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个特点,这一特点是 A. 粗放经营 B. 男耕女织 C. 集体协作 D. 农耕为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上反映的是男人在耕田而女人在家从事纺织的古代农业的特点。所以答案选择B项。粗放经营表明的是高投入低产出,与图片上的信息不符合。集体协作是奴隶社会的农业经济特点,不是汉代的。农耕为主显然与图片上的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CD项。 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五谷六畜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铁犁牛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以及在庐舍周边种植日常所需瓜果蔬菜,饲养家畜家禽,可见其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选项B正确;五谷六畜属于现象描述,即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结合,恰恰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选项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农业种植过程以及农田管理,也未涉及农业耕作方式,因此无法得出精耕细作和铁犁牛耕的特征,选项C、D排除。 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答案】A 【解析】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说明汉代漆器制作是官府控制的,而且分工较细,这反映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效率低下,故B错误;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故C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故D错误。 4.《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 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 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表明男耕女织变成纺织“习为恒业”,说明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A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家户”“田家”是说家庭的,与官营纺织经济不符,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表明男耕女织变成纺织“习为恒业”,材料中未涉及政府重农抑商政策,D不符合题意。 5.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 A. 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C. 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 注重其“防伪”功能 【答案】D 【解析】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否则就不交钱意在强调纸币的发展是非常注重其“防伪”功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纸币的发展不是封建政权的推动而是民间行为,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 7.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 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 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可知洋务企业推动了民间创办近代企业的风气大开,并且引发了买卖这种新型工矿企业所发股票的高潮,说明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的模式,故C项正确;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是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洋务企业的影响而非特点,故B项错误;“社会各界支持”的说法不妥,如顽固、保守势力仍然抵制近代企业,故D项错误。 8.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标数据的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D项开始于1944年,故本题答案选C项。 9.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代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图中拳头代表了 A. 日本帝国主义 B. 美国帝国主义 C. 封建军阀势力 D. 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并准确解读漫画等历史素材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也不例外地遭受到沉重打击。可知,图中的拳头代表了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正确答案选A;BCD三项不正确。 10. 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 大力提倡玉米运动 C. 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D. 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 【答案】C 【解析】漫画中玉米经过大跃进活动放大了尺寸,说明当时高指标、浮夸风盛行,C正确;大跃进时期不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属于浮夸风,A错误;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D是1953年的合作化运动,排除。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 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 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 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可知,二者均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事实,1953年时,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项“性质完全相反”的解读具有片面性,二者的土地制度仍然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2. 观察中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 A. 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中时间提示“1978——2003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尤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D。 13. 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A.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 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观察图中数据可知多种所有制并存,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故B项正确;题中数据只涉及到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C项是现象而非实质,故排除;图中集体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 14.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是政企分开,激发了企业的活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大家庭,因此D正确;4个经济特区建立是在1980年,A排除;三个代表理论提出是在2000年,B排除;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1年,C排除。故选D。 15.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的图片可知它为国货,因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因为是仿制西式,所以这说明了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而③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 1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 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 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 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 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D;根据题中关键字眼“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可知,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此ABC错误排除。 17.以下关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叙述完整的是 ①让人们及时地了解各地信息,方便为人们的生活② 大大密切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和冲突③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④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大众传媒最完整的叙述是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也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避免矛盾冲突而是加剧了矛盾冲突。所以②错误;还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排除ACD,所以选B。 18.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 A. 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答案】A 【解析】 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B选项是片面理解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划分的不仅是大西洋,而是整个地球上两国势力范围的划分,所以B 选项不符合,这一划分没有强调排他性,只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划分,可以排除C。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传播基督教只是精神动力排除D。故A正确。 19.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C正确。 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 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 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 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 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题文的材料表明英国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欧洲启蒙思想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影响印度;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和英语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22.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B 【解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 23. 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 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 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 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 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答案】D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从1903年出发解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产生,洛克菲勒集团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垄断组织。选项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本质;选项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项B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表述错误;选项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述都错误。 24.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最终形成的主要方式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列强武力侵略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选择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5.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关扑:赌博游戏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后半夜两点左右)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答案】(1)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文化多元。 (2)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调整: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松。 (3)政策:“海禁”政策。 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 【解析】(1)材料中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足以证明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之一是指坊市分离。材料中的“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则足以证明很多外国商人在中国经商,唐朝长安是国际大都会和商业的繁荣。而“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 则足以证明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的特点还包括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等等特点。 (2)“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可以看出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和草市具备饮食服务系统;由“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可以分析出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第二问政策调整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对商业活动限制放松角度回答。 (3)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只可能是“海禁”政策,这一问是一个常识性问题的考查,是一个非常容易想到的答案。第二问由“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外贸易,资本主义萌芽、居民生活和社会矛盾角度回答。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处的阶段。指出材料一和二所处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特点。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前途的认识。 【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一些奖励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等措施。 (2)特点: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认识: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1)由“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阶段是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由题干可知材料一二都是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其发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推动、奖励实业法法令、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等角度回答。 (2)由“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可以概括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落后;由材料二中的地区可以看出“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可从发展不充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角度进行论述。 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与过去比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这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从我国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方针政策又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阐述这次重大调整的重要作用。 【答案】(1)变化:土地由农民私人占有转变为集体所有(公有制)。影响: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状况:社会生产力在1958年后遭到极大破坏。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合作社”,“农民拿着土地证申请加入合作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使中国的土地由农民私人占有转变为集体所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状况:根据材料二中“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下降,社会生产力在1958年后遭到极大破坏。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出现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左”倾错误。 (3)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8.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请回答: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人“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工业革命爆发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信息回答。 第(3)问,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材料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