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29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
第29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太原模拟)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解析:材料反映在救亡图存方面,严复主张维新,教育立国,孙中山主张革命,实业救国,说明救国路径多元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2.(2017·龙岩模拟)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解析:从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3.(2017·河南联考)孙中山既接受了维新派把民族独立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起来的观念,但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这表明孙中山( ) A.不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 B.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C.缺乏对西方政治的关注 D.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解析:孙中山“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4.(2018·榆林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熔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解析: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这才是孙中山这样推崇“博爱”的目的,故D项正确,C 项错误;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D 5.(2017·湖北四市七校联考)1921年,孙中山在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时认为“马克思主义里面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中国的经典学说早在两千年前就都已经说过了”,而自己的三民主义才是“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共产之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断乎不能”。此言论表明孙中山( ) A.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 C.不愿联俄联共 D.主张发展三民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用资产阶级纲领来改造中国,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B 6.(2017·芜湖模拟)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绝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解析:根据材料“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知,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首先是从传统思想中汲取的有益成分, 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7.(2018·贵阳模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 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点 ③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④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并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这也是造成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 答案:B 8.(2017·湖北联考)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2016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孙中山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是( ) 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B.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 C.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D.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 解析:孙中山的本质遗产是他留下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9.(2017·保定模拟)在井冈山时期, 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解析: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A 10.(2017·潍坊模拟)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解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不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A项错误;制定灵活的方针政策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一方面,故B项错误;建立工农武装是其一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7·黄山模拟)《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2.(2017·保定模拟)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解析:194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展经济的思想受两极格局的影响,但也体现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向;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意向。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做主。 ——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 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重点”, 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上等方面回答。 答案:(1)重点:重民;仁政;富民。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找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 (2)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14.(12分)(2017·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清贵族,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归纳出一个论题,比如说“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或者说其他的论题,主要是强调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首先孙中山提出了一个关于革命或建立国家的美好设想,然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存在哪些局限性最终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答案:示例 论题: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 阐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了一个美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但是,革命派的多数成员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推翻清政府即完成了革命任务;袁世凯掌权后走上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并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革命派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妥协。 所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