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体现了南京云锦的生产目的是为官用,且“其织造工艺高超”,从而可以推断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答案为D;ABC三项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官用,且产品没有官营手工业精美,故排除ABC三项。 2.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A.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 奴隶制生产关系 【答案】B 【解析】“机户”和“机匠”属于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B正确;A、C属于地主和农民的关系;D属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 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D. 民族工业的产生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正确; B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选项说法与材料相悖,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排除D。 4. 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A. 海禁 B. 重农抑商 C. 闭关锁国 D. 抑制兼并 【答案】B 【解析】材料“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海禁政策,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闭关锁国,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故D错误。故选B。 5.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 农民生活艰辛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古诗为资料考查学生正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故A项正确。C项可以从“卖新丝”、“粜新谷”的词句中获取,而“丝”与“谷”又恰好反映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B项土地兼并现象不能从诗句中得到验证。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B.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C.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用来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其他说法符合史实,不是题目要求,ACD项排除。 7.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 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 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 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 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商业发展的不同特征,说明古代中国商业发展阶段特征明显,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古代中国商业发展过程的艰难性,故B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抑商政策制约商业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 8.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 泉州 B. 广州 C. 南京 D. 上海 【答案】B 【解析】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处于清朝前期,当时中国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在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9.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全体人民所有 B. 战国时期的改革未确立土地私有制 C.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答案】C 【解析】封建社会中,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最主要的土地制度,C正确;井田制名义上属于国家,实际上属于周天子,并不是全体人民所有,排除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排除D。 10.新航路开辟时期,第一位到达东方的西方航海家是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郑和 D. 麦哲伦 【答案】B 【解析】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是第一位到达东方的西方航海家,B正确;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排除A;郑和是中国人,不是西方航海家,排除C;麦哲伦不符合题干中“第一位”限定,排除D。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答案】A 【解析】由材料“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可知,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选A;材料不仅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还分析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B项不足以概括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没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材料没有分析“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排除C;材料描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没有就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分析,故排除D。 12.在16世纪,荷兰商业船队是欧洲最大的。在荷兰独立前夕的16世纪60年代,仅荷兰省就拥有1800艘海船。1570年时,荷兰商船的运载量大约相当于法国、德国和英国船只运载量之和。若按人均运载量计算,荷兰相当于这三国人均水平的25倍。荷兰因此获得的称号是 A. “无敌舰队” B. “海上马车夫” C. “日不落”帝国 D. “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17世纪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故B正确;“无敌舰队”是西班牙,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后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A、C、D错误。 13.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了 A. 西班牙、荷兰、法国 B. 西班牙、法国、德国 C 荷兰、葡萄牙、美国 D. 法国、葡萄牙、荷兰 【答案】A 【解析】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故排除BCD,选A。 1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 手机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在这一时期出现。B正确;汽车、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C排除;手机属于第三次科技成果,D排除。故选B。 15.《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了经济转型 B. 加速城市化进程 C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造成了阶级分化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 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等信息可以推知,这指的是工业革命带来了英国阶级的分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英国经济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故A项错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的增加,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阶级分化,不是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 16.“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A. 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处理材料和对所学的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以后的三十年间”是从1870年开始制20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信息中强调的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分工,故C项正确;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17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7.从下列表格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发生时间 发生地 污染物 中毒情况 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 烟尘、二氧化硫 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 1948年 美国多诺拉 烟尘、二氧化硫 4天内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 1952年 英国伦敦 烟尘、二氧化硫 5天内4000人死亡 1968年 日本九州爱知县 多氯联苯 患者5000多人,16人死亡 A. 20世纪中期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B.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挤进经济大国行列 C. 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答案】C 【解析】20世纪多个国家出现了烟尘、二氧化硫,甚至化工产品导致的中毒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毒事件与对应国家工业化发展有关,即后者导致了严重环境污染,引发中毒事件,C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间在1840年左右,排除A;1968年,超越德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但是题干主旨与日本经济发展成就无关,排除B;日本不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 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不合理的是 A. 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B. 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C. 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D. 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其经过工业革命后,商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急欲打开中国国门,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并非由前一个“不公正”引起,故C项符合题意。ABD说法均符合史实,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张之洞在筹建汉阳铁厂时需要购买英国炼钢炉,英方提出要先化验铁砂才能决定要用什么样的设备,张之洞答复说:“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购买的两座酸性转炉不适合后来汉阳铁厂所用的大冶铁矿,生产陷入困局。材料表明造成汉阳铁厂困局的因素有 ①官僚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②官商不分的体制困局 ③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窘境 ④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之大,何处无煤铁佳矿?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说明张之洞不顾中国实际盲目购买英国炼钢炉,结果生产陷入困局。由此可知,汉阳铁厂陷入困局的因素有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官商不分、张之洞缺乏近代科学知识以及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等,故②③④正确;张之洞属于地主阶级,此时还没有官僚资产阶级,故①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20.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但当时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来就读,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年龄偏大的庸才,且大多数学生是冲着津贴来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 B. 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步履维艰 C.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D. 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京师同文馆读书,送去的学生大多数是冲着津贴去的。由此可知,这一现象说明大多数国人不认可西式教育,传统的科举观念影响根深蒂固,故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洋务运动步履维艰,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故D错误。 21. 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属于图中第3阶段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 欧洲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阶段指1912—1919年,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本题选B项。A选项发生在19世纪末;C选项不是发展原因;D选项时发生在1931年之后。 2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答案】B 【解析】甲同学所列举的时间是1900年,对应的时代背景正是甲午战后列强对话资本输出,所以甲同学是正确的;乙同学所列举的时间是1915年,这个时期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时代背景不应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而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丙同学所列出的时间是1917年,当时的背景正是抵制洋货,所以丙同学正确;丁同学列举的时间是1936年,对应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所以丁同学正确。 23.1949年5月,《和平日报》报道道兰州时说:“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若干工厂实际增资维持残余寿命,各货仍维续下跌,产品销售不足成本的5/10。”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 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 日本掠夺造成残酷的经济损失 C. 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 政治腐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答案】D 【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民族工业濒临绝境,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政府腐败导致民族工业的陷入绝境,D正确;A是1947年;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B错误;C是1946年,排除。 24.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 A.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是在1958年至1960年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但这两次运动均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与题干“‘自毁性’的经济运动”相符,故A正确;“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正确的探索,均与材料“自毁性”经济运动不符,故排除B、C、D。 25.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 A. 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 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 C. 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 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 【答案】B 【解析】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这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答案】(1)井田制; (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①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②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解析】(1)材料一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要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2)变化:在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影响:主要从私有制的确立生产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从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国家收入减少等方面分析。 (3)社会问题:土地兼并的问题,它被誉为封建统治的一颗毒瘤。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決,例如北魏的均田制,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突出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不同。 【答案】(1)影响: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产量和投资额增长。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 (3)一:经验,轻纺,一枝独秀,工厂;二:科学,重化,百花齐放,垄断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可知,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可知,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 (2)变化:通过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企业数量减少,但是产量和投资额在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出现。 (3)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工业革命发明创造来源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主要来自一线工人,源于经验,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得益于科学发展;从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行业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重工业和化工业方面成就突出;从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一枝独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多个国家进行,百花齐放;从生产组织形式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垄断组织。 28.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建厂之初,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1910年荣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大力扩充规模,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面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或化为废墟或被毁损。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结果使得日本向中国输入棉纱、面粉的数量锐减。荣氏兄弟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在办厂之初创立的品牌就富含爱国气息。比如面粉厂的名牌产品叫做“兵船”,寓意就是“振兴中华、以牙还牙…… 荣氏兄弟捐款支持罢工、罢市活动,不仅奠定了自己面粉大王的地位,而且还并购了日本纱厂,大长国人志气。 ——凤凰网《旧中国的唯一财团:荣氏家族的崛起》 材料四 日军疯狂侵华,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 ——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20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企业难以恢复战前辉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四,以荣氏企业为例,简述民族工业在近代民族救亡中起到的作用。 【答案】(1)发展的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②注重营销策略,更新生产设备;③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④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⑤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2)原因:①长期战争的破坏;②美国的经济侵略;③国民政府滥发纸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④官僚资本的压制。 (3)作用:①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壮大;③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解析】(1)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向中国市场出口棉纱减少”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一“荣德生一面······进行推销,······吸引消费者……1910年荣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可知,注重营销策略,更新生产设备;根据材料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根据所学知识,从清末新政的角度分析可知,政府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可知,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2)原因,根据材料二“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或化为废墟或被毁损”可知,长期战争的破坏;根据材料二“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可知,美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二“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以及通货膨胀”可知,国民政府滥发纸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所学知识,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分析可知,官僚资本的压制。 (3)作用,根据材料三“荣氏兄弟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在办厂之初创立的品牌就富含爱国气息,······大长国人志气”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振奋了民族精神;根据材料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荣氏兄弟捐款支持罢工、罢市活动”可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壮大;根据材料三“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可知,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