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2020届高三3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2020年河北省高三年级3月联合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答案】B 【解析】 由殷商到西周,由祭祀鬼神相当普遍到执政必须注重民众需求,说明到西周时期民本思想逐渐显现,故选B项;注重民众需求并不意味着祭祀对象发生变化和平民地位上升,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 2.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扩大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汉代的抑商政策,这项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表格内容只涉及对商人的打击,不涉及对商业经营活动的描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如果不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中的规定虽限制了商业资本向土地方面流动,但仍可以向其他方面流动,因而不能限制商业规模的扩大,故排除D项。 3.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 A. 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 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C. 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D. 放松了对地方控制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然后听鬻之”来看,唐朝政府对武器制造进行了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答案为B项。A项方便查询工人信息不是唐朝实行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唐朝对特殊地区的管控加强,排除;D项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 4.雍正曾对军机处做出规定:“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该规定旨在 A. 制约军机处成员的权力 B. 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 C. 消除满汉大臣间矛盾 D. 净化清初官场政治生态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满汉成员只能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钤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来看,该规定对军机处成员的权力进行了制约。故答案为A项。B项该规定无法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排除;C项消除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该规定是为了净化清初官场政治生态,排除。 5.下面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入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化趋势 A.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依据图片数据的变化来看,洋(货)关税收入有所上升,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逐渐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故答案为A项。B项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不符合1862-1874年史实,排除;C项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出洋税在关税收入中的比例,因此不能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排除。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A. 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 B. 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 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 D. 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 7.1942年至抗战结束,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政治建议,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这反映出抗战后期 A. 中共与美国外交密切 B. 中共政治形象的变化 C. 国民党抗战路线调整 D. 国民政府合法性减弱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共提出的诸多诉求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不仅得到中间党派的响应,甚至连美国也表示支持”来看,抗战后期中共政治形象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国民党抗战路线的调整无关,排除;D项材料只体现中共形象的变化,未说明国民党政府的合法性减弱,排除。 8.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知,这一广告 A. 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 B. 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 C. 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 D. 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宁江机床厂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销售,体现了对传统经济的突破。故答案为D项。A项国企改革开始于1978年,排除;B项消除地缘限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所有制结构变化无关,排除。 9.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聪明智慧的职责就是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由此可知,伊壁鸠鲁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快乐至上 C. 具有人文情怀 D. 捍卫思想自由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伊壁鸠鲁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追求智慧,这表明伊壁鸠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伊壁鸠鲁是哪个阶级,故不能得出其反对奴隶制度;B选项错误,材料中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至善,这说明其认为快乐的最终目的是人具有智慧;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思想自由”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格列佛游记》 A. 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B. 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 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D. 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格列佛游记》中用贤马能治理国家,人却丑陋自私等虚构、离奇的情节讽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列佛游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A选项符合题意;人的丑陋和马能治理国家的对比与揭露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无关,不是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更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控诉,BCD三项错误。 11.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的议案(14 票即可否决),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和符滕堡(4票)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它们不利的议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制中 A. 法律制定贯彻人民主权原则 B. 组织形式凸显联邦主义原则 C. 权力结构奉行议会中心原则 D. 议席分配体现平等主义原则 【答案】B 【解析】 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大邦和小邦都有权力来否决以会中对自己不利的议案,各邦之间权利平等,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了联邦主义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君主专制为实,故AC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说明德意志帝国政制中议席分配并不平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二战后初年,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常发表关于美国很快将爆发经济危机的文章。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在就该计划向外交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的边缘,一定会不惜代价处理其过剩物资,苏联可从中获益。这表明当时 A. 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 B. 苏联积极参与马歇尔计划 C. 苏联尚未认识到美苏深层矛盾 D. 苏联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良机 【答案】C 【解析】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苏联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援助欧洲是为了处理过剩物资,避免经济危机。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并未认识到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也就是对美苏深层矛盾没有深刻认识,故C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说法绝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并未参与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单从材料看不出苏联面临经济飞速发展的良机,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中英开始茶叶贸易,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茶出口达到“极盛时代”。由于英国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中国农民的棉纺手工业日趋崩裂。农民为了生活必须寻找其他副业,有些地区甚至放弃粮食生产,专营茶、桑。虽然英国政府征收进口茶税的税率不断提高,但是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也在大大下跌。随着英国上流社会饮茶之风盛行,茶叶“为大家一日不可无之物” 。鸦片战争后,鸦片入华量增加,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就使丝、茶出口成为弥补外贸逆差的唯一途径。19世纪50年代,英商报告说:江南产茶区“叛党是最急于鼓励商务”。 ——据陈橡《茶叶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第一批关国皮货运往广州是在1788年,这种贸易“包含着“三次赚钱的机会’:从美国运出小刀、毡子等廉价物品,到西北海岸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毛皮,然后驶向广州出售皮货,购入茶叶,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欧洲市场上出售”。其间,美商为获得毛皮商品,逐渐加快对西北部海岸的探索,有力地将美国政府和国人的视线转向这一地区。建国之初的美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国外的本国商人进行保护,这就使得美国商人必须严格遵守中国政府有关海外贸易的相关规定。一批官僚认为美国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但毛皮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中美毛皮贸易不可能长久进行,到了19世纪20年代早期,此项贸易已经难以为继。 ——摘编自【美】K.S.赖德烈《早期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英茶叶贸易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的影响。 【答案】(1)原因:近代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传统棉坊手工业破产,农民投身茶叶种植;中国茶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英国人消费习惯的变化;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茶叶出口的鼓励;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促进;扭转外贸逆差的需要。 (2)相同点: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开拓;以土特产买卖为主;向西方市场销售茶叶。影响: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美国西北部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解析】 (1)依据材料“由于英国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中国农民的棉纺手工业日趋崩裂。农民为了生活必须寻找其他副业”“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也在大大下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在近代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加深的背景下,传统棉纺手工业破产,茶叶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茶叶出口增长。依据材料“随着英国上流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来看,英国人消费也促进了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的增长。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鸦片入华量增加,……茶出口成为弥补外贸逆差的唯一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结束导致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的需要,清政府和天平天国也都对茶叶出口进行了鼓励。 (2)相同点:依据材料“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欧洲市场上出售”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英茶叶贸易发生在世界市场开拓之后,而且二者均以土特产买卖为主,向西方市场销售茶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皮毛贸易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且美国可以利用在此期间获得的资本促进西北部的开发,进而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明长城与秦汉长城不同的信息,并概括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问题清楚、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信息: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 问题: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的精神面貌。阐述:从秦汉长城的遗址来看,秦汉长城北并不是成一线面是纵深布置,里面有些缺口,这种布局在战争时期有利于秦汉军队对北方游牧民族发动进攻,同时在和平时期也有利于中原地区民众与北方溶牧民族进行贸易往来,这体现了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开放的精神面貌。而明代长城则是一条封闭的城墙,这体现了统治者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心理;反映出明朝内敛、保守的精神面貌。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对秦汉时期和明朝长城的形状、连续性可以看出秦汉长城不是一条密封的界墙,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城墙。结合秦汉时期和明朝的社会现状即可分析两个时期的不同精神面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 15.材料 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 【答案】(1)原因: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繁。 (2)进步性:使佃户获得更多权利;利于调动佃户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局限性:造成佃户地租负担沉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根据“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可得出两宋时期实行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根据“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可得出两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繁。 (2)根据“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等内容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 16.材料 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答案】(1)原因: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欧洲是美国最主要的投资地;罗斯福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形势,力排众议;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使日军主力受制于中国战场,客观上支持和配合了“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2)评价:“先欧后亚”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国际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美国的局部利益,也反映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以较小代价取得欧亚两线作战的胜利,最终战胜法西斯;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战场的地位,导致中国抗战得不到更多的外来援助 【解析】 (1)原因:由材料“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可归纳为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由材料“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可知,欧洲是美国最主要的投资地;由材料“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可归纳为罗斯福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形势,力排众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使日军主力受制于中国战场,客观上也支持和配合了“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 (2)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方面,“先欧后亚”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国际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美国的局部利益,也反映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先欧后亚”战略也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以较小代价取得欧亚两线作战的胜利,最终战胜法西斯。消极层面,“先欧后亚”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战场的地位,导致中国抗战得不到更多的外来援助。 17.材料 梁章钜(1775—1849年),福建长乐(今福州)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月升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那段时间,朝廷每天上朝,都为鸦片问题争得不可开交。首席军机大臣穆章阿和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主张鸦片走私合法化,对鸦片进口征收重税;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对于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梁章钜肯定“其情甚切,其论亦甚畅”,但对其具体观点则认为只是“治其流”而未“清其源”。查禁鸦片应将吸食者、开馆者、兴贩者与开设窑口之人区别对待,“刑不滥施”,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整理自潘茨宣《梁章钜:和林则徐一道禁毒的广西巡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章钜禁烟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梁章钜禁烟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华;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朝廷内部对于禁烟问题存在分歧。 (2)指导思想:严禁鸦片,杜绝鸦片根源。评价:对从源头上杜绝鸦片的认识应予以肯定,有利于奠定清朝禁烟的新局面,使得禁烟运动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早已落后于时代的清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禁烟背后的问题。 【解析】 (1)依据材料“那段时间,朝廷每天上朝,都为鸦片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列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而清政府内部对于是否禁烟存在分歧。 (2)指导思想:依据材料“‘对于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治其流而未清其源’”来看,梁章钜主张严禁鸦片,而且对于鸦片的根源应当断绝;评价:依据所学知识来看,梁章钜主张断绝鸦片的根源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未认识到当时落后的清政府是不能阻止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意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