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3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3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学案)

‎【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 ‎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2.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现代史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家福利制度等是学习的重点。‎ ‎【重点、难点剖析】‎ 一、 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 ‎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在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后的背景下,罗斯福上台并实施新政。‎ 内容: 救济----救济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具体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特点: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巩固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特别提醒】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罗斯福新政中具体措施的内容、作用。如在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发起一场群众性的运动----蓝鹰运动。‎ ‎ 三、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 ‎1、发展概况:‎ 美国 :‎ ‎①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时期。‎ ‎②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③7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 ‎④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并出现低速的持续增长。‎ ‎⑤90年代经济繁荣。‎ ‎⑥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西欧:‎ ‎①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联邦德国:‎ ‎①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 ‎②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原因:‎ 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②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发展告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逐步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较稳定;‎ ‎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③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⑤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援助。‎ ‎【特别提醒】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探讨西欧、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总结出共同原因。‎ 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改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 四、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德国、日本走向法西斯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特别提醒】经济危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正所谓“赛翁失马,安知祸福!”‎ 五、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首先,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其次,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再次,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尤其是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另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危机,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机破坏程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六、认识“战后资本主发展新变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论虽然持续不断,但如今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干预程度的问题上。20世纪末,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了减轻,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的发展: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二战后普遍实行,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到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缩小了福利规模。作用:使穷人受惠,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局限性: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 (1)表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持续增长。‎ ‎ (2)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3)问题: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细心体会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但是,资本主义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题型示例】‎ 题型一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例1.(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 ‎【答案】(1)经济高速增长(2分)。凯恩斯主义(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分)。‎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分)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4分)‎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反映的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小问,由材料一“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可知,其理论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可知,该理论的内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当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所以无论怎样干预都无法解决问题。‎ 第(3)问,结合以上材料可知,经济政策或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 【变式探究】(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2.(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答案】D ‎3.(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答案】D ‎【变式探究】(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答案】C ‎【解析】找出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幻想型”“感化富人”等,就不难得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萧条的背景下,人民幻想逃避现实,并幻想感化富人来需求慰藉的心态,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变式探究】(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它在维护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一定程度的计划调控,故罗斯福新政既不能体现第一种自由,也不能体现第二种自由,‎ A、B两项均可排除;C项的“政治自由”不符合题干的“经济安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使美国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题型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例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变式探究】(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B ‎ 【变式探究】(2014·大纲全国,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 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社会保障”“劳工法”“农场项目”等信息可知,这些政策均与罗斯福新政有关且体现了时代进步性,从而说明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该政策并不是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延续,D项错误。‎ ‎【变式探究】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A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排除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排除C;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排除D。‎ ‎【变式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  ‎ 政府和 公共机 关法人 金融 机关 其他国 内法人 外国 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A ‎【变式探究】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答案】C ‎【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 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变式探究】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答案】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