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七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 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体现有赶超西方心态,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奖励实用型人才,而非注重选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工业立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四川泸州二诊)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 城市化进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据材料“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可以得出城市化进程推动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9·山东菏泽模拟)下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据此可知( ) (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 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 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 解析 材料中是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的数据,材料中体现了我国的工矿交通业和服务业从1887年到1914年均有较为显著的发展,材料数据体现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向近代化转变,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9·陕西宝鸡模拟)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 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为18 713 600亩,约占全国耕地的2%。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这种情况( ) A.有利于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 B.表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彻底失败 C.加剧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答案 C 5.(2019·山东平度模拟)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答案 A 6.(2019·山东聊城模拟)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 A.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 B.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 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 D.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 解析 “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故B正确。 答案 B 7.(2019·山东潍坊模拟)分析我国《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造成这种地区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江苏 45 安徽 17 奉天 5 广东 24 湖北 9 北京 2 浙江 22 四川 11 陕西 2 福建 17 广西 8 吉林 1 A.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B.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清政府控制力量强弱的体现 D.通商口岸商人政治诉求强烈 解析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材料数据反映了1901~1911年江南及沿海地区工人罢工次数较多,说明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这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8·河南商丘适考)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 ) 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 C.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 答案 C 9.(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考)下表为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这种变化说明( ) 年份 进口货值(千海关两) 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 1894 1 120 0.69 1913 8 542 1.46 1921 59 051 6.15 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 B.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图表看出,无论进口的机器量还是其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都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是近代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一种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8·湖北麻城模拟)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中纱锭由50余万锭增到近160万锭,年均增长率为12.1%;布机由2 616台增至6 675台,年均增长率为11%。纺织业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这主要说明了( ) A.纺织业中心向内地转移 B.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近代民族工业格局以轻工业为主体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1912~1922年中国纺织业年均增长率较大,同时由长江下游向北向西发展,说明发展区域扩大,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民族纺织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2019·山东济南模拟)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这说明( )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解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几个历史事件中都有关于妇女地位改变的内容,即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等几个事件影响下,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变革之下,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9·吉林长春模拟)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 ) A.满族全盘接受了汉族风俗习惯 B.中原文化比东北文化更加优越 C.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D.当时政府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解析 由材料“清末至民国”“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可知满汉文化融合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8·河北石家庄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 ,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 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 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俾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交通条件的改善等);国家政策的影响(赋税政策的调整;海禁政策的松弛等);白银逐步货币化;社会观念的变化(重商、崇商观念;工商皆本思想)。 经济功能:建立行业和经营秩序;承担商业活动中的信用与保证功能;收集与交流信息;调停工商业纠纷;与政府抗争以维护商人权益。 (2)特点:体制健全;打破了行业和地缘的限制;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凸显现代性(资产阶级性质);内部运作民主化。 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开启民智,提高民众素质及思想解放;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 14.(2019·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 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年 2.6 — * 37.4 — 58.3 1.7 1893年 15.6 — — 28.4 0.1 53.4 2.5 1903年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年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年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年 45.1 0.1 3.4 3.5 12.2 27.1 7.4 ——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示例二 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