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教案

第7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 独立自主,灵活多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 ‎1.背景 ‎(1)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权还不十分巩固,经济亟待恢复。‎ ‎2.外交任务 打破被孤立、封锁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3.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该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4.基本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5.成就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粉碎政治孤立企图。‎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3)1950—1953年,志愿军抗美援朝,为新中国建设赢得和平稳定环境。‎ 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的成熟 ‎1.背景 ‎(1)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增多,反殖反霸。‎ ‎(2)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经济恢复发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特点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日内瓦会议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问题解决。‎ ‎4.万隆会议 ‎(1)背景: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大批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 ‎(2)召开:1955年4月,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会议。‎ ‎(3)“求同存异”:面对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倡导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20世纪60年代外交的曲折发展 ‎1.背景:美苏争霸 ‎(1)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爆发局部武装冲突,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3)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奉行相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4)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外交政策 ‎“两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一大片”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3.表现 ‎(1)在反美的同时,又与苏联全面对抗,基本上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2)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先后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3)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中国与资本主义大国关系开始改善。‎ ‎4.影响 ‎(1)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50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与大国对抗,造成孤立。1968年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对小国外交主要靠经济援助,一些小国一旦得不到满足,往往“背信弃义”;同时也增加财政负担,影响人民生活。‎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和成就 史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1)史料一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 ‎(2)史料二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三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试解:                           ‎ ‎                              ‎ ‎【提示】 不矛盾。“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试解:                           ‎ ‎                              ‎ ‎【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素养3—历史解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1)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 ‎(1)“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2)“一边倒”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1.由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 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由革命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要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其支持和合作。‎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1.特点 ‎2.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2)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3)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发展和改善。‎ ‎1.(2019·辽宁大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第一次建交高潮后一直到1954年10月,无一建树。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两极格局对峙的结果   B.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 C.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 D.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两极格局是1955年形成的,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无一建树”,故B项正确;社会制度的差异不是影响外交现象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出现了外交高潮,把直接原因归因于“杜鲁门主义”不恰当,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联考)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 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 B.两大阵营界限分明 C.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D.中国主导会议进程 B [根据材料可知,日内瓦会议除了有美苏两国的会议意见,还有中国、越南以及英国和法国的意见,而非全然被美苏两大国左右,故A项错误;与会国的态度,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观点是截然相对的,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与会国意见的客观陈述,并没有提及美苏强权政治色彩,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在两极对峙期间,主导国际格局的力量是美苏两超级大国而非中国,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襄阳一模)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依据材料“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可知,这描述的是万隆会议。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的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在日内瓦会议上讨论的是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B项错误;1953年底,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非万隆会议,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故D项正确。]‎ ‎4.(2019·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说:“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铁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在此次大会上(  )‎ A.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C.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D.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不是在国际会议上,故A项错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会是日内瓦会议,材料中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故B项错误;“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 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铁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故C项正确;新中国顺利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考点2 与时俱进,共谋新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外交关系的突破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进程:‎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④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对中国的影响:‎ 外交环境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开始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经济建设 中美建交后,中国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祖国统一 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 教育生活 促进了中美的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了美国的影响 ‎3.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 ‎(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4.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5.继续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中国打破外交孤立局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与西方大国取得外交突破的同时,依然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治援助,与中国建交的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增多。‎ 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②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增长,维护世界和平还是有希望的。‎ ‎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2)表现:‎ ‎①不结盟政策: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②多边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③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3)‎ 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2.新时期重大外交活动 ‎(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中国在联合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决策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组织的维和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亚太地区合作发展。‎ ‎(3)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成立: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②活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交流。‎ ‎③意义: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4)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 ‎(5)意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史料一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史料二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 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 史料三 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史料一曲线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2)史料二从两个角度分析美国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原因,“遏制已过时”,意味着以前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表明美国意图利用中国对抗苏联。‎ ‎(3)史料三信息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1972年前后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试解:                           ‎ ‎【提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综合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试解:                           ‎ ‎【提示】 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 ‎[素养3—历史解释]‎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1.两国关系:对中美而言,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国际地位: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减轻了苏联霸权主义对两国的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3.经贸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中国外交转机:尼克松总统访华,促使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形成了中国外交史上又一次建交高潮。‎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与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也不允许他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 ‎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全方位外交: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1.(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  )‎ A.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 C.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始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抓住时间“1977年”以及结合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此时思考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应该是现代化如何实现,故B项正确;1977年,邓小平思考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走出中国经济徘徊不前的困境,这是最紧要的经济问题,故C项错误;积极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故D项错误。]‎ ‎2.(2018·河北保定高三摸底)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这些国家与中国建交之后,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B项错误;1971年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力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中国与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建交,得到它们的支持,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 ‎3.(2018·云南一模)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B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题)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 [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的外交举措,故B项错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与材料中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故D项错误。]‎ ‎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本讲考点在近几年全国卷中出现率不高,即使考查也仅局限于中苏关系的变化,而且问题设计都是从背景或原因的角度命题,考查中苏关系变化的原因或影响。试题开放性不强,基础性的命题趋向明显。‎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命题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016·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 ‎[考向扫描·权威预测]‎ 考向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中国政府最能戳穿这一言论的做法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 C.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 C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是为了抗击美国入侵朝鲜,故B项错误;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的“互不干涉内政”,足以表明中国并未“输出革命”,故C项正确;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涉及“输出革命”问题,故D项错误。]‎ 考向二 日内瓦会议的影响 ‎2.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 A.是对“一边倒”方针的阐释与体现 B.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C.使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D.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D [根据材料中“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故D项正确。]‎ 考向三 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20世纪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20世纪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20世纪90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21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C [中国外交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意识形态为转移,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我国外交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才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故D项错误。]‎ 考向四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4.(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联考)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保证了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 B.促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进了新型区域关系的合作 D.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 B [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故A项错误;毛泽东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外交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为日后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底,故D项错误。]‎ 考向五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 A.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并没有马上建交,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在抵制苏联霸权主义方面有所合作,但是并非联合对抗苏联,故B项错误;此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仍然处于守势,故C项错误;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由对抗开始走向对话,在抵制苏联霸权主义方面加强了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加强了联系,许多西方国家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故D项正确。]‎ 考向六 上海合作组织 ‎6.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 [A项错在“反殖”上,排除;依据材料中“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经济组织,也不是军事同盟,C、D两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