由原则 D. 公平正义原则 1.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 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 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 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2. 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 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 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 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3. 1848年发表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 基督教信仰迷失 B. 人民缺乏环保意识 C. 政府疏松的管理 D. 工业革命的深入 4. 19世纪初,英州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放。“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 ) A. 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张的需要 B. 重商主义者增殖国家财富的强烈诉求 C.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D. 商品输出逐渐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手段 5. 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 A. 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 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 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 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6. 1870年以前,科学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但之后,它开始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说明( ) A. 科技发明多半由技工完成 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科学对工业生产影响不大 D.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1.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 A. 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 C. 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 D. 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2. 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A.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3.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需要“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1787年宪法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总统可否定国会制定的法案 B. 将立法权机构分成参众两院 C.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多少选出 D. 对选民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制 4.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 A. 违背了1787年宪法 B. 会受到国会弹劾 C.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 D.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 5.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 ) A. 各派反对该宪法 B. 宪法的不稳定性 C. 面临战争的威胁 D. 各派之间的妥协 6. 有学者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的特殊道路。德国的这条特殊“道路”是指 ( ) A. 建立带有专制色彩的代议制 B. 开创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道路 C. 建立中央权力极大的联邦制 D. 实行上院与下院并立的议会制 7.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A. 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 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 材料一 1602年,也就是在晋商崛起的时候,在西方的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永久性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初它就已具有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1609年,欧洲诞生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威索尔银行。此时晋商和徽商也开辟了和东印度公司几乎相同的航线,他们曾经控制了一部分从中东、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和中国出发到欧洲的线路,但仅仅在30多年间,就全盘易手,被以荷兰人为首的欧洲人所击败。 ——摘编自乔润令《历史上荷兰与山西商人的兴与衰》 材料二《航海条例》以及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并不能完全说明荷兰衰落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英国人也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裨益;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商业崛起和晋商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荷兰兴衰给我们的启示。 2.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区别,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題。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慣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 ∶“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西安中学高2020届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B D C D A A A C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C C B B D A D C D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A D D A B C B B C D A A 37.【答案】(1)原因:荷兰——创造了先进的公司制、现代银行和股份制;发达的手工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世界领先的航运(答“海上马车夫”也可)。中国——商帮大多单枪匹马或以家庭和私人合作的关系经营商业;明清政府则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启示:要重视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与创新;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必须加快工业发展和增强军事实力;要抓住机遇和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38.(1)内涵: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区别: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或古代民本思想是站在君主立场上,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近代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或近代民主思想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39.(1)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2)影响: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