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2讲 二战后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百师联盟大联考)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 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 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 解析:选C。材料“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故选C项;题中侧重的是美国对苏联行为的误判,“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意思,排除A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冷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超级大国决策者们对二战后世界形势和对方行为的误判,“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2.(2019·昆明一中摸底)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此举意在( ) 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 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 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解析:选C。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此举是为了在亚洲地区扩大影响,防止这些地区被苏联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亚太地区作出经济让步政策,不是为了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与香港等并不是盟友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地区当时没有建立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故D项错误。 3.(2019·柳州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B。二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非完全受美国操控,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说明战后的经济规则仍受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苏冷战导致国际贸易组织流产,故D项错误。 4.(2019·中原名校质评)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 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 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各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商品以及降低税率有利于美国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并没有任何针对苏联的举措,故A项错误;购买美国商品并不会直接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约定只是确保西欧获得的受援资金必须而且只能用来购买美国商品,并不涉及欧美之间的相关合作,故C项错误。 5.(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下表反映了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 980 883 53 1975 1 660 1 228 120 苏联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 A.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B.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增加 C.美苏争霸中实际超越美国 D.农业集体化起到促进作用 解析:选B。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给了农民和集体农庄一定自主权,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增加,故B项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苏联农业和农民问题,“美苏争霸中实际超越美国”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故D项错误。 6.(2019·福州高三期末)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作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解析:选C。美国由抵制发展中国家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到支持国际开发协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变化说明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故选C项;国际开发协会的运作并不能体现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故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反映美苏争霸的内容,故排除B项;题干主要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影响力的上升,无法体现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经济,故排除D项。 7.(2019·惠州高三调研)1973年10月,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宣布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中立、敌对”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能源因素推动国际力量分化 D.西欧日本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1973年10月……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得出,石油这一能源因素推动西欧、日本与美国分化,故选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主旨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A项;经济区域集团化与材料主旨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B项;根据材料“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可知,西欧、日本逐渐摆脱美国政治控制,反映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8.(2019·昆明高三摸底)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A.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成功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 C.致力于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D.延缓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解析:选C。由材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国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可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故C项正确;关贸总协定有利于打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故D项错误。 9.(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 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 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 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解析:选D。据材料“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可知,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对主权让渡存在分歧,故D项正确。欧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盟一体化中的曲折,而非强调各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欧洲的国际关系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上而非建立在大国强权政治上,故C项错误。 10.(2019·武汉调研)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 ) 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 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 解析:选C。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2009年美国否定“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由材料内容可知,三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因而不能体现冷战阴影,排除A项;早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便已开始分化,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三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D项。 1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周考)读下表。 不结盟运动成立至今所倡导宗旨和任务的变化 时 期 宗旨和任务 成立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 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等等 进入21世纪后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这反映了其变化的特点是( ) A.继承性和延续性 B.发展及与时俱进 C.长期性和稳固性 D.民族解放的性质 解析:选B。材料“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无法体现“继承性和延续性”,故A项错误;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等等”到“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的变化可以说明与时俱进的特点,故B项正确;由于材料中宗旨与内容出现变化,因此不能说其“稳固”,故C项错误;在20世纪有“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宗旨和任务,而到了21世纪则没有这样的说法,因此不能体现民族解放的性质,故D项错误。 12.(2019·湖北八校高三联考)Shanghai1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1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 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 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 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 解析:选D。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英国人,在英国对外扩张中来到上海,他们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演变成“全球族”。同时,中国人正在续写着全球迁移史,因此可知,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选D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排除A项;题干没有论及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体现了英国人的全球迁移,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1928年,世界贸易总额已达到601亿美元,但到1938年,仅为246亿美元,缩水超过60%。 ——文亭《80年前的货币战争: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材料二 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美国在会议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新政也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危机……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这与国际贸易状况密切相关……二战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壁垒的谈判,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成为战后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 材料三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得以复苏的原因,并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2)根据材料三,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关贸总协定等方面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启示从稳定的金融体系、开放的贸易政策等角度回答。第(2)题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三“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可以得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第二小问原因,从国际经济旧秩序、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等角度归纳。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原因: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战前经济危机的教训,克服各国各自为政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和金融政策,认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积极谋求建立世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机制。西方国家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启示: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2)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根源;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造成巨大破坏;西方国家强权政治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存在资金、技术和建设经验不足;等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有效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4.(2019·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 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 杰斐逊政府(1801—1809年) 孤立主义 “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 麦金莱政府(1897—1901年) 合伙主义 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威尔逊政府(1913—1921年) 国际主义 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 遏制战略 “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1969—1974年) 尼克松主义 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的原因、影响等确定主题;其次围绕材料每个阶段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对于提取的论题进行分析说明;最后, 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看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其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 说明:美国建国初,经济发展仍很落后,国内矛盾复杂,为了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国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奉行独立自保的“孤立主义”政策。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长,历经“合伙主义”“国际主义”“遏制战略”等外交政策,逐步走向世界,并最终确立起称霸世界的战略。 综上,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其不同时期综合国力变化的结果。 (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其他角度: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均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受国际环境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受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