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盘湾中学、陈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盘湾中学、陈洋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解析版) 命题人:姚蓉蓉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体现出重视客户和服务质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体现出遵守诚信的商业理念,故答案选A。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主张 2.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反映了顺应自然和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故选B;A是墨家思想,排除;C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是孟子的思想,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3.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道家学说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答案】C 【解析】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属于程朱理学所提倡的民族气节,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和题意无关,选项A排除;佛学主张众生平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陆王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也和题意无关,选项D也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元时期程朱理学思想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程朱理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意志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都有深远的影响,是南宋时期的官方哲学。 4.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很不赞成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他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名句,例如曾经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句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孔子整理编定,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B. 是中国的第—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 C.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 D.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ABC是对《诗经》概况的准确描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诗经》语言朴实,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诗经》 5.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 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 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有楷书、行书、草书等,风格各异,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四个书法家并不代表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故C项错误;书法艺术追求的也不是得意忘形的状态,故D项错误。故选B。 6. 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是丝织品 B. 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 C. 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 D. 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主要包含丝织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都是中国的瓷器在国际市场受到欢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是在宋代,不是唐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所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故选择B项。A.C.D三项均只反映了其中一个层次。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历程·特点 8.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统一战线理论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学生需全面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9.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①组人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观点 B. ②组人物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C. ③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 D. ④组人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否定式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是林则徐、魏源,不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选项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探索历程 10. 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说明赫鲁晓夫已经不在职了,即可能发生在1964年或者以后,由“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说明与军事方面有关,综合分析备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名师点睛】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 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 两岸三通的扩大 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就是“九二共识”,故A项正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九二共识 12. 《真理与价值》一文中提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抨击教会的禁欲苦行 C. 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 D. 弘扬民主共和的精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主要内容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苦行,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等。而弘扬民主共和思想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为D项。 考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内容 13.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进化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即“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故本题应选C项。 14. 《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下列对他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 ②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代表作品还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④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成就有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代表作品还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等;“圆舞曲之王”是约翰施特劳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贝多芬 15.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 梭伦执政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保证贫困的公民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 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在此之前,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薪金,一般民众根本没有经济 条件担任公职。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16. “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19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 A. 德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德国的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与材料“否定王权”违背;B、C两项错误,英国没有解决独立和统一问题;美国不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还确立了联邦制,故选D项。 17.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 1851年金田起义 B.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1856年定都天京 D.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关键抓住材料中的“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B. 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这体现出的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C. 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与这一事件与进步性无必然联系;D.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A.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潮流。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考点中要注意其前后两个纲领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背景 太平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社会经 济主张 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 主张发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基础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农民对它反应不积极。 作用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斗争影响不大。 反映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纲领;都未能真正实施 18.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 三权分立 B. 总统制 C. 责任内阁制 D. 民主共和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19.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 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 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 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 D. 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1,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图片2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两者分别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20.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它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下列对巴黎公社评述正确的是 A.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 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C.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革命实践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是1917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所以答案选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性质 【名师点睛】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最终导致公社失败。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1.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体地位”是关键信息,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高机构与体现,故B项正确;A项是中国的政党制度;C项是国家统一的政策;D项是民族政策。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区域范围大小 B. 实施目的不同 C. 社会制度差异 D. 时间期限长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域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实行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所以答案选C;A、C和D均不是主要区别。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的回归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 23. 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招商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其做法直接推动了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始产生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 【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答案为B项。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的措施,排除D项。 点睛:本题可根据时间信息“1895年”即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从而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来回答。 24. 4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决策是邓小平哪一思想推动国家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 25. 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这一现象表明 A. 我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 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C. 我国政府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我国企业主动去适应经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从在美国媒体投放广告,以及产品所体现的“结合美国运动科技”“整合法国风尚”,说明中国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故答案为D项。材料所述为企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所有制变革无关,排除B项;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 26. 14至17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人的发现”;新航路开辟成功,世界逐渐联结为一个整体,这是“世界的发现”。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点睛:“人的发现”是以人为中心,“世界的发现”是世界由分散孤立状态逐渐连为一体。本题的解答首先要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含义。 27.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 A. 蒸汽机的使用 B. 电力的广泛使用 C. 内燃机的使用 D. 核能的和平利用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煤是蒸汽机的燃料,英国煤产量巨大是使用蒸汽机的结果。故答案为A项。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二战之后的事,从时间上可排除BCD项。 28. “我无须对诸位说:……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 A. 宣告杜鲁门主义 B. 成立北约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分裂德国 【答案】C 【解析】“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是针对二战后欧洲的混乱局面,“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是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故答案为C项。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成立北约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带来的后果,排除D项。 29.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 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 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 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 D. 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1,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图片2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结合所学,两者分别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它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改革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其题干中常见提示语有“相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不同点”等。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30. 如果我们上网百度下列几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 土地革命 B. 三大战役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信息属于红军长征的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31.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至上为核心,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创立“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权至上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但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度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但是不是核心制度,所以此种说法错误。 32.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错误。 33.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不仅对当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答案】A 【解析】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是当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所以此种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有影响,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也有影响。 【答案】B 【解析】“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所以此种说法颠倒了,是错误的说法。 35.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们对传统提出了猛烈的批判,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B 【解析】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此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到了汉代,孔子则被朝野上下共同尊奉为与文化的“至圣”偶像,而且,偶像化的孔子崇拜直至清末基本上未受到根本性的动摇。汉初,董仲舒是如何推崇和改造儒学的?然而到了明末清初,却出现了对孔子与儒学的批评之声,代表人物是谁?他如何挑战孔子和儒学的?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重塑了孔子形象,其动机是什么?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 【答案】(1)以仁为内核;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 (2)解释:礼等同于“天理”;目的:维护君主专制;思想控制。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等。 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 (4)做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中“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为了道德的完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知,“礼”的价值追求是以仁为内核;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注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中“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可知礼等同于“天理”。从材料二中“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可知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或思想控制)。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明末清初,李贽战孔子和儒学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孔子不是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重塑了孔子形象,结合所学知识主要因为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 (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三中“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可知,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从材料三中“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可知,我们应该借鉴吸收西方文化。 37.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二战胜利结束近70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影响: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他有理即可得分) (2)罪行: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活体实验。 原因: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原因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投降,9月3日,在中国的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 意义: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国家实力。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 (2)第一小问根据日本在八年抗战时期的侵华罪行回答,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和活体实验。第二小问根据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回答,其中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让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为的就是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四、问答题:本题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期,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主义增加了哪些新内容?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 (3)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中基本路线是什么?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即对实践的影响)。 【答案】(1)含义: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满清贵族的统治。 增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成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3)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识记三民主义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主义增加了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中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实际是考查这些理论的作用,要简明扼要的回答: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名师点睛】跨度历史问答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形式在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中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都回忆起来,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 大跨度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大跨度、高概括”问答题形式在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中已成为相对稳定的题型。此类题型是以某一历史问题为求答对象,考查与之横向、纵向相关的知识。它要求考生将散布在历史课本各处有关知识点都回忆起来,加以归纳,并作宏观概括,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从全局的高度对某一专题、某一知识点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归纳总结,考查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