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前重点考试历史试题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前重点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 古人有名有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人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至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则以字称呼。如刘备与曹操会面,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 备、操 B. 备、孟德 C. 玄德、操 D. 玄德、孟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卑己尊人”的原则,称自己是名,称对方是字,故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是刘备,对曹操的称呼应是曹孟德,故B项正确;A、C和D项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排除。 2.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 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 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 家父长权力日益趋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等信息可以看出从唐朝到清朝时期,家庭中父的权力日益巩固,这与宗法观念的影响有关,故D正确。 3.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 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不少人对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其“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太重视个人和功利,担心其无视道德和法律,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B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功利,其学说不会直接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失,也不会因其反对权威而引发外族人入侵,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的时期,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 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 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 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男女因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无法结为夫妻,最后双双殉情,符合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但六朝时尚未出现书院,故不会有“进入书院读书”的情形,所以A不选;而虽然唐代时已出现书院,但此时书院为收藏图书之用,五代时书院才成为私人讲学场所,故B也不选;这名女子虽可入书院读书,但却必须女扮男装,不符合民初女子受教育的情形,故D不选。书院制度盛行于宋代,且宋代由于受理学影响,妇女须严格遵守礼节,不得随意抛头露面,若想要入书院读书,只有改扮男装才有可能,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5.市场是资本主义进展的一大因素,当时,资本主义差不多在欧洲萌芽,人们急需扩大市场。而新航路的开辟尤其是美洲大陆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大愿望。……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句中省略处最准确的表达是 A. 东方的原料+美洲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 B. 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西欧的贸易指挥 C. 美洲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西欧的劳动力+非洲的贸易指挥 D. 西欧的原料+东方的奢侈品+非洲的劳动力+美洲的贸易指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殖民者携带好欧洲生产的商品、枪支;向非洲各部落提供枪支弹药,挑起非洲各部落之间的冲突,然后用手中的商品换取获胜方的俘虏,并把他们运送到美洲或出卖;或利用这些廉价的黑奴为他们在美洲殖民地进行劳动,开采矿山、种植橡胶等,获取美洲廉价的原料及黄金等贵金属,运回欧洲;并用掠夺的贵金属换取东方的奢侈品来满足自身需要,这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B符合史实;A、C、D错误。 6.一位历史人物曾获得如此的评价:“他将历史推往现代,他的天才与历史的建设性力量合而为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民主自由政治的确立未必是他的本意,但这些事件皆得益于他的行动。”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指以下何人 A. 俾斯麦 B. 梅特涅 C. 加富尔 D. 拿破仑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拿破仑统治欧洲时,根本改变了旧社会的体制,并将日耳曼境内的三百多个邦国合并为三十多个,奠定了日后德国统一的基础;征服意大利后,成立若干共和国,引进法律制度,将民主观念带给人民,D正确;据所学可知,俾斯麦与意大利无关,A错误;梅特涅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奥地利外交家,B与材料无关;加富尔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与德国无关,C错误。 7.据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载:“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那么利嬴,得8、9板那么缩。”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有 ①生产规模大 ②生产分工明确 ③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 ④采纳雇工经营 ⑤采纳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可知,广东佛山罗定山区的冶铁厂规模大,生产分工明确,①、②正确;据材料“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那么利嬴,得8、9板那么缩”可知,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③正确;据材料“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中反映的特征判断,采纳雇工经营,④正确;采纳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出现于鸦片战争后,⑤与材料不符;故选B;A、C、D错误。 8.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与之前的民主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是对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开始。由于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所以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 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 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 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D. 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的信息可判断出材料的背景是国共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故D项正确;A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B项错在保障工农割据,它与抗战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C项中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史实不符,排除; 10.下表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市场经济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D正确。 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关岛发表演说中谈到:“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说明二战后美国极力扶持西欧和日本的政策( ) A. 事与愿违 B. 得不偿失 C. 福兮祸所伏 D. 好心没好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扶植达到了当时的目的,所以并不是事与愿违,也不是得不偿失;西欧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所以也不是好心没好报;复兴西欧和日本等于扶植了未来的竞争对手,故选C。 考点:二战以来的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争锋·多极化趋势 12.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 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 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 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答案】A 【解析】 根据“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说明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加速和推迟历史产生重要影响,A正确;B表述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准确解读,紧扣材料分析各选项即可。 13.史料研读、专题 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以下问题。 ★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往常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进展的根源。 ★史料研读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截了当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那么:《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摘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哪些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问题比较 中新社东京【2017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闻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还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 ★综合评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进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进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差不多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差不多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确实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进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欣赏。 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措施: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经济——奖励实业,鼓舞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文化生活——剪辫子,称呼改大人为先生、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 (3)新文化运动:完全批判中国传统思想,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操纵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进展经济;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干预经济,进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新的途径。 (4)社会因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 【详解】(1)表现:本题的着眼点是“民本思潮”,结合所学可从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方面回答。根源:结合时代背景可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等方面回答。 (2)态度:据材料“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截了当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那么:《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可知,《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漠视、非议;据材料“……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可知,《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认同、欣赏。 愿望:据材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可知,材料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体现了追求政治民主共和;据材料“……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可知,企盼世界和平。措施:据所学可从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经济——奖励实业,鼓舞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文化生活——剪辫子,称呼改大人为先生、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方面回答。 (3)新文化运动: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前期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后期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操纵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向社会主义过渡;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新的途径。 (4)社会因素:据所学可从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回答。 14.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堵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全然,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请依照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要紧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如答倡导“文明开化”也给分)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2)主张: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 (3)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解析】 【详解】(1)措施:据图片信息可知,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作用:结合所学可从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等方面回答。 (2)主张:据材料“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可知,变法是人们的共识;据材料“……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可知,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据材料“……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主张向学习西方。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光绪帝要通过变法实现自强,来巩固封建统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是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依靠原有的统治者;故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俄国、日本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也主张进展资本主义。 15.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放弃自己的自由,确实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确实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确实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即使分散着的人们一一相继地被某个个人所奴役,不管他们的人数可能有多少,我在那个地方就只看到一个主人和一群奴隶,我全然没有看到人民和他们的首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设那么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画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假设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即不可能也,亦不可望也。 ——宋教仁1913年3月《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良善政治”指的是什么?什么原因说“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污秽……如故”? (3)简述法国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妨碍。 【答案】(1)主张自由、平等。 (2)“良善政治”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因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反对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政治。 (3)妨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倡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等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践。新文化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的民主、科学等思想成为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放弃自己的自由,确实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确实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确实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可知,主张自由、平等。 (2)“良善政治”:据材料“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善政治之建设那么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实行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政治。 (3)妨碍:据所学可从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期间,启蒙思想家倡导的民主、政治制度等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践;新文化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的民主、科学等思想成为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等角度回答。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更具有威胁性。 ——克拉克 请回答: (1)“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克拉克对朝鲜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3)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朝鲜战争对交战国有何影响? 【答案】①“这”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不对,其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侵略朝鲜是非正义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中朝两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这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③对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同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的企图彻底失败。 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维护了远东和平。 (2)结合材料可知,克拉克认为美国失败是未将中朝联军击败,这种说未认识到战争的性质。 (3)结合朝鲜战争的影响分析即可。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二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原因并简要概括写作过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原因: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 过程: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2)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图文并茂;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渐分类的纲目体系;涉猎多种学科。 (3)学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可知李时珍是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第二小问由“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可知其经过漫长的刻苦钻研而成。 (2)考查概括归纳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3)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不可偏离主题,通过材料分析李时珍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信念坚定、方法科学、工作态度扎实和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等。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