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诗经》中祭祀诗占据重要部分,其中祭祀祖先的诗歌占到70%以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子孙后代对祖先功绩的真诚崇拜,表达了对祖先降福的真诚希望。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封邦建国制度瓦解 C.宗法观念深入人心 D.天人感应思想萌生 2.秦半两钱(见下图)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其形制外圆内方,以后被历代仿效,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统一形制。关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反映了统治者希望统治区域广阔无边的愿望 B. 体现了中央政权有序治理四方的中心地位 C.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的理念 D.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4.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 ) 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5.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 ) 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 6.“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7.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使女王任命其组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 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C.首相由直接选举产生 D.代议制民主逐步完善 8.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2020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中两大政党互相攻击( ) A.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 B.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 C.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D.导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 9.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 ) 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 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 C.王权中立消除了阶级冲突 D.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 10.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11.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2.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 A.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B.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 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 D.清政府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 13.濮兰德在《李鸿章传》一书中写道,“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所有动乱都不相同,因为这场运动开始掺入了西方势力的因素,而且这个王朝在前后三位皇帝的统治下已经昭示了自身的衰败之态,无法利用德治去实现政府的正当目标。”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客观上催生了近代民族工业 C.迫使清朝政府改变政治制度 D.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14.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15.清末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在校学生由1902年的6912人增加到1909年的1639641人。新式知识分子在质疑传统旧思想的同时,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其中相当部分成为了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支持者。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社会力量分化剧烈 C.近代教育开始兴起 D.清廷重视新式教育 16.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制定了最大限度强化议会权力的责任内阁制,其实际起草人宋教仁意在通过对大总统权力加以制约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革命党内部出现集权趋势。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 B.与三民主义原则相悖 C.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 力军,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背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1940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90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 B.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 C.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 D.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19.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0.1961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谈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祖国统一是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前提 B.蕴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C.淡化了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D.旨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扫除障碍 2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2.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失灵 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美苏冷战的兴起与发展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3.下面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 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24.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西周的封君封臣制经过春秋战国几个世纪的磨合、演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极其严密、坚固,其内在的传承性也极其顽强。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中国的皇权专制政体如此无懈可击、无缝可钻、坚如铁桶?国家原则和家庭伦理同构的高度垄断的国家学说和意识形态、具有共同信仰和基本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对经济生活无孔不入的行政控制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三大支柱。中国古代皇权从来没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被分割过,无论君权是君主一人独享还是实际上被别人分享甚至被完全架空,但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权力的最终归属在法律和名义上都定于一尊,专属君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玄学兴起,但是这些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和中国的皇权对抗,相反,它们很快被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当中。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英国是西欧封建君主制度发展较早较完备的国家,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征服英国后,随后王权强化,但英国封建君主始终受到封建大贵族的制约,最典型的是对国王征税权的限制。“王权强化的同时,封建贵族接二连三地伸张他们的权利。……国王要求贵族提供特别(即额外的)捐助,必须征得贵族的同意。”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均摘编自凤凰文化《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不同于古代中国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C D D A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B A D A B B 21 22 23 24 D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25、(1)特征:产生较早,存在时间长;体系严密坚固;具有传承性;君主大权独揽,皇权独尊。(3点6分,4点7分) 原因:先秦政治文化制度的整合;家国同构的原则。庞大的官僚统治队伍及对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的控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服务皇权;小农经济需要强大君权的保护。(任答3点6分) (2)不同: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的外部力量;产生时间较晚,存在时间较短;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3点6分) 影响: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落后;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3点6分) 26、示例: 论题: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阐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共同抗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下,亲密合作,特别是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友军阻挡日军攻势,伤亡近千人,但这一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逐渐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去,给予中国民族解放斗争以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分) 结论: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精神的表现。(2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就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层次论述,要求至少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根据学生答题情况0-3分,论述部分总分8分) 一等:12—9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层次丰富,逻辑严密,能够充分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二等:8—5分: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能够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三等:4—0分:①有观点,运用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27.(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任答4点8分) (2)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3分) 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2点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