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专题检测(二)
2011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专题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苏俄(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此回答1~4题。 1.图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不同是 ( ) A.斗争方式 B.组织领导 C.革命对象 D.建立的政权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无产阶级革命的比较分析能力。巴黎公社起义是突发性的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有成熟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两者斗争方式均为暴力革命;革命对象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政权性质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B 2.(2010·广东肇庆模拟,20)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 )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解析:从时间上排除C项(1921年开始实施);因为苏俄当时已经建立苏维埃政权,这句话应该突出电气化。而电气化代表的是当时影响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3.(2009·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0 解析:由文字信息“20世纪30年代初”“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正确。 答案:D 4.(2010·山东潍坊一模,16)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则主要起消极作用,故①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起了一定作用,但二战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故③正确;自由放任政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起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故④正确。 答案:D 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改革,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5~9题。 5.(2010·江苏无锡调研,22)大萧条使农产品难以出售,到处是过剩和价格暴跌。农民负债累累,一位牧场主赊到了一些子弹,把一群牲口全部杀了,扔进山沟,由它烂去,原因是卖牲口的钱还抵不过饲料。针对这种现象,美国统治阶级 ( ) ①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②稳定农产品价格 ③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生产 ④减少农产品产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农产品的严重过剩,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罗斯福新政主要采取削减农产品产量的办法,稳定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生产”主要有利于刺激就业,可以排除。 答案:D 6.(2010·山东聊城一模,16)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10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明显不对,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只不过不再是完全自由放任罢了。排除了①也就排除了A、B两项。C、D两项的区别在于②③,②是罗斯福新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材料中“要制订出一些计划”也表明国家要干预经济,因此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7.(2010·天津和平模拟,8)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政策。这里“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 ) A.实行全面救济 B.全面整顿金融 C.压缩补贴农业 D.加强计划调控 解析: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8.(2010·山东枣庄模拟,16)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②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①②③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④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手段。 答案:A 9.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答案:B 二战后,世界经历了由两极向多极的发展趋向,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据此回答10~16题。 10.(2010·苏北四市调研,19)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10 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 解析:美苏之间在意识形态的差异只是表面的,根本的是两国利益的冲突。 答案:D 11.(2009·山东潍坊模拟,11)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 ( )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答案:D 12.(2010·江苏苏州期末,22)“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之。”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价值观 B.北约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轰炸南联盟 C.多国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与打击海盗 D.杜鲁门提出抵抗“极权主义”,援助“自由国家” 解析:A、B、D三项属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吻合“民主,有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之”的描述。而C项属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打击危害世界安全的正义行为,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3.(2009·江苏宿迁模拟,24)二战后美国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策划成立了联合国,两者都是 ( ) A.调整世界经贸与金融关系的支柱 B.使世界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C.当时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和方式 D.有利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 解析:联合国主要有利于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霸主地位,排除A、D两项;使世界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排除B项。可以说,美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称霸世界。 10 答案:C 14.(2010·江苏,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注意1945年这一时期,材料旨在说明,随着二战的结束,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展开,也就是后来发生的美苏冷战,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导致的,这就是“世界不得不重建”的原因。 答案:D 15.(2009·黑龙江大庆模拟,23)“经济全球化的主角之一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当今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跨国公司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某些顶级跨国公司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等规模的国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D.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解析:题中主要强调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答案:C 16.(2009·江苏,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②③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 答案:D 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现代科学技术也成就斐然。据此回答17~20题。 17.(2010·北京西城文综,23)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 10 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现实主义文学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学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答案:C 18.(2009·山东烟台一模,12)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根据《石工》的时间排除A项(古典主义的时间应该是19世纪以前)和D项(现代主义应该出现于20世纪);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而批判现实主义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从“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等信息判断,《石工》是现实主义绘画。 答案:B 19.(2009·上海春季,6)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这样说过:“不会产生两个牛顿,因为要发现的世界只有一个”。牛顿所发现的“世界”是指 ( ) A.微积分 B.反射望远镜 C.光的色散原理 D.三大运动定律 解析: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把经典力学确立为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答案:D 20.(2010·上海浦东模拟,30)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 10 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解析:主要考查通过材料有效获取与解读信息、概括分析的能力。由引文“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可知作者强调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15分,23题15分,共50分) 21.(20分)(2010·天津和平文综,23)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 10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4分)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4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第(1)问注意“余粮收集制”;第(2)问注意“冲击”和“围攻”的含义;第(3)问注意新政是对自由放任政策的抛弃,加强计划调控,理解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转变;第(4)问考查“以工代赈”的意义;第(5)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俄、中、美三国当时的背景和国情出发考虑;第(6)问要从“胆子要大一些”和南方谈话的背景——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来组织答案。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余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影响: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赢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4)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5)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 不同的前提条件: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6)原因:南方谈话解决了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一些问题: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姓“资”还是姓“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22.(15分)世界政治格局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10 材料一 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相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请回答: (1)战后的美国怎样实现了罗斯福提出的设想?杜鲁门的咨文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6分) (2)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面临“挑战”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3)从材料三来看,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呈现出怎样的政治格局?你是否赞同“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的说法,为什么?(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美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国际地位的变化,体现了2010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的考查要求。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设想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上指的是操纵了联合国,经济上指的是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关于美国的战略意图应当抓住“领导世界”的关键字眼。第(2)问的内部因素应当指的是美国70年代经济危机的出现,外部因素应当指的是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第(3)问关于基辛格对世界格局的看法要结合所学基础知识来回答,对美国地位的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答案:(1)实现设想:一是组建了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战略意图:建立世界霸权。 (2)内部因素:70年代的美国出现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外部因素:欧洲、日本的崛起;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3)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出一超多强或多极化的趋势。赞同,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看,当今世界应当是多极化趋势。 10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该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5分)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的时间和问题具体作答即可;第(2)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宗教迫害”“战争”“流向”“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组织答案;第(3)问关键明确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作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政治方面: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政治蓝图;思想方面:科学、理性思想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2)国内政局稳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实际应用。 (3)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发明和使用。石油。以汽油、柴油为燃料内燃机诞生,带来交通运输业革命;与石油相关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大企业产生。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