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衡水金卷)“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说明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之前已经存在,故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A项错误;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是与汉代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有关,不是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史记》有记载,并不是受司马迁的影响,故C项错误。 2.(2019·宜宾诊断)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 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解析:选A。题干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 3.(2019·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解析:选A。据材料“《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A项正确。 4.(2019·苏州、无锡等四市调研)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 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解析:选A。“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反映出对君主暴政制约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 5.(2019·郑州模拟)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解析:选B。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根据史实可知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可知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 6.(2019·蚌埠质检)“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解析:选B。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作为有制衡作用,“罪己诏”就是一种体现,故选B项;“罪己诏”不能作为汉代所有皇帝善于检讨反思的依据,故A项错误;汉代通过设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项错误;“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在汉代的传播,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广州调研)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 ) A.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B.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 D.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 解析:选D。《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书目,结合材料中“预言凶吉、卜定疑难”,可知汉代社会受神秘主 义影响,故D项正确。 8.(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解析:选C。熹平石经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说明统治者为了推行儒学,加强思想统一和文化专制,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故C项正确。 9.(2019·怀化期末)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 ) 时期 著作 仁 义 礼 信 法 诚 忠 孝 西汉 《史记》《春秋 繁露》等10部 970 1 790 1 612 1 273 1 282 359 574 918 东汉 《汉书》《论衡》 等10部 822 1 720 2 052 1 540 1 922 539 643 1 679 A.礼乐文明 B.以法治国 C.以孝治国 D.外儒内法 解析:选D。据材料表格可知,“仁”“义”“礼”“信”“法”“孝”出现次数较多,符合新儒学强调礼法并施的特点,故选D项;礼乐文明未涉及“法”的思想,故A项错误;以法治国未能体现出儒家仁、义、礼等思想,故B项错误;以孝治国未能体现出法家法治思想,故C项错误。 10.(2019·潍坊模拟)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解析:选A。根据“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仅新疆一地纸的出土情况,不能说明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的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明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 11.(2019·德州期末)《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解析:选C。根据材料“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可知,政治、经济、军事占星占总数三分之二,表明当时的天文学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故C项正确。 12.(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 A.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B.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C.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D.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解析:选C。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得出学者认为蜀锦在东汉末才出名,但是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就有对蜀锦闻名天下的描述,说明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证实历史事实的某种依据,即文学作品蕴含了历史信息,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一从君主与臣子的相互的责任方面分析;(2)变化根据材料一结合董仲舒宣扬的“君权神授”分析,这主要是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3)第一问,据材料“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结合程朱理学的措施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程朱理学的影响回答即可。 答案:(1)看法:臣子应当忠于君主;臣子有权反抗独夫民贼。 (2)变化: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 需要:西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 (3)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14.(2019·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 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加以概括。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谈谈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 答案:示例 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 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人民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表达了自己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这种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