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B卷) 解析版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 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 B.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 否定了依靠善政得民的主张 D. 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按照材料“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主张仁政,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孟子虽然主张性善论,但是题干没有显示出这个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以德治民的认可与肯定,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礼法思想是荀子的,不是孟子,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分析解答。 2.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提出的这一理论 A. 使民间封建迷信思想氛围更为浓厚 B. 促使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神学教育 C. 鼓励人们遵从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 D. 便于汉武帝假借“天”来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 董仲舒这一思想是针对加强君权提出的,领域民间封建迷行无关,故A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广不足,故B错误;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学说并加以借鉴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不是道家,故C错误;该理论把皇权与上天意志联系起来,加强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增加了权威性,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故D正确。 3.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答案】C 【解析】 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人品德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故A项排除;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4.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答案】A 【解析】 “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表明李贽主张独立思考,不以前人之是非拘囿今人思想,故A正确;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破除传统等级观念”,排除C。 5.明代思想家顾炎式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人也。”其中“败坏”的主要含义是指 A. 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B. 人们思想受到严格限制和禁锢 C. 涉猎范围空前狭小 D. 读书人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在科举考试中规定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八股文,不讲究实际学问,从而严重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八股取士严格限制和禁锢人们的思想,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涉猎范围空前狭小,而是强调八股取士严格限制和禁锢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八股取士严格限制和禁锢人们的思想,与读书人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 6.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A. 反对君主制度 B. 抨击君主专制 C. 主张人人平等 D. 继承传统儒学 【答案】B 【解析】 二者均主张天下为公,均在抨击天下为私的君主专制制度,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对的是君主专制而非君主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人人平等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二者均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而非继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热频考点,就其内容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反传统、反教条;②抨击君主专制,黄宗羲、王夫之均抨击天下为私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7.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 A. 意在反对封建礼教 B.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C. 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D. 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是为通俗易懂便于接受,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反对封建礼教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浪漫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要求个性解放的信息,故D项错误。 8.在敦煤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批性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D.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社会动荡,佛教盛行,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说明艺术内容与时代特征密切相联,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画的发展 9.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戒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 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C. 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 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故A项正确。BCD项也是京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属于A项的具体表现,与题意和设问不符,排除。 10.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B.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并不以发现天界运行规律为目标,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注重“天时”、“农时”,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忽视自然”,C项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并没有与生产实际想脱离,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垦都绕太阳转动”,这一学说被当时人们视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 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地心说。“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A。B是伽利略;C是牛顿;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哥白尼 12. 关于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征,学者们在研究中,有的概括为“人本化”特征,有的概括为“思辨性”特征。这些概括 A. 表明古希腊的教育仅教授辩论学 B. 说明古希腊教育的内容突出美德 C. 均认识到古希腊思想的人文精神 D. 都强调古希腊思想中的主观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教育仅仅教授辩论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古希腊教育的内容,故B项错误;“人本化”强调以人为本,“思辨性”强调人的思维,都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故C项正确;“人本化”.“思辨性”不等于主观主义,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思想的人文精神 13.“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假借给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李维的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 A. 技术的落后 B. 政治的分裂 C. 神学的束缚 D. 专制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可以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因此他所指的“当下的邪恶”指的是神学的统治,故C项正确;技术的发展不是当时的邪恶,故A项错误;政治分裂是当时意大利的特点,但不是导致黑暗统治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当时处于宗教神学的统治之下,因此专制的盛行不是当时的邪恶,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 14.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威克利夫“将《圣经》译成英文”,其做法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而是迎合了普通民众信仰的需要,排除A。C项说法错误,这种做法有利于拉近宗教与平民的联系,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冲击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15.法国史学家普罗夏松说: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 启蒙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B.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的觉醒 C. 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D. 法国工业化模式成为欧洲蓝本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成就。启蒙运动成就辉煌: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法国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如雨果、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大卫、莫奈的绘画等,这些成就均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答案选A。BC均是政治革命方面的成就;英国工业化模式是欧洲典范,排除D。 16.卢梭说:“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这反映出卢梭主张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主权在民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它只是人民斌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可知卢梭主张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来自它同人民签订的契约,故可知主张主权在民,D项正确。题干主张主权在民,与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无关,排除AB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即可知道答案。 17.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设计这个新国家的政治结构时,认为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正如第28任总统威尔逊所说:“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A. 牛顿力学体系是宪法的理论基础 B. 宪法体现了牛顿力学的理性精神 C. 宪法的宗旨是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D. 分权与制衡成为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以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可知政治平衡和宇宙平衡的法则是一样,故美国政治统治须遵循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启蒙思想,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要遵循宇宙平衡法则,而非理性精神,排除B。宪法的宗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8.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① 1540~1610年 ② 1660~1730年 法国 1770~1830年 ③ 1810~1920年 ④ 1920~2000年 A. 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美国 B. 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 C. 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 D. 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1660-1730年,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牛顿建立经典力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B项正确;1588年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项错误;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C项错误;1588年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D项错误。 19.“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叙述的画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摧毁”“打碎”“否定”“破坏”“带角的几何块面”可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现代主义风格的,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往往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方式绘画。ABD的均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绘画 20.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 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 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 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只是艺术,不可能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电影诞生在1895年法国,美国经济危机是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 “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说明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材料。 点睛:题眼是“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从中可以分析电影的作用。 21.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 早期维新思想 C. 实行君主立宪 D. 提倡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指只学习西方形式,不改变根本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符合洋务运动,“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指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A正确;早期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涉及到学习西方制度问题,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己涉及“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CD。 22.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A. 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 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说明重视工商业的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曾国藩、张之洞两人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政府立国政策”,排除A;曾国藩、张之洞两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排除D。 23.学者周扬在《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指出,只要习惯势力和迷信观念依然强烈地隐伏着,中国就不能忘记它对“五四”所欠负的债。由此看出,周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A. 掀起一场彻底淸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 B. 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 让中国从学习技术推进到制度的转变 D. 并未完成近代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目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只要习惯势力和迷信观念依然强烈地隐伏着,中国就不能忘记它对‘五四’所欠负的债”可知,周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消除习惯势力和迷信观念,并未完成近代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目标,故D正确,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排除B项;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制度,排除C。 24.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强调借鉴欧美政治制度 B. 纯粹学习欧美民主思想 C. 批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D.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知其想仿造欧美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B错误;“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指中国早已存在民权思想,并非批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排除C;材料只谈到了民权的问题,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论述,故D项错误。 25.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 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B.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 “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D. “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材料中胡适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发展情况,排除A;B项“完全”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尊孔复古”受到批判,排除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分析解答。 26.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以下属于“这场思想变革”的现象是 A. “打倒孔家店” B. 允许“民间自立公司” C. 兴民权,设议院 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A 【解析】 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以判定思想变革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是经济政策,排除;C项是维新派的思想,排除;D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 27.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 蒋介石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解读题干材料,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鉴于苏俄的成功,而学习苏俄,主题是“以俄为师”,故,B项,说法客观,符合题意;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A错误。C项,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说法错误,当时的主流思想,要有的话,应该是新三民主义(1923年这一时期,还是孙中山时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表述错误,国共直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才实现合作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现 28.毛泽东说:“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地矫正;革命当局各种对农民运动的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及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反映出毛泽东 A. 强调工人、农民须有机结合 B. 主张发动群众攻打中心城市 C. 认识到农民革命力量的强大 D. 要求掌握农民运动的领导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表明农民是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人、农民”结合的问题,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攻打中心城市”的信息,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出农民革命力量的强大,无法体现“掌握农民运动的领导权”,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9.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 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 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 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D. 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 “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然经济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A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特区,B错误;集体经济不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制度,C错误;D是1992年之后。 3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民国初《申报》刊登“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旧的婚姻观念被社会抛弃 B 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 开始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 C 牛顿力学的创立为经典物理学、天文学、现代工程力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D 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体现了工业时代的浪漫主义情怀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87 年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故C正确;民国初《申报》刊登“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破除旧的婚姻观念,不能表明旧的婚姻观念被社会抛弃,A错误;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思想近代化已经开始,排除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5分,32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摘编自《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 材料三“汉字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并指出汉语在古代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背景并对简要评价其主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字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连绵不断,自成体系;使用广泛;影响范围广。 原因: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中央集权政府的大力推广;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古代教育的发达。 (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中批判传统文化。 评价:这一主张在当时有利于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但选择的方法太偏激,不可能实现拯救中国的目的。 (3)意义:汉字书写统一能够减少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文明的扩展;形成了中华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国家统一、政府推动以及考试制度影响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18年从新文化运动背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角度评价该思想。 (3)依据材料三“汉字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的信息归纳回答即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西方由于文化与历史发展背景的不同,在婚姻爱情观上也有一定的异同,这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虽然能得到贾母的疼爱,跟贾宝玉两情相悦,但最终王夫人和贾母在为贾宝玉选妻子的时候,还是更多考虑经济基础以及门第关系,选择了家底殷实的薛宝钗。贾宝玉最终兑现了对林妹妹的承诺出家为僧,薛宝钗最终也只有守着一段残缺的婚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开篇中对男主人公的介绍就是对其财产的介绍,奠定了当时人们将经济基础视为婚姻基础的主张,同时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据冯秀林《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看爱情婚姻观的异同》等 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文学作品介绍中提取一个视角,拟定成一个观点,并就此观点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阐释全面) 【答案】观点: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西方爱情婚姻观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阐释:清代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伦理观使人们的爱情婚姻无法实现自主,社会更加注重门当户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追求物质利益。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民众的爱情婚姻观,坚持以经济基础为婚姻基础的理念。据此,受传统制度、思想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爱情婚姻观更趋现实性。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材料“更多考虑经济基础以及门第关系,选择了家底殷实的薛宝钗”“当时人们将经济基础视为婚姻基础的主张”中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清朝与近代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阐释观点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