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第四单元 第 13 课 辛亥革命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 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 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解析:选 B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 的是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于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故选择 B 项。 2.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 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 起。”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 ) A.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要改变革命策略 C.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斗争目标不明确 解析:选 B “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 革命军,亦断不可起”表明当时的革命志士要改变革命策略,故 B 项正确;立 场发生动摇、创立革命政党、目标不明确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 A、C、D 三项 错误。 3.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 年半载的。”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 ) A.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 B.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时机 C.最早实现了四川的独立 D.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的是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强调保 路运动掀起了革命高潮,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 的促进因素,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契机,故 B 项正确;最早实现独立的是湖北省, 故 C 项错误;保路运动没有推动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故 D 项错误。 4.1911 年 10 月 12 日,刚刚到达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孙中山从一份地 方报纸的报道上看到一个有关中国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便是尽快回国,以 实现亲自领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 )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退位 D.同盟会成立 解析:选 A 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应该是在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故 A 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 1912 年 1 月 1 日,清帝退位是在 1912 年的 2 月份,同 盟会成立是 1905 年,故 B、C、D 三项错误。 5.武昌起义发生后 12 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 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 5 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 9 天之内。这表明( ) A.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 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 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 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 解析:选 D 材料没有体现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故 A 项错误;清王 朝的统治被推翻是在 1912 年 2 月,与材料的关键信息“武昌起义发生后 12 天” 不符合,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的信息,故 C 项 错误;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发生后 12 天,全国又有几个省份宣布独立,这体现 的是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故 D 项正确。 6.1912 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其主要寓意是( ) A.天下为公 B.弘扬传统 C.各界联合 D.民族共和 解析:选 D 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 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 民”。这条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 B.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旧的社会性质 解析:选 B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不出确立三权分立的政体, 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思想,那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的 合法性,故 B 项正确;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不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 D 项错误。 8.“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如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 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分权制衡 D.责任内阁 解析:选 A 由材料“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可知,反 映的是国为民所有,即主权在民,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排除。 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 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选 A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等级专制礼仪逐渐消失,体现的 是民主平等思想的特点,故 A 项正确;材料与民族救亡无关,故 B 项错误;材 料不是强调移风易俗,而是强调反对专制,倡导民主,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 并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 D 项错误。 10.有学者统计,武昌起义爆发后,迄于 1913 年底,新兴的公开党会,凡 682 个,计政治类 312 个。这反映出( ) A.民主共和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方向 B.中国同盟会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C.南京临时政府精细规划新型政治 D.辛亥革命带来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解析:选 D 从材料看不出民主共和的特点,故 A 项错误;同盟会是 1905 年成立的,故 B 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在辛亥革命期间,还来不及对政治模式 进行精细地规划,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出现,是民 国初即出现了浓厚的民主氛围,所以会出现很多的政治党派,故 D 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1.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 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 的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选 A 材料中“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 领导,结合所学可知,1905 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 的组织基础,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排除。 1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B.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解析:选 B 两国都是以暴力革命的形式,且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D 两项错误;光荣革命并未推翻英国王室, 而是保留了英王室的名号,是资产阶级与旧封建势力的一种妥协,辛亥革命期间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也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妥协,二者的妥协都 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故 B 项正确;英国革命不彻底,但其 国家性质的确是因“光荣革命”改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封建势力并 未握有实权,故 C 项错误。 13.1911 年武昌起义后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 年 3 月 8 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变( ) A.因人设法,工具主义倾向明显 B.符合国情,有利于防止总统专权 C.违背了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 D.仿效美国,便于国民党控制政权 解析:选 A 刚开始实行总统制,后来实行内阁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 的专制独裁,是因人设法用内阁制度来限制总统的权力,故 A 项正确;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制度,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故 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违背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故 C 项错误;当时这一改变主要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不是为了方便国民党控制政权,故 D 项错误。 14.《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 革命( ) A.结束封建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推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 D 封建制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 制度,没有最终结束封建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民主共和的 特点,故 B 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不出社会习俗的变化,故 C 项错误;从材料 中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可知,明显是赞扬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故 D 项正确。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 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 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 一方的参加者。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 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 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 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 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 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 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并谈谈你对辛亥 革命的认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共赢 双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辛亥革命的谈判方式、辛亥革命的结果等方面指 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再从妥协方式实现共和、避免社会动荡等方 面说明其历史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一“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 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材料二“一是把爱 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 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合 作、协商、共赢等方面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再从辛亥革命在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意义等方面回答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答案:(1)内涵:指辛亥革命中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通过谈判、对话方式达 到了革命的直接目标,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意义:在各方 妥协下,清朝皇帝退位,中国实现了共和,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通过极小的代价、避免社会动荡达到革命的目标,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2)最大价值:合作、协商、共赢的价值理念。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带来了思想大解 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爱国主义和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国家统一结合起来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